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跆拳道项目在惠州市体育馆圆满落幕。在收官日的激烈角逐中,广东队选手王要锡和北京队穆文喆分别斩获男子80公斤以上级和女子67公斤以上级金牌,为期四天的赛事画上完美句号。
9月2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跆拳道项目在惠州市体育馆圆满落幕。在收官日的激烈角逐中,广东队选手王要锡和北京队穆文喆分别斩获男子80公斤以上级和女子67公斤以上级金牌,为期四天的赛事画上完美句号。
在十五运会跆拳道比赛中,广东健儿共摘得2金1铜,生动诠释了“敢于拼、善于战、勇于胜”的广东体育军团精神。4天的精彩赛事,不仅展现了运动员们精湛的技艺和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更成为展示惠州城市形象和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
惠州父老乡亲的呐喊给了我强大的支持力量
“王要锡,加油!!!”……晚上八时许,震耳的欢呼声在惠州体育馆响起。
男子80公斤以上级决赛,广东队王要锡继续坐阵主场面对山东队刘朝阳的挑战。第一局比赛王要锡在现场观众山呼海啸的助威声的加持下,开局便完成了中段和高位的连续得分率先以5:0领先,随后王要锡连续使用前腿破坏对手进攻并完成2次迎击击头得分,以12:4拿下第一局的胜利。第二局比赛王要锡在一开局还是延续了抢开局的战术,率先完成侧踢得分,随后刘朝阳在连续的追分过程中出现犯规判罚,最终王要锡以4:1拿下第二局,成功拿下男子80公斤以上级冠军为广东队拿下本届赛事的第二枚金牌。
男子80公斤以上级决赛,广东王要锡(红衣)战胜山东队刘朝阳夺冠。
“这场比赛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对在“家门口”夺冠,王要锡感到格外亲切与兴奋。他激动地表示,在比赛时清晰地听到了周边观众都在为他呼喊,教练的支持和惠州父老乡亲的呐喊给了他强大的支持力量,让他深感“不能随便去丢分”。谈及备战过程,王要锡表示,作为一个参加了三届全运会的跆拳道选手,付出终有回报,所有的汗水和伤痛,在站上最高领奖台的那一刻都变得值得。
男子80公斤以上级金、银、铜牌颁奖仪式。惠报全媒体记者杨建业 钟畅新 摄
作为惠州体育的骄傲,王要锡不忘向全国观众推介惠州:“惠州的海特别美,在广东都是数一数二的!”
现场观众为广东选手王要锡加油。惠报全媒体记者杨建业 钟畅新 摄
本届赛事的收官之战同样扣人心弦,女子67公斤以上级决赛由北京队两位选手穆文喆与卫冕冠军李晨之间上演。首局比赛穆文喆迅速进入状态率先使用左腿后横踢完成得分,随后老将李晨连续进攻试图完成追分,但穆文喆前腿的连续破坏使得她以2:0的比分取得首局比赛的胜利。比赛来到第二局,双方在开局之后打得异常焦灼,在比赛的后半段双方互有攻守但均未得分,最终双方战成0:0,穆文喆以9个击打数的优势成功获得女子67公斤以上级的冠军。
女子67公斤以上级决赛现场。惠报全媒体记者杨建业 钟畅新 摄
“本次比赛非常激烈,多个级别涌现出了很多年轻、优秀的运动员,这是我们未来在国际赛场的竞争力。”4天全程观赛的奥运冠军吴静钰对本次比赛作出了评价,“全运会只是起点,大家马上要转变身份参加世锦赛,我相信,未来会在更多的赛场上飘起我们的国旗。”
“全市一盘棋”高标准护航全运盛会
全运会跆拳道比赛的顺利举办,是惠州以“全市一盘棋”理念统筹推进的成果,从硬件升级到专业团队的昼夜奋战,惠州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的办赛初心。
惠州志愿者助力全运会。惠报全媒体记者杨建业 钟畅新 摄
“扫码存包,轻松观赛!”赛事期间,惠州市体育馆北门新增的智能储物柜备受市民欢迎。为解决观众储物需求,市体育场馆管理服务中心联动爱心企业,在北门观众入口处安装了智能储物箱,市民只需扫码即可存包。该储物服务将持续到12月底,直至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所有赛事结束,市民朋友们根据实际需求选用。
