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且末县教育系统紧扣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以“三抓三促”为核心抓手,通过精心统筹组织、全域动员参与,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近期,且末县教育系统紧扣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以“三抓三促”为核心抓手,通过精心统筹组织、全域动员参与,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抓基层基础促责任落实,构建上下联动的“组织网”。县教科局将推普工作定位教育领域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工程,从机制建设和责任压实双管齐下,为工作落地提供坚实保障。一是细化责任链条,层层传导压力。成立由县教科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推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下发《且末县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和幼儿园中开展第28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明确各学校校长(园长)为第一责任人,将推普工作目标纳入学校年度考核和校长履职考评体系,建立“局-校(园)-班”三级责任网络,签订目标责任书23份,确保压力传导到位,任务落实到人。二是完善长效机制,保障常态推进。建立“日常巡查、定期检查、专项督导”多维督查机制,围绕师资培训、课程开发、活动开展、宣传推广等关键环节开展专项督导,推动形成“人人重视推普、人人参与推普”的长效工作格局。
抓活动氛围促能力认同,打造浸润人心“主阵地”。全县各学校紧扣推普年度主题,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载体,将推普工作全面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实现 “氛围营造、能力提升、文化认同” 三位一体推进。一是全域宣传覆盖,厚植推普氛围。利用校园显示屏、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线下平台,营造“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的浓厚氛围。举行推普周启动仪式、主题班团队会、国旗下的讲话等活动,使推广普通话的意义深入人心,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宣传的窗口。截至目前,全县23所中小学、幼儿园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主题班会等载体发布推普信息1300余条,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精准开展培训,夯实能力根基。组织开展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普通话水平测试培训、经典诵读赏析会、“三字一话”(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教学基本功大赛,着力打造一支语言规范、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聚焦学生群体: 广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讲故事大赛”“推普手抄报比赛”“汉字书写大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截至目前,累计组织实施教师普通话提升培训5场、教学基本功大赛2场,覆盖教师760余人次;开展学生经典诵读、书写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23场次,参与学生1.3万余人次。三是融入文化认同,强行行为自觉。将推普工作与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深度融合。开展“诵经典·传美德”“爱我中华·同读一本书”等活动,引导师生在诵读经典中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严肃师生在校内外所有场合主动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行为,将其作为日常行为规范,使“说普通话、用规范字”成为情感认同和自觉行动。
抓成效促业务融合,激活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县教科局坚持“成果导向”,推动推普成效与教育核心业务深度融合,将其转化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大动力。一是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融合。将普通话推广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通过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教师更顺畅地传授知识。推普周活动开展以来,全县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升,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周测成绩合格率同比提高12%,学业质量监测显示主要学科平均成绩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与教师专业队伍建设融合。将普通话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指标,组织开展专项培训4场次,覆盖教师970余人次。目前,全县专职教师普通话水平二级乙等及以上达标率达96.5%,较活动前提升8.2%。三是与校园文化内涵发展融合。以推普周活动为契机,将推普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开展“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打造语言规范、文化浓郁的育人环境,校园文化品位显著提升,师生文化自信不断增强,构建了和谐文明的育人环境。四是与乡村振兴战略服务融合。以推普周活动为抓手,创新开展“小手拉大手”推普进家庭活动,组织学生担任家庭推普员,带动家长学习使用普通话。活动累计覆盖家庭3000余户,发放、推送推普资料1.2万余份,为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语言支持,构建了和谐育人环境。
且末县教育系统通过实施“三抓三促”举措,成功将推普周活动转化为“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育人”的生动实践。下一步,且末县教育系统将持续巩固推普成果,深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改革,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为抓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且末县教育系统 供稿)
来源:且末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