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海军难题:F127扛反导,F126陷软件危机,MEKO200救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00:04 1

摘要:德国最近在海军装备上有大动作,被外界叫“德版055”的F127护卫舰计划真的推进了,一下子就要造8艘,目标是成为欧洲最强防空舰。

德国最近在海军装备上有大动作,被外界叫“德版055”的F127护卫舰计划真的推进了,一下子就要造8艘,目标是成为欧洲最强防空舰。

这事不是空穴来风,有消息说2026年6月会把预算报告交给议会,总共要花260亿欧元,换算成美元差不多306亿。

老实讲,这钱可不是小数目,不光要造船体,连武器系统都包含在内。最关键的是,这型舰能让德国海军第一次拥有对抗弹道导弹的能力,之前德国海军可没这本事。

F127不是随便找个船厂就能造的,德国特意让蒂森克虏伯海事系统和吕尔森集团凑了个合资企业,前者还占了多数股份。

本来想查查这两家为啥能拿到订单,后来发现蒂森克虏伯海事系统是德国最大的军用造船企业,之前造的F125护卫舰还是全球首艘用全电力推进的,吕尔森集团也不差,造的K130轻型护卫舰德国海军已经用了12艘。

船的设计也有来头,是基于蒂森克虏伯的MEKOA-400AMD改的。

这种模块化设计挺实用,能缩短不少建造时间,后续想加个激光武器之类的升级也方便。

指挥系统更厉害,用的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的宙斯盾,还是最新的Block10版本。

西班牙的F100级护卫舰早就用了这系统,可靠性没话说,有了它,F127还能跟北约盟友的船实时分享数据,协同作战也方便。

不过这两家船厂最近都在忙重组,蒂森克虏伯海事系统要跟母公司分家,吕尔森的海军造船部门还要被莱茵金属收购,据说未来几个月就能完成。

说实话,重组能整合资源,比如莱茵金属以后能给F127提供防空导弹,但短期会不会影响技术衔接,我还真有点担心。

德国政府好像也考虑到了,2024年给了蒂森克虏伯2.5亿欧元补贴搞研发,算是帮衬一把。

F127这边推进得顺,但德国海军另一款护卫舰F126就没这么幸运了。

这船主打反潜,本来是要替换老掉牙的Type123护卫舰,结果因为荷兰主承包商达门集团的软件问题,进度全慢下来了。

之前还以为是小问题,后来才知道,故障出在声呐系统和战斗管理系统的数据互通上,这俩连不上,反潜功能根本没法用。

为了解决F126的问题,德国讨论了四种方案:继续跟达门合作、直接取消项目、交给德国本土船厂,还有个是继续用F126再搞个临时方案。

说实话,这几种方案各有各的坑。

继续跟达门合作,得再花8000万欧元修软件,还得等12个月;交给本土的吕尔森,虽然技术衔接方便,吕尔森本来就做了35%的建造工作,但荷兰政府可能不乐意,毕竟达门是荷兰国企,影响了以后的合作就不好了。

这时候有人提了MEKO200级护卫舰,说它能当过渡。

我查了查,这船还真挺合适,南非、马来西亚都用过,南非海军说它反潜成功率挺高。

而且供应链成熟,罗纳钢铁厂给德国海军供了50年钢材,F124、F125都用它的料,要造MEKO200,钢材7天就能到位,交付速度有保障。

更关键的是便宜,4艘的成本也就比2艘F126多一点。

不过MEKO200也有问题,要是同时推进F126和MEKO200,管理起来太麻烦。

蒂森克虏伯海事系统已经要造F127了,再加上MEKO200,钢材和技术人员肯定不够用,得从其他船厂调人调料,成本还得涨10%。

而且首艘MEKO200最早2029年秋天才能交付,虽然刚好能接上Type123护卫舰2030年退役的时间,但这期间德国海军的反潜缺口还是补不上。

现在最终决定权在德国国防部手里,他们得平衡工业稳定和海军需求。

德国造船业直接雇了1.2万人,达门在德国的子公司就有1500个员工,要是取消F126,不少人得失业。

但海军也急,现在反潜舰只能覆盖一半北海航线,2025年的反潜训练都缩减了20%。

如此看来,国防部大概率会优先推进F126,可能再小批量买几艘MEKO200应急,毕竟F126的反潜配置更符合未来应对核潜艇的需求。

总的来说,F127要是顺利建成,德国海军的防空能力肯定能上一个台阶,说它是欧洲最强防空舰也不为过,对北约的反导体系也是个有力补充。

但F126的软件麻烦和MEKO200的选择,还得看国防部怎么权衡。说实话,既要保住造船业的饭碗,又要满足海军的迫切需求,这活儿真不好干。

后续不管选哪种方案,都得尽快定下来,不然等Type123护卫舰退役了,德国海军的反潜能力怕是要掉链子。

来源:曦言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