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研究填补美洲原住民祖先起源空白,追溯迁徙路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30 12:39 1

摘要:一项发表在《科学》期刊的DNA研究,追踪了史前人类从亚洲迁徙到美洲的轨迹。研究不仅发现美洲原住民祖先约2万-3万年前来自今俄罗斯,还揭示了他们的语言文化与早期定居者的关联。尤其对巴塔哥尼亚的卡韦萨人等族群,该研究为保护其濒危文化遗产提供了关键依据,如何填补这一

一项发表在《科学》期刊的DNA研究,追踪了史前人类从亚洲迁徙到美洲的轨迹。研究不仅发现美洲原住民祖先约2万-3万年前来自今俄罗斯,还揭示了他们的语言文化与早期定居者的关联。尤其对巴塔哥尼亚的卡韦萨人等族群,该研究为保护其濒危文化遗产提供了关键依据,如何填补这一空白?

一项遗传学研究追踪了史前人类从亚洲迁徙到南北美洲的路线。研究结果有助于那些代表性不足的原住民群体,了解自己的祖先起源。新研究发现,最早定居美洲的人类,约在2万至3万年前从如今的俄罗斯迁徙而来。

该研究于5月15日发表在《科学》(Science)期刊上,研究指出,如今生活在美洲的原住民群体,其语言和传统可追溯到这些早期定居者。他们的文化痕迹,仍保留在现代原住民群体的基因中。

研究还发现,早期定居者后来分化成不同群体,在不同的环境中各自隔离生活。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发现为理解当今南美洲社群的基因和文化背景,提供了新视角。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任职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埃琳娜·古萨雷娃(Elena Gusareva)表示:“这填补了我们对当今南美洲多样人口形成过程的关键认知空白。”

古萨雷娃称,参与研究的人“迫切希望”揭开本民族的历史。她表示,这体现了祖先知识对个人身份认同的重要性。

研究人员以巴塔哥尼亚(Patagonia)的卡韦萨人(Kawésqar)为例,指出他们正面临“紧急情况”:该族群的人口数量及其拥有6000年历史的文化遗产,正面临消失风险。“这份基因记录,是保护他们遗产的最后机会之一。”

古萨雷娃及其团队,对来自欧亚大陆北部和美洲的139个族群、共1537人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

他们将这些基因数据,与现代美洲原住民基因中的数百万个微小变异,以及最早抵达美洲人类的古DNA进行对比。研究人员表示,这构建了一个基因组数据集,涵盖了此前在祖先科学研究中代表性不足的人群。

通过追踪不同地理区域、不同原住民群体中基因密码的变化,研究人员得以研究数千年来人口历史、迁徙和适应环境的模式。

古萨雷娃的同事、南洋理工大学遗传学家金熙林(Hie Lim Kim,音译)表示:“对原住民群体的基因分析至关重要,因为他们的基因组中,蕴含着该地区早期人类历史的独特信息。”

他们的分析结果,似乎印证了现有的考古证据:美洲最早的人类,在1.93万至2.68万年前,从欧亚大陆北部人群中分化出来。

未参与这项新研究的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大学考古学家弗朗西斯科·哈维尔·阿塞图诺(Francisco Javier Aceituno)表示,这些时间“与大量考古证据相符”。

通过对比基因数据集,研究人员发现,美洲原住民最亲近的现存亲属,是西白令陆桥(west Beringian)群体,比如因纽特人(Inuit)、科里亚克人(Koryaks)和卢奥拉维特兰人(Luoravetlans)。白令陆桥是末次冰期时,连接如今俄罗斯和北美洲的“冰桥”。

古萨雷娃和金熙林的研究发现,早期定居者抵达南美洲后,分化成四个不同群体——亚马逊群体、安第斯群体、查科美洲印第安人群体和巴塔哥尼亚群体,之后他们在不同环境中各自隔离生活。

阿塞图诺告诉德国之声(DW),这些狩猎采集群体可能因“占据新领地、组建新家庭群体、避免孤立”而分化。

古萨雷娃认为,新的基因数据表明,亚马逊雨林、安第斯山脉等自然屏障,导致了这些原住民群体的隔离。

“这使得他们的基因构成更统一,类似我们在岛屿人群中看到的情况。”古萨雷娃说。

研究还发现,原住民群体拥有独特的基因特征,这可能是他们适应极端环境、长期与其他群体隔离的结果。

例如,安第斯山脉的高地人群中,携带一种能帮助他们适应低氧环境的基因突变。

EPAS1基因的突变,能刺激新血管形成,并产生更多红细胞。在藏族人群中,也发现了EPAS1基因突变。

金熙林表示:“当人类适应多样且往往极端的环境——比如高海拔或寒冷气候时,他们的基因组也会随之进化。”

此前研究发现,巴西原住民群体中的基因变异,可能导致他们对血栓或高胆固醇药物的反应不同。

金熙林称,这项新研究发现了70多种可能增加人类感染新发传染病风险的基因变异。“其中许多群体的人口本就稀少,提供定制化医疗和疾病预防措施,对保障他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来源:悠悠趣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