“我们要让每位观众感受惠州温度。”惠州市体育场馆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欧阳可固介绍,赛事期间,团队每日清晨6点即到岗,从LED屏调试、设备巡检到场地清洁、全面消杀,工作常持续至次日凌晨。“最晚一次忙到凌晨3点多。”欧阳可固说,虽然疲惫,但团队充满自豪感,累并兴奋着。“这是国家级的赛事,既是考验更是促进,经过这次考验,我们的后勤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都提升。”
赛事背后,一支“隐形战队”正以专业和细致为赛事电力保障筑起坚固防线。“我们现场设置了14个电力监控点位,每个点位必须时刻‘盯紧’。”惠城区供电局生产计划部副经理赖育杰介绍,团队24名成员被划分为设备监控、发电车保障、设备操作等专项小组,形成网格化保障体系。在各个点位,工作人员需每小时对设备进行一次测温检查,“一次完整巡检需半小时,全天至少重复15次,确保零隐患”。
“累归累,但是我们很有成就感,这是我们第一次保障这样大型的赛事,比赛结束后我们要去主会场拍照留念。”赖育杰表示,接下来的全运会赛事,还是他们原班人马,他们将全力以赴。
针对跆拳道项目高对抗性特点,市中心人民医院抽调18名精锐组建“医护天团”。“运动员们拼尽全力的模样令人动容,我们必须以同等专注力做好后盾。”赛事医疗组长、市中心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医生王家梁说,团队还在赛前开展专项培训和模拟演练,用专业护航铸就了安全防线。
在这场全国瞩目的体育盛会中,226名志愿者以专业与热情成为赛事运转的重要支撑。自9月22日技术官员报到起,志愿者们迎战“超强台风”的考验,连续奋战9天,覆盖交通场站、酒店接待、竞赛场馆等全链条18类岗位。“小海豚”们全流程赛事服务的坚守,让“志愿红”与“赛事蓝”交相辉映,绘就了一幅充满温度的城市文明画卷。
“落地即暖心”——媒体点赞惠州赛事服务
“落地惠州的第一刻,就被这座城市的温暖包围。”来自海南爱动体育的记者周才能在结束全运会采访后感慨道。尽管同属南方城市,但惠州细致的媒体接待令他印象深刻:“媒体接待周到细致,赛事信息提供及时,到赛事信息的即时推送,每个细节都体现出东道主的用心。”
赛事之余,周才能用脚步丈量这座“惠民之州”的魅力。他穿梭在见证百年商埠历史的水东老街,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在街巷中寻觅美食,感受地道老字号的风味。“凤爪软糯、肠粉爽滑,惠州早茶好吃!”周才能表示,赛余的探索让他感受到了惠州的美好,“欢迎更多人到惠州来体验。”
跆拳道比赛项目结束,惠州麒麟舞表演助兴。惠报全媒体记者杨建业 钟畅新 摄
像周才能一样被惠州圈粉的记者不在少数。“落地惠州的第一刻,就被这座城市的温暖包围。”来自海南爱动体育的记者周才能在结束全运会采访后感慨道。尽管同属南方城市,但惠州细致的媒体接待令他印象深刻:“媒体接待周到细致,赛事信息提供及时,到赛事信息的即时推送,每个细节都体现出东道主的用心。”
赛事之余,周才能用脚步丈量这座“惠民之州”的魅力。他穿梭在见证百年商埠历史的水东老街,体验当地风土人情,在街巷中寻觅美食,感受地道老字号的风味。“凤爪软糯、肠粉爽滑,惠州早茶好吃!”周才能表示,赛余的探索让他感受到了惠州的美好,“欢迎更多人到惠州来体验。”
像周才能一样被惠州圈粉的记者不在少数。“这是我体育采访生涯中第一次来惠州,这座城市的美丽让我格外吃惊!”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张维在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对惠州的喜爱,短短五天便让他对惠州有了深刻印象。
在他眼中,惠州不仅有秀美的自然风光,更兼具深厚文化底蕴与现代化活力。“晚上八九点钟出来,还看到很多市民在东江边上运动,感觉到全运会的举办带动了全民健身理念的普及,让全民运动的精神融入了市民生活。”夜幕下的惠州,全民健身的场景更让张维印象深刻。这座城市既保留着文化韵味,又透着现代化建设的朝气,完全把‘激情全运会,活力大湾区’的口号落到了实处。
除了靓丽的城市风貌,惠州对十五运会的服务保障工作也让张维频频称赞。作为媒体人,他对赛事组织的细节感受尤为真切,还特意提到与山东运动员的交流:“大家都觉得惠州体育馆的硬件设施很不错,场地条件让人满意。无论是接待服务还是凌晨的宵夜,都令人特别感动。”
据悉,赛事期间惠州累计接待中央、省、市媒体记者超50人,“惠民之州、惠聚美好”城市形象也通过他们的笔触和镜头传向全国。
来源:惠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