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48岁的中年男人,靠几句俏皮话,把6块钱的鸡排干成了现象级顶流。
大家好,景德镇“鸡排哥”,火了。
一个48岁的中年男人,靠几句俏皮话,把6块钱的鸡排干成了现象级顶流。
全家上阵,一天站20个小时,搞出一个“鸡排世家”。
网上全是赞歌。
励志,正能量。
一个普通人靠勤劳和真诚,接住了泼天富贵。
感动吗?
我觉得,这里面全是问题。
以下是正文
为什么会为鸡排哥,感到悲哀?
因为他获得了,不属于他的机会。
一个鸡排摊,撑死了一天就是几百个客人的承接量。
而现在他面对的,是全国人民几个亿的曝光量。
承接不了的流量,在商业上都是浪费。
是商业资源错配的体现。
我们来算一笔更真实的账。
就算他爆火,每天排长队,考虑到各种混乱和体力极限,他和他家人一天能净赚多少?
一千?两千?
一个月下来,能有个两三万的净收入,已经是他那个商业模式的极限了。
两三万,很多了。
对一个摊贩来说,是顶天了。
但你必须知道,他现在坐拥的流量,是什么价值。
一个同级别的抖音网红,如果转型去做带货,选品不出大错,一个晚上卖掉3个亿的货,都不是新闻。
就算按20%的佣金和坑位费算,那也是几千万的收入。
一个月两三万,和一个晚上的几千万。
看清楚这个差距了吗?
这就是鸡排哥的悲哀。
他站在金山上,但能装进口袋的,只有他手里那个小小的塑料袋。
剩下的,除了把他累得半死,全部都蒸发掉了。
为什么?
因为他的商业模式,是纯粹的手工业。
它的上限,是物理定律。
时间,一天就24小时。
体力,会耗尽。
产能,一个油锅就那么大。
这三条,把他死死钉在“工具价值”的底层。
他再火,也只是一个工具。
人类群星闪耀时里说,当重任突然降临到他们身上时,与其说他们感到庆幸,毋宁说他们更感到骇怕。
他们几乎都是把抛过来的命运,又哆哆嗦嗦地从自己手里失落。
人生最大的牢笼,不是努力和不努力,熟练和不熟练的区别。
而是商业模式,带来的商业效率的区别。
你看,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被困在三个层次的效率牢笼里。
第一,没有杠杆帮助,你出卖时间,收入就极度有限,只能温饱。
这就是鸡排哥,是上班族。
你的收入,等于你的时薪乘以你的工作时长。
想多赚钱?只能加班。
但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你的收入上限也是锁死的。
第二,没有体系帮助,哪怕支楞起了杠杆,也没法指数型增长。
一些人聪明点,开了个小公司,招了几个人。
这就是加了杠杆。
你开始购买别人的时间为你赚钱。
但如果你的管理,你的业务流程,没有形成一套可复制的、标准化的体系,你的杠杆很快就会到头。
公司开到几十人,你就管不过来了,规模再也上不去。
第三,没有资本的放大,光靠实业,收入是有天花板的。
你的体系再牛,一年能赚一千万,两千万。
但你想变成十个亿,一百个亿?
光靠自己一点点滚雪球,可能需要一百年。
只有资本,这种最高级的杠杆,才能帮你用钱生钱,完成指数级的放大。
而我们经常讲的阶级跃迁,是什么?
就是突破你现在的,商业模式瓶颈,进到下一个阶段。
从出卖自己的时间,到购买别人的时间。
从购买别人的时间,到用体系去放大时间的价值。
从用体系放大价值,到用资本去并购和裂变价值。
鸡排哥,就被卡死在了第一步。
他甚至连“购买别人的时间”这个最简单的杠杆,都还没真正开始。
流量的狂欢,给普通人带来的,经常是下面这个段子。
开始了吗?
已经结束了。
那,如果是你,怎么破局?
