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创造性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就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中国核安全观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大决策部署。核能是安全、清洁、高效的基荷能源,对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
以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核能高质量发展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筑牢战略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创造性提出能源安全新战略,就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中国核安全观等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大决策部署。核能是安全、清洁、高效的基荷能源,对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在促进经济增长、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带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核能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工业是高科技战略产业,是国家安全重要基石。要坚持安全发展、创新发展,坚持和平利用核能,全面提升核工业的核心竞争力,续写我国核工业新的辉煌篇章。新时代核工业以能源安全新战略和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推进核能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核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高质量供给
我国坚持国际最高安全标准,推动核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连续4年核准10台及以上核电机组,核准在运在建核电机组装机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核电运行业绩保持世界领先。充分发挥能源电力保供作用,2024年全国核能发电量4509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4.5%。核能综合利用取得新成果,核能供热在浙江秦山、江苏田湾实现应用。
(二)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
我国大力推进核电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核电技术从跟跑、并跑到局部领先世界。自主三代核电国家名片“华龙一号”实现商业化批量建设,是全球在运在建机组数最多的三代核电技术,成为核电发展的主力堆型。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建成投运。全球首座多用途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即将建成。一体化快堆战略性研发全面启动。中核集团与上海市、中石油集团等联合组建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核聚变研发不断取得新突破。我国核能技术创新整体上已走在世界前列。
(三)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核工业全产业链体系能力大幅提升。加大铀资源开发和储备力度。推进多种类型的先进核燃料组件研发应用,强化降本增效,提升核燃料产业核心竞争力,有力保障了核能安全可持续发展。核电装备制造能力加快提升,推动核工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核电工程建设能力系统性增强,打造了专业化核电建设人才队伍,形成了同时建设40台核电机组的能力。
(四)核电安全运行能力保持全球领先
我国核电发展始终践行“理性、协调、并进”核安全观,坚持全球最高安全标准,落实“绝对安全、万无一失”要求,全面建强核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在运核电机组始终保持安全稳定运行。2024年,我国核电机组获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综合指数满分,机组数量和平均值均列首位,高于美国、俄罗斯、法国等主要核电国家,核电运行水平实现全球领先。
(五)自主核电“走出去”取得重要进展
中俄核能合作元首工程安全高效推进,树立了全球核能合作典范。成功出口巴基斯坦7台核电机组,华龙一号海外首堆建成投运,C4机组首次实现WANO指数满分,C5项目已破土动工。加强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全球推广小堆。牵头完成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核心安装工程和首个真空室模块吊装,为最大国际大科学工程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与IAEA合作开展小堆全球推广,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二、新时代新征程核能高质量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未来十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阶段,核能发展将迎来重要机遇期。一是核能增长空间大。全球核能发展方兴未艾,各国对核能发展的信心和预期明显增强。二是我国核电技术水平、建造能力、运行业绩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业链供应链已具备坚实基础。三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核能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挑战上看,一是外部形势复杂严峻,核工业是大国博弈的前沿领域,国际核能市场经受地缘冲击、关税壁垒等挑战,全球核工业产业链供应链体系面临重塑。二是对标抢占核科技战略制高点的现实需要,需进一步加强统筹,凝聚共识,在前沿性、战略性、颠覆性技术研发方向加快突破,打造核工业新质生产力。
三、多措并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要深入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推动核能积极安全有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筑牢战略支撑。
一是加快实现高水平核科技自立自强。坚定不移推进核工业自主创新,推动战略牵引性重大科技攻关。要大力推动“华龙一号”技术优化和规模化发展,加快推动研发建设一体化快堆,积极布局聚变未来产业,加快开展氘氚试验。
二是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强基础研究,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产学研用融合,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着力发展具有核工业特色的新质生产力,提高自主可控发展能力,为核电产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三是保障核电建设运行安全。时刻牢记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始终把核安全放在工作首位,将核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位,确保核电、核设施保持安全稳定运行,安全环保风险受控,确保核安全万无一失。
四是全面提升核工业产业链体系能力。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数字化、智能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加快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核聚变等未来产业。全面提升核工业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核工业产业链韧性。
五是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核能合作,打造更多国际核能合作标杆典范工程。进一步强化与国际机构合作,用好国际平台推动核电全产业链发展。(中核集团战略与管理咨询委员会委员 王加胜)
来源:大东北生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