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下直播带货如火如荼,一些直播间却异化为针对老年人的精准陷阱。夸大其词的保健品宣传,编排狗血的剧情营销,打着“国家认证”旗号的伪劣产品,不一而足。老年人因信息辨别能力较弱、情感陪伴需求强烈,成为不法分子的首选。保护老年人免受直播诈骗侵害,需构筑起法律监管、平台
当下直播带货如火如荼,一些直播间却异化为针对老年人的精准陷阱。夸大其词的保健品宣传,编排狗血的剧情营销,打着“国家认证”旗号的伪劣产品,不一而足。老年人因信息辨别能力较弱、情感陪伴需求强烈,成为不法分子的首选。保护老年人免受直播诈骗侵害,需构筑起法律监管、平台责任与家庭关怀的三重防线。
第一,织密法律监管之网,提升违法成本与执法精准度。治理乱象,重拳出击是关键。监管部门应建立针对网络直播,尤其是私域直播的常态化、跨区域联动执法机制。对于虚构背景、夸大功效、销售“三无”产品等行为,必须做到及时发现、严厉查处,大幅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大震慑。同时,应加快完善针对老年消费领域的相关产品与服务标准,让执法有更精细的依据,压缩不法商家的灰色操作空间。
第二,压实平台主体责任,筑牢技术屏障与审核关口。平台绝不能对发生在其生态内的乱象袖手旁观。提供直播技术、小程序和群聊功能的服务商,必须履行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响应的主体责任。这包括利用技术手段识别和拦截可疑的涉老营销内容,加强直播主体资质审核,建立便捷的老年消费投诉与维权快速通道。平台有责任通过技术赋能,为老年人设置一道“防火墙”,而非成为诈骗流量的“中转站”。
第三,强化家庭社会支持,构建情感陪伴与识诈能力。外部监管再严密,也需内因起作用。许多老年人陷入骗局,根源在于情感孤独与信息闭塞。子女晚辈的关怀和陪伴是最好的“防骗疫苗”。应多与老人沟通,用他们能理解的方式揭示常见诈骗手法,分享权威信息,潜移默化地提升其辨别能力。社区、老年大学等也应积极组织开展反诈宣传,帮助老年人融入现代数字生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保护老年人远离直播诈骗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法律亮剑、平台尽责、亲情充能三者协同发力。构筑起这坚实的三重防线,能够瓦解铲除滋生诈骗的土壤,让科技进步真正为老年生活带来便利与温暖,而非伤害与风险。
来源:掌握滨州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