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恋爱故事始于1918年,当时杨昌济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举家迁至北京东城区豆腐池胡同。毛泽东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来到北京,暂住在杨昌济家中,与杨开慧重逢。此前,杨开慧在湖南已与毛泽东相识,但这次在北京的朝夕相处,让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
毛泽东与杨开慧的恋爱故事始于1918年,当时杨昌济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举家迁至北京东城区豆腐池胡同。毛泽东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来到北京,暂住在杨昌济家中,与杨开慧重逢。此前,杨开慧在湖南已与毛泽东相识,但这次在北京的朝夕相处,让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
他们一起阅读进步书刊,探讨问题,点评时事。毛泽东经常把进步书报及自己写的日记、学习笔记给杨开慧阅读,杨开慧则被毛泽东的才识和抱负深深吸引。毛泽东也发现,杨开慧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情窦初开,两人不知不觉中双双坠入爱河。
女儿心中的秘密自然难逃脱父母的视线。杨昌济夫妇虽然对毛泽东与杨开慧的交往一开始有些顾虑,毕竟毛泽东比杨开慧大8岁,但看到两人爱得越来越深,特别是杨开慧向母亲表白:“我是为母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杨昌济夫妇也就打消了顾虑,默许了女儿的选择。
1919年春天,毛泽东因母亲病重以及赴法勤工俭学的青年们准备启程出洋,不得不离开北京。面对心爱的人分别而去,杨开慧满怀难以言传的离别情愁,她亲自送别毛泽东,希望他随时来信。毛泽东回到长沙后,就接到杨开慧的来信,信中的称呼已是一个字:“润”(毛泽东字润之),而毛泽东在给杨开慧的回信中,称呼也是一个字:“霞”(杨开慧号霞)。
1919年12月,毛泽东再次来到北京。这时,杨昌济由于病情加剧,住进了北京德国医院。毛泽东和杨开慧这一对恋人在分别大半年后重逢在北京,其中的情愫难以用语言表达,压抑在两人心头的爱情火花一下子迸发出来。一天,杨开慧发现毛泽东晒在竹竿上的一件白衬衣破了,便取下来为他缝补。不料被母亲向振熙看到了,便把此事看作他们“定情”的标志,高兴地告诉杨昌济:“开慧帮毛润之补衬衣了,她还从来没补过衣服呢。”深受病魔折磨的杨昌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就这样,毛泽东与杨开慧的婚事就在杨家定了下来。
自知不久于人世的杨昌济,有一天将毛泽东叫到床边,用颤抖的手从身上掏出一块怀表,递给毛泽东,说:“润之,这块表跟我多年,送给你作个纪念吧。你和开慧的事我全知道,我就把她托付给你……开慧年轻幼稚,你要多照顾她……”。“老师、师母,请放心!”毛泽东强忍悲痛,站起身来,坚定地答应着,并向恩师和师母深深地一鞠躬。
1920年冬,杨开慧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就在这时,她和毛泽东在长沙举行了简朴的婚礼,不坐花轿,不备嫁妆,不布新房,不用媒妁之言,自由地与毛泽东结了婚。当天,他们办了一桌简单的饭菜,招待长沙的几位挚友。一对亲密战友,终于结成革命伴侣。他们的婚姻也被誉为“理想的罗曼蒂克”。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