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6日,中国商飞把第15架C919交到东航手里,第二条脉动生产线同步点火,月产从1架跳到3架,高原型C919H也拿到适航证,直接能飞拉萨。
“国产大飞机到底行不行?
”——9月26日,中国商飞把第15架C919交到东航手里,第二条脉动生产线同步点火,月产从1架跳到3架,高原型C919H也拿到适航证,直接能飞拉萨。
一句话:产能爬坡、订单出海、零件国产,C919这次不是PPT,是真上跑道了。
15架看着不多,可比去年底的“5架”翻三倍,机身里58%零件已换成国产,长江1000A发动机装上去飞了一圈,2026年就能部分替代CFM,老美再想卡脖子得先掂量。
老挝国家航空先下手,5架意向合同7月就签了,印尼翎亚航空把空姐都叫来体验客舱,非洲区域航司联盟也在群里问“团购价多少”。
别小看这些东南亚和非洲兄弟,他们才是单通道机的主战场,C919先混个脸熟,欧美适航证慢慢啃。
飞得怎样?
数据说话:5万小时商业飞行,98.2%准点率,日利用率7.8小时,跟A320的8.2小时只差一顿午饭时间。
北京-成都、上海-广州,35条干线随便点,机票没比320贵,乘客打卡发小红书,“坐自己大飞机”成流量密码。
商飞还偷偷备案C919ER,航程拉到5000公里,2025年出来就能直飞新加坡;货运版C919F同步画图纸,2027年送快递上天, FedEx看了沉默,顺丰看了点赞。
说到底,C919不是一夜封神,是熬过了“产能地狱”和“供应链卡脖子”双重毒打才走到今天。
第二条产线转起来,月产3架只是起点,目标是2026年年产30架;只要发动机国产率再提20%,价格还能往下砍一成,东南亚和非洲市场就是后院。
至于欧美适航证?
慢慢来,先让飞机在热带、高原、高盐雾环境里飞个遍,数据硬了,别人想拦也拦不住。
网友热评:
“15架确实不多,但脉动线一开就是滚雪球,明年再看。
”
“坐过两次,噪音比320小,行李架更大,空姐说飞机新得发光。
”
“老挝都买了,越南泰国还会远?
别天天盯着欧美证,第三世界才是大单子。
”
“长江1000A靠谱的话,2026年买机票能选‘全国产’航班,必须支持!
”
来源:走进科技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