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婚奇缘(中)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30 10:16 1

摘要:赵振山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心中盘算着如何向母亲解释这三日的奇遇。他摸着怀中那支银钗,想着秀娥临别时那哀婉的眼神,不禁有些怅然若失。

赵振山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心中盘算着如何向母亲解释这三日的奇遇。他摸着怀中那支银钗,想着秀娥临别时那哀婉的眼神,不禁有些怅然若失。

走出百余步,他忽然想起还未问清这宅邸的具体位置,日后若要前来迎亲,总不能漫山遍野地寻找。于是他停下脚步,回头欲问,却惊得目瞪口呆。

方才那座气派宅邸已然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荒坟孤零零地立在暮色中。坟周荒草萋萋,墓碑歪斜,似是多年无人祭扫。只有他手中的银钗在月光下闪着幽光,证明那三日的经历并非梦境。

赵振山骇然后退几步,揉了揉眼睛,再看时景象依旧。那座辉煌宅邸就像从未存在过一般,只剩下这座孤坟和四周的荒凉山林。一阵冷风吹过,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他颤抖着走近荒坟,借着月光看清了墓碑上的字迹:"爱女苏秀娥之墓",生卒年月显示她竟已在三年前去世!赵振山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头顶,手中的银钗突然变得沉重无比。

他猛地想起这三日的种种异常:秀娥苍白的脸色、从不进食的习惯、宅中稀少的仆人、苏老爷急切完婚的态度...原来这一切的诡异之处,都有了解释。

"莫非我..."他不敢想下去,连滚爬爬地向山下奔去,一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跤,直到看见村子的灯火才稍稍安心。回到家中时已是深夜,赵母见儿子狼狈不堪、神不守舍,急忙问发生何事。

赵振山将这三日的经历如实相告,赵母听后大惊失色:"苏家?可是三年前山洪中灭门的苏大户?听说他家的独女确实叫秀娥,就葬在后山!那场山洪惨啊,苏家十几口人无一生还..."

赵振山如遭雷击,这才明白自己遇到的竟是鬼魂。那三日的恩爱相处,原是一场人鬼姻缘。当夜,他便发起了高烧,迷迷糊糊中总是唤着"秀娥"的名字。病中,他常梦见秀娥站在床前,温柔地为他擦汗,那冰凉的手触到额头,竟让他感到一丝慰藉。

病愈后,赵振山偷偷到后山寻找那座荒坟,却怎么也找不到。问及村人,都说苏家的坟早就迁走了,原址已经荒废多年。那支银钗却真实地留在他手中,每日提醒他那段经历并非梦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赵振山不再恐惧,反而对秀娥生出深深的思念与怜惜。那个温婉苍白的女子,若是活着,该有多好。他开始在每月十五月圆之夜,对着银钗独酌,仿佛在与遥远的妻子对饮。而银钗在月光下总是格外明亮,似是在回应他的思念。

赵振山病愈后,对那三日的经历始终难以释怀。他决定再次进山,一定要找到那座荒坟,弄明白真相。这次他做了充分准备,带了干粮、火把和防身的匕首,天刚亮就出发了。

凭着记忆,他找到了当初迷路的那片老林。白天的山林与那日雾中所见大不相同,但赵振山还是辨认出了大致方向。他在林中搜寻了整整一天,几乎走遍了每寸土地,却始终找不到那座宅邸或荒坟的踪迹。

眼看日头西斜,赵振山疲惫地靠在一棵古树下休息。忽然,他注意到树干的背面似乎刻着什么。凑近一看,竟是"苏氏宅基"四个字,字迹已经有些模糊,但还能辨认。赵振山心中一紧,急忙在四周仔细搜寻。

在杂草丛中,他发现了一些残破的砖瓦和地基的痕迹,范围之大,确实像是一座大宅院的遗址。更让他心惊的是,在遗址中央,他找到了一块断裂的墓碑,上面清清楚楚刻着"苏秀娥"三个字。

赵振山双腿一软,跪倒在地。原来那三日的经历都是真的,他真的在一座废墟上与鬼魂成了亲。他抚摸着墓碑上的字迹,泪水不由自主地滑落。

"秀娥,既然你我已经成亲,为何要这样对我?若是真心相爱,为何不告诉我真相?"他对着墓碑喃喃自语。

就在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一股淡淡的梅花香气。赵振山想起秀娥赠他的银钗上正是梅花图案,急忙从怀中取出银钗。在夕阳的余晖下,银钗发出柔和的光芒,那朵梅花仿佛活了过来,栩栩如生。

赵振山忽然明白,秀娥并非有意欺瞒,而是人鬼殊途,难以直言。那三日的温情,或许是她生前未了的心愿。他将银钗郑重收好,在墓碑前磕了三个头:"秀娥,既然你我是夫妻,我定会时常来看你。"

下山后,赵振山一病就是月余,这场病来得蹊跷,去得也奇怪。起初几日,他高烧不退,整日说着胡话,时常在梦中惊呼"秀娥"的名字。赵母心急如焚,请来的郎中也诊不出具体病因,只说是邪风入体,开了几服安神定惊的药。

说来也怪,每次赵母熬好药端到床前,总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梅花香,而赵振山服下药后,神色就会安详许多。有一夜,赵母隐约看见一个白衣女子坐在儿子床前,轻抚他的额头,待要细看时,那身影却消失了。

