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工铸魂 匠心筑梦 技能报国——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时代新人铸魂体系构建与实践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12:03 1

摘要: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军工文化的红色基因、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技能报国的实践路径深度融合,形成了富有时代特征、军工特质、校本特色的“时代新人铸魂体系”,为国防科技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军工文化的红色基因、工匠精神的价值追求、技能报国的实践路径深度融合,形成了富有时代特征、军工特质、校本特色的“时代新人铸魂体系”,为国防科技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立足军工、赓续传统,筑牢立德树人之魂

精神溯源,明晰价值导向。学校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的军工精神,凝练形成具有军工特色的办学理念和“三风一训”,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军工核心价值观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形成了鲜明的军工办学特色:大力弘扬军工精神,培养具有“忠”“毅”品性的人;牢固树立军工标准意识,培养具有“严”“细”作风的人;高度重视军工质量文化建设,培养具有“精”“优”质量观念的人。

载体拓展,推动精神内化。学校实施军工文化铸魂育人“五个一工程”:开设《军工文化》课程,编撰校本教材,通过案例教学、研学讨论等形式提升课程感染力;组建军工文化艺术团,拓展军工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多维平台;建设军工文化教育基地,打造集国防教育、科普教育、校史教育于一体的育人场域;建强军工文化育人队伍,构建理论宣讲、教育教学、研究阐释相协同的育人共同体;培育军工文化育人品牌,提炼可借鉴、可复制的实践范本,发挥国家级、省级文化育人品牌的辐射带动作用。

环境浸润,打造育人沃土。学校在整体规划、道路命名、校园建设中融入军工元素,建设军工文化广场、军工英模雕塑、“两弹一星”元勋长廊,形成沉浸式文化育人地标。以“行走的思政课”形式,带领学生参观军工企业、走访老一辈军工人,引导学生深刻体悟军工文化蕴含的“人、物、事、魂”。打造军工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图文、实物、信息技术等形式,展示人民军工事业发展的历程和学校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成绩,把爱国主义情怀、军工报国志向厚植在学生心中。

学校“铭志芳华”志愿宣讲团入选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

涵养精神、传承技艺,夯实追求卓越之本

多方联动,共育工匠人才。学校深入挖掘体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元素,将“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将军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要求”融入专业教学,把企业典型生产案例转化为课堂教学实例。依托河南国防科技工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河南省机电设备与自动化骨干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开发专业教材、数字化教学资源等。校企联合面向数字化、智能化场景下的紧缺技术岗位,培养现场工程师,真正实现“教学在企业现场、课堂与岗位对接”。

双师授业,赋能学生成长。学校扎实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强化专职教师企业实践,引入企业技能专家作为兼职导师,鼓励国家级省级教师团队带领学生,聚焦企业生产的技术难题,实施精准帮扶,在助力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提升师生团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支持体系,改革优化评价激励机制,搭建“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平台,学校教师荣获“全国模范教师”“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河南军工大工匠”等称号,为技艺传承精准赋能。

拓展载体,营造浓郁氛围。学校选树“最美未来工匠”,建设“工匠文化长廊”“技能大师风采墙”,以可感的身边榜样、可视的宣传载体,营造崇尚技能的氛围。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劳动模范面对面”等活动,举办“传承匠心”征文比赛,观看《大国工匠》纪录片,引导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时代意义和重要价值。摄制“传承工匠精神”系列微课,激励更多学生成为故事的“发现者”和“讲述者”,在社会调查、文献查阅、人物访谈中深刻体悟工匠精神。

全国模范教师邰鑫指导学生打磨涡轮叶片

锤炼本领、服务社会,走好技能报国之路

以赛促学,成就出彩人生。学校实施技能竞赛引领工程,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将竞赛标准深度融入课程设置、岗位需求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进“岗课赛证”四位一体融通培养,形成“人人都参与、专业全覆盖、层层有选拔”的人才培养选拔氛围。学生在全国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1100余项,其中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14项、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奖4项。

卫国戍边,诠释责任担当。学校将国防教育深度融入人才培养,构建“上好三门课程、融合三种精神、建强三个阵地、完善三大机制”的“四位一体”育人模式,培养大批国防后备人才,连续七年荣获河南省征兵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学校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去、到基层去,“乡村教育志愿者”用智慧汗水见证边疆孩子成长,“戍边志愿者”用青春热血守护边疆热土,“乡村建设志愿者”用技术技能服务边疆经济发展,他们把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技能报国,谱写人生华章。十万余名毕业生从这里奔赴四海、建功八方,扎根于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承担“神舟十二号”和空间站系列载人航天装备设计任务的马秋成、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玉祥、全球汽车精英组织主席汪大总、全国劳动模范余军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靳小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魏金龙、河南军工大工匠谢长超……他们扎根在军工企业第一线、活跃在技术攻关的最前沿、奋斗在服务国防主战场,用实际行动谱写“为国铸利器 强军固国防”的人生华章。

近年来,学校实现了从国家骨干校、优质校,到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的高质量发展,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获评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一校一品”学校、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为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马小兵 杨爽)

【本文为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系统设计 立体覆盖 多元协同: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2021SJGLX679)和《一体两翼五融合六载体:职业院校时代新人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2024SJGLX0724)研究成果。】

来源:河南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