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你是那个默默付出却被抹去名字的人,你会选择闭嘴,还是掀桌子?
王家卫没动手,但所有人都倒了。
古二账号被封那天,我正啃着西瓜。
瓜很甜。
热搜却更热闹。
王晶突然发长文。
一句“参与编剧为何无合约”炸翻全网。
他站在道德高地,手持法律条文,像极了正义使者。
可这正义,怎么闻着有股陈年瓜皮味?
一个靠狗血剧发家、靠流量明星续命的导演,突然要替行业立规矩了?
笑死。
你拍《追龙2》时怎么没见你立规矩?
梁家辉演完都说:“王晶,你又骗我来拍烂片。”
这话你听过吗?
古二有病。
渐冻症。
手都抬不起来的人,还在写《繁花》的场记、改剧本、顺台词。
王家卫点头,他就改。
王家卫皱眉,他连夜重写。
这不是助理。
这是人形AI。
还是免费版的。
可王晶说:没合约就是没参与。
法律上,对。
人情上,你当所有人都是傻子,还是觉得观众记性差?
《繁花》拍摄三年。
古二全程跟组。
采访里王家卫说“团队很努力”,镜头扫过他。
这不是暗示?
这是明示!
但凡签个顾问合同,几万块的事。
不签。
就是要留一手。
摘果时,好说“外人蹭热度”。
王晶还质问: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签?
哎哟。
你年轻时没给大佬端过茶送过饭?
没写过“不署名也愿意”的邮件?
新人想上船,谁不是跪着爬上去的?
你王晶当年不是靠蹭王天林(王家卫老板)的关系才入行的?
现在倒嫌别人不懂规矩了?
古二文风是有点怨妇。
句句带泪,字字带刺。
可你想想——
一个快走不动的人,被自己偶像无视。
他曾以为是伯乐与千里马。
结果人家只当他是扫地僧。
扫完地,闭嘴,退下。
换你,你憋得住?
最狠的暴力不是打你,是当你不存在。
王家卫全程沉默。
高明。
也冷血。
他知道只要不回应,古二就是疯子。
团队其他人呢?
集体闭麦。
利益链上的人,谁敢吱声?
一开口,明天自己也可能成“古二”。
王晶跳出来,看似仗义。
实则——搞快点!
他不是为古二讨公道,是为自己刷存在感。
港片凋零,他黄了十年。
突然发现舆论风口,立马冲上去蹭热度。
还顺手捧一下王家卫。
“巨人”二字一出,王晶立刻从“嘲卫者”变身“卫道者”。
多精明。
一边立“敢说真话”人设,一边向顶流示好。
左右通吃。
可温兆伦看不下去了。
劝他:积点口德。
这话有分量。
当年《义不容情》里,温兆伦演反派都能让观众哭。
如今他看王晶,像看当年的自己——
被名利扭曲了。
一个导演,不去拍戏,天天在社交平台当判官,像话吗?
古二不是没毛病。
爆料方式太情绪化。
把私人对话、内部会议细节全抖出来。
这确实越界。
但你要问——
他为什么走到这一步?
因为正常渠道走不通。
申诉?
谁受理?
行业工会?
华语电影有这玩意儿吗?
他只剩公众号这根稻草。
风一吹,草没了。
号被封。
人渐冻。
话没人听。
王晶说“没合约就不算参与”,那《繁花》片尾字幕为啥有他名字?
临时工?
志愿者?
还是“气氛组编剧”?
你当观众是瞎的?
豆瓣上《繁花》编剧名单清清楚楚。
王家卫团队没人否认过古二的贡献。
只是——不提。
不认。
不赔。
黄渤说得透彻:成名前,身边全是小心机;成名后,全是好人。
真相是——
小心机一直都在。
只是你没资格让他们使坏了。
古二没流量。
没粉丝。
没资本。
所以他可以被牺牲。
而王晶,有流量,有话题,有瓜田。
所以他能“主持公道”——
只要这公道能带货。
娱乐圈的规则很简单:
强者制定规则。
弱者遵守规则。
古二想改规则。
结果被规则碾碎。
王晶呢?
他连规则都不屑遵守。
他直接造话题。
一个用烂片赚钱的人,突然要谈行业伦理,你不觉得讽刺吗?
看看刘亦菲最近的采访。
低调。
谦逊。
从不提自己多努力。
可谁不知道她为《玫瑰的故事》练瑜伽、学法语、啃剧本?
她不说,但观众看得见。
这才是体面。
而古二,体面不起。
他要活下去。
要尊严。
要一句“你辛苦了”。
可换来的是封号,是嘲讽,是王晶式的“法律审判”。
赵露思拍戏摔伤,直播时手抖得拿不住话筒。
她说:“没事,还能拍。”
这种拼命,没人逼她。
可一旦她想谈功劳,立刻有人跳出来说“平台成就你”。
和古二的遭遇,是不是一模一样?
娱乐圈最怕的不是努力的人,是醒过来的打工人。
你默默干活,大家夸你懂事。
你开口要权益,立刻被贴上“不知感恩”标签。
古二醒得太晚。
身体先垮了。
可他至少喊了一声。
哪怕声音被掐断。
王晶还在发新剧预告。
海报上写着“王晶监制,必属精品”。
我笑了。
上次他说这话,电影豆瓣评分3.2。
现在他要当行业良心?
不如去拍部《渐冻人编剧的最后七日》更真实。
这行当,从不缺聪明人。
缺的是——
敢对强者说“不”的傻子。
古二是傻子吗?
也许。
但他至少,没跪着写完最后一个字。
所以问题来了——
如果你是那个默默付出却被抹去名字的人,你会选择闭嘴,还是掀桌子?
评论区等你。
我不信,全天下只剩一个古二。
来源:小颖谈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