【仙女庙】关明生 | 宜陵黄花岭谭家草地名溯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7 01:57 1

摘要:据《景氏族谱》记载,景氏始迁祖景忻三(字省身)于洪武六年(1373年)率家族及邻居谭姓、毛姓,从姑苏迁至江都东乡景家荡(今宜陵镇双桥村)。迁徙途中,景氏沿途撒播菜籽,“来春东风解冻,甲地萌芽,其种菜遍地黄花开放”,逐渐形成以油菜花为主的黄花岭景观,成为当地特色

黄花岭不仅是油菜花田自然景观的写照,更记录了景氏家族耕读传家的拓荒历程。

宜陵黄花岭的形成,与明初洪武年间景氏家族的迁徙密切相关。

据《景氏族谱》记载,景氏始迁祖景忻三(字省身)于洪武六年(1373年)率家族及邻居谭姓、毛姓,从姑苏迁至江都东乡景家荡(今宜陵镇双桥村)。迁徙途中,景氏沿途撒播菜籽,“来春东风解冻,甲地萌芽,其种菜遍地黄花开放”,逐渐形成以油菜花为主的黄花岭景观,成为当地特色。

黄花岭不仅是油菜花田自然景观的写照,更记录了景氏家族耕读传家的拓荒历程。清代景氏后人景考祥、景江锦等科举入仕,使黄花岭成为江都望族文化的象征地标。

谭氏先祖由山东平陵县迁入姑苏阊门,洪武六年(1373年),始祖镇公奉旨命五子遵公孙世泰公,率二子定广公、定安公,连童仆二十四人,由姑苏阊门迁至江都以东五十里地,带水镇以北十里竹桥。谭氏撒草种划域,故名谭家草。长子定广公居南分谭家坝(如今大桥花荡段家坝),次子定安公坐落北分谭家草(今双桥村龙汪组东头大谭家草),南北两大支后又分出数十个小支,人口达六七百人。现今许桥村的谭家草为小谭家草,皆由大谭家草迁出。

据民间传说与族谱记载,景、谭、毛三姓先祖为表兄弟,明初同期奉旨从姑苏迁至江都宜陵,分别以撒菜籽、草种、定居毛家湾的方式划定领地。民国时期《景氏茶庵地基图》显示,三姓土地相邻,形成紧密的聚落群。

《景氏族谱》与《谭氏族谱》均由顾芝兰于民国时期编纂,记载大量通婚案例。谭氏男子多娶景氏女子为妻,景氏、毛氏女子亦常嫁入对方家族。通婚强化了三姓的宗族纽带,形成一荣俱荣的地方势力网络。

黄花岭与谭家草的地名,是明初移民政策与家族拓荒史的鲜活见证,更是江南士族北迁、开发苏北的历史缩影,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景氏以“黄花”铭志,谭氏以“草”划界,毛氏以“湾”聚居,共同构建了宜陵移民文化图景。三姓通过迁徙协作、通婚联盟、修谱共证,形成紧密的宗族关系网络,其历史脉络至今仍可通过地名、族谱与民间传说追溯。

作者简介

关明生,江都大桥人,在各媒体上发表有关江都历史、姓氏文化、谱牒文化等文章300多篇,著有《江都姓氏探源》《江都姓氏寻迹(一)》。

来源:江都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