两条路。
一条他自己走,一条得当地的操盘手,决策者推着他走。
第一条路,自我革命。
杀死那个作为“手艺人”的自己。
长沙的“帅哥烧饼”,广州的“阿婆牛杂”,他们的路径,几乎完全一致。
IP化:靠个人特质,成为网红。
品牌化:把个人符号,变成注册商标。
标准化:把自己独一无二的手艺,变成一套谁都能学会的SOP。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反人性的。
杠杆化:开放加盟,用别人的钱和时间,复制你的品牌。
这条路的本质,是“去自我化”。
是把自己从一个生产者,变成一个生产模式的设计者。
第二条路,借势升级。
把一个产品,变成一座城市的体验。
这条路,个人走不通。
必须有城市级的力量来操盘。
标准答案,是淄博烧烤。
淄博卖的,根本不是烧烤。
它卖的是一种叫“被当成上帝”的稀缺体验。
从烧烤出圈,到烧烤专列,到城市出圈。
淄博用一个城市的力量,接住了流量。
在一个普遍担心被宰的旅游环境里,为你提供了,极致的安全感和尊重感。
这叫升维打击。
它竞争的,不是产品和流量,而是独特的体验。
景德镇要做的,就是这个。
如果决策者,不只把鸡排哥当成一个卖小吃的。
而把他当成一个引爆点,一个流量入口。
那是真本事。
入口后面是什么?
是全新的“景德镇体验”。
把鸡排哥的乐观精神,和景德镇的千年工匠精神,做一次化学反应。
把他的摊位,变成一个城市文创地标。
把他和陶瓷产业深度捆绑,卖联名产品,卖文化故事。
鸡排哥从卖鸡排,变成明星。
景德镇多了一个旅游的噱头,带动各类消费。
当地城投和文旅,获得专项债资金,升级整个文旅产业。
这才是牛逼的战略。
是把一个偶然的流量,变成一座城市可持续的资产。
最后,才是悲哀的地方。
结合最近,被封啥的大博主。
为什么鸡排哥能火?
1、实体。2、平凡但乐观。
整个社会舆论,都在不遗余力地赞美,这种低效率的勤奋和乐观?
这里面有没有,对基准线的调整?
肯定有。
决策者为了拉低,大家赚钱期望的基准线,让你觉得做牛马没那么痛苦。
砍掉了商业模式完整、供需关系极度不平衡、赚钱高效的张雪峰。
大力宣扬这种摆摊,靠手脚,靠时间,上限极低的鸡排哥。
你品,你仔细品。
张雪峰教你什么?
教你一套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功利算法。
教你如何用最高效的方式,在规则里为自己抢到最大的一块蛋糕。
鸡排哥代表什么?
代表埋头苦干,代表一份付出一份收获,代表一种对现有结构没有任何威胁的、安全的奋斗模式。
这就是为什么会觉得,很害怕的原因。
因为跟张雪峰一样。
文章提倡的,不是安贫乐道,不是平凡的小确幸。
是大道,是商业的升级和人生的觉醒。
一个高效的商业模式,意味着对旧模式里大量劳动力的淘汰。
一个直播间一夜的销量,可能是一个省几千家小店一年的总和。
像有个读者说的。
如果所有人都去学张雪峰,都去追求那种极致的效率,谁来干那些又苦又累的活?
到社会最需要的,最辛苦的岗位上去。
为岗位的平衡尽一份力。
从决策者的角度来说,看文章的人越多,整个社会的稳定结构,就越会受到挑战。
所以,必须压制一个,宣扬另一个。
这和晚清的统治者,面对洋枪洋炮的心态,一模一样。
他们不是看不见,而是不敢用。
因为一旦用了,整个赖以生存的旧结构,就必然崩塌。
每次科技的进步,都有人反对。
广州这边很多老登,到现在还觉得电商伤害了实体经济。
既然担心失业,干脆每人发个勺子,去挖黄河,多好。
问题解决了。
这就是真正的、结构性的悲哀。
时代给了普通人一夜爆红的机会,却没有提供让他们将机会转化为结构性优势的土壤。
所以,对于鸡排哥,以及渴望跃迁的你。
真正的挑战,从来不是你是否足够勤奋。
而是你是否能看透这层结构,并找到一条穿越它的、真正高效的路径。
来源:苦行僧225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