村里开始流传各种说法。有些老人说赵振山是被山鬼迷了心窍,建议请道士做法驱邪。但赵母想起儿子描述中那个温婉的苏小姐,总觉得不像是恶鬼,便婉拒了这些建议。

更奇怪的是,自从赵振山病倒后,赵家竟开始转运了。先是赵母多年的咳疾不药而愈,然后是家中米缸里的米总不见少,甚至有一天赵母在门口捡到一个包袱,里面装着足够买药的银元。

这些变化让村民们更加确信赵家是得了鬼妻的福报。有些胆大的年轻人甚至偷偷跑到后山,想找那座神秘的宅邸,却都无功而返。

一日,邻村的神婆路过,主动上门探望。她盯着赵振山看了许久,又看了看放在枕边的银钗,突然笑道:"老夫人不必担忧,令郎这是得了段善缘。那女子并非要害他,反而在暗中护佑着呢。"

赵母将信将疑:"可人鬼殊途,这样下去终非长久之计啊。"

神婆神秘地摇摇头:"缘分未尽,强求不得。老夫人只需顺其自然便是。"

果然,在病倒的第三十三天,赵振山突然清醒过来,高烧也退了。他睁开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那支银钗,见到它安然放在枕边,才松了口气。

"娘,我梦见秀娥了。"赵振山虚弱地说,"她说我们缘分未尽,将来还会相见。"

赵母见他神色平静,不似之前那般惊恐,这才稍稍放心。但她心中仍存忧虑,人鬼相恋,终究不是正道。

病愈后的赵振山像是变了个人。他不再恐惧那段经历,反而常常对着银钗出神。每月十五,他都会准备一壶酒、几样小菜,在院中独酌,仿佛在与看不见的人对饮。

更让人惊讶的是,赵振山的狩猎技艺突然精进许多。他总能预知猎物的踪迹,每次进山都收获颇丰。村里人都说,这是他那鬼妻在暗中指点。

时光飞逝,转眼三年过去了。赵母多次为赵振山提亲,都被他婉言拒绝。他心中始终记挂着那个苍白的女子,尽管知道人鬼殊途,却仍存着一丝渺茫的希望。

中秋将至,赵振山莫名地心神不宁。他总觉得这个中秋之夜会有特别的事情发生,于是提前准备了月饼和果品,还有一壶上好的桂花酒。

月圆之夜,他终于明白了这三年的等待所为何来。

这年中秋夜,明月如盘,清辉洒满小院。赵振山在院中石桌上摆好祭品,对着月亮斟了三杯酒。银钗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那朵梅花仿佛活了过来。

"秀娥,若是你有灵,就请现身一见。"赵振山对着虚空轻声道。

就在这时,一阵冷风吹过,院中的烛火摇曳不定。赵振山抬头望去,只见月光下不知何时多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他朝思暮想的秀娥!她怀中抱着一个襁褓,面色比三年前更加苍白,却带着一丝温柔的笑意。

"振山,别来无恙?"秀娥的声音依旧轻柔,却多了几分真实感。

赵振山激动得说不出话来,三年思念顷刻涌上心头。他注意到秀娥怀中的婴儿,疑惑地问:"秀娥,这是..."

"这是你我之子,名唤念苏。"秀娥将婴儿递到赵振山手中,"今日交与你抚养,我尘缘已尽,该去了。"

赵振山接过孩子,只见那婴孩粉雕玉琢,甚是可爱,正睁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他。孩子的小手紧紧攥着赵振山的衣襟,仿佛知道这是自己的父亲。

"你我之子?这怎么可能?"赵振山难以置信,"我们并未..."

秀娥凄然一笑:"冥缘三日,胜似阳世三载。其中玄妙,非言语能道明。"她轻抚婴儿面颊,眼中满是不舍,"好好抚养念苏,他日必成大器。"

赵振山急忙追问:"你要去哪里?既是夫妻,为何不能团圆?"

秀娥泪如雨下:"人鬼殊途,那三日已是偷来的缘分。如今你我有子,缘分已尽,阴司不容我再滞留阳间了。"

就在这时,婴儿突然啼哭起来。秀娥连忙接过孩子,轻声哼唱着摇篮曲。那曲子婉转动听,却带着说不出的哀伤。赵振山注意到,秀娥哼唱时,银钗上的梅花似乎也在微微颤动。

"这支银钗是我生前最爱之物,已具灵性。"秀娥解释道,"日后若念苏有事,银钗自会示警。你定要好生保管。"

赵振山紧紧抓住秀娥的手,那手冰凉如昔,却真实可触:"不,秀娥,既是有子,更该团圆才是!我不管你是人是鬼,既拜了天地,便是夫妻!"

秀娥轻轻抽出手,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条:"振山,这首诗留给你,看完便知。"

赵振山接过纸条,再抬头时,秀娥的身影已经开始变淡,如同融化的冰雪般渐渐消散在月光中。她怀中的婴儿却奇迹般地留在了赵振山臂弯里。

"秀娥!秀娥!"赵振山急忙呼唤,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爱妻消失无踪。怀中的婴孩似乎感知到母亲的离去,突然放声啼哭起来。

赵振山颤抖着打开纸条,借着月光看清了上面的字迹。这首诗,将解释所有的谜团,也注定了他与秀娥的永别。

来源:泰山老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