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大气干为先 创新发展润赣鄱——江西省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先行试点工作纪实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09:33 1

摘要:当恶劣天气来临,“631”递进式气象服务敲击着守护生命安全的“密码”;当低空应用场景“多点开花”,“气象导航”保障安心伴随着每一次起降;当仰望星空、等待日出不再只是“碰运气”,“跟着气象去旅行”助力景不走空、人不空走;当秋意渐浓的鄱阳湖候鸟翩跹、江豚逐浪,绿水

当恶劣天气来临,“631”递进式气象服务敲击着守护生命安全的“密码”;当低空应用场景“多点开花”,“气象导航”保障安心伴随着每一次起降;当仰望星空、等待日出不再只是“碰运气”,“跟着气象去旅行”助力景不走空、人不空走;当秋意渐浓的鄱阳湖候鸟翩跹、江豚逐浪,绿水青山最美底色浮现眼前……岁月轮转,赣鄱大地始终书写着气象“一日不可或缺”的用心答卷。

作答发展命题,续写万象更新。9月24日,江西省高质量气象现代化建设先行试点以优秀等次通过中国气象局验收。试点以来,江西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走出一条“以智慧气象为主要特征,以生态文明气象保障服务为鲜明特色,以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为基本盘”的气象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展现气象担当。

从“高”位聚势

——统筹谋划气象高质量发展迈向新阶段

“通过先行先试,建立具有江西特色并适应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现代气象业务服务形态……”2022年4月,江西作为中国气象局批复的全国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试点省之一,迈出加快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

航向既定,方能行稳致远。江西省委、省政府始终将气象高质量发展深度嵌入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2022年8月,中国气象局与江西省政府召开省部合作联席会议,为气象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作出系统擘画;同年10月,省政府召开全省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11月,省政府印发《江西省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3—2035年)》……

2024年4月10日,中国气象局与江西省政府在南昌举行省部合作第五次联席会议 摄影:林君

试点建设蹄疾步稳,从“蓝图”转为“实景”。2024年4月,中国气象局与江西省政府召开省部合作第五次联席会议,进一步为气象高质量发展谋局定向;2024年、2025年,省政府连续两年召开气象安全管理与预警发布工作推进会、全省防雷与气象安全管理工作会,逐级压实责任链条,推动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聚焦顶层设计,强化依法治理。省政府出台《江西省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气象安全管理办法》,为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升夯实制度根基;省人大颁布实施《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为人工影响天气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制保障,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气象事业发展新格局。

巧用考核“指挥棒”,政策落实“一竿子”到底。气象工作全面纳入省委、省政府高质量发展等多项考核考评体系,市县政府均配套出台《江西纲要》实施政策,全省凝聚起推动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早”字联防

——预警先导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跑赢“龙舟水”、把脉“强台风”、防范“强对流”、应对“强寒潮”……进一步完善气象预警与灾害预报、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江西气象部门主动融入大安全大应急框架,推动防灾减灾关口前移至“以防为主”。2024年,成功应对锦江、修河超记录洪水和鄱阳湖本世纪第二高水位,牢牢守住不发生群死群伤的安全底线。

强健机制,打通“早”防链条。纵向上,建立政府主导的强降水“631”风险预警应对工作机制,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分阶段启动应急,缩小预报预警“包围圈”,该机制被国家防总列为地方典型经验,入选世界气象组织全球早期预警示范案例;横向上,创立江西“631”防灾减灾党建联盟,联合水文、交通等部门共建共享预警网络,构建预报、预警与调度、转移的闭环体系。

研发“奇象风云”决策应用,发挥“口袋书”作用

科技赋能,提升“早”防效能。建成省市县三级智慧预警发布系统,对接20余种传播渠道,2024年气象预警公众覆盖率达99.97%;运用“闪信”技术“靶向”推送预警,研发“奇象风云”决策应用,迭代升级智能“外呼”预警终端覆盖全省乡镇,实现“双叫应”;筑牢基础业务根基,形成地空天立体综合观测体系,地面气象观测站平均间距5公里,天气雷达距地1公里覆盖率85.76%,强对流预警时间提前量达46分钟,推动业务各环节“咬合式”运转。

社会协同,拓宽“早”防广度。通过应急广播、地铁公交屏等多渠道发布预警,扩大信息覆盖面;将气象预警纳入全省综治网格平台,覆盖3.2万名网格员;创新“自媒体+融媒体”传播模式,形成“人人懂气象、个个转预警”的全社会参与格局。

凭“闯”劲抢位

——开放共融探索低空经济气象服务新模式

“江西六部门出台新政,通用航空低空飞行有了‘气象保障’”“江西鼓励运用无人机提供增雨抗旱水库蓄水等服务”……连日来,江西气象服务低空经济的实践引发省内媒体广泛关注,多角度呈现气象部门以“全链条保障”护航低空经济发展。江西深耕“制度引领、技术筑基、场景应用、产业赋能”路径,为区域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气象支撑。

制度先行立框架。江西气象部门主动融入低空经济治理体系,省政府将“江西省通用航空与低空飞行气象中心”设在气象部门,为省市县三级通航与低空气象业务提供层级清晰的组织支撑;全省通用机场航站楼塔台设立“气象服务保障岗”和“气象数据监控席”,实时服务飞行作业;六部门联合出台专项政策,将气象服务标准嵌入低空飞行审批、调度、保障全流程,筑牢制度屏障。

江西省通用航空与低空飞行气象中心业务人员入驻省通用航空协调运行中心(A类飞行服务站) 摄影:陆宇轩

技术铺路强支撑。践行“观测即服务”理念,统筹布局覆盖全省的低空气象监测网络,风廓线雷达监测分辨率间距从263公里缩小至96公里,实现低空风速、能见度等数据“实时可知、精准可判”;研发省级通用航空与低空飞行气象服务平台,整合观测、预报、预警资源,提供从飞行计划制定到落地的“伴随式”服务。

2025年7月12日,江西省气象部门“小青龙”大型气象无人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试验成功 摄影:董颖

场景延伸兴产业。立足地方特色,打造共青城市南湖通用机场—庐山西海“两区一线”气象应用示范场景;赋能民生需求,开展无人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联合邮政部门保障无人机物流配送以及服务保障无人机高楼清洗等贴近民生实际的应用。

向“深”处耕耘

——立足特色赋能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新高地

2025年9月20日,“全民早期预警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研讨班”学员深入庐山云雾物理综合试验基地开展现场教学 摄影:邓敏佳

“这里真美……”9月18-21日,“全民早期预警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研讨班”学员深入江西多地,围绕靖安县白茶文化及气象服务情况、庐山云雾物理综合试验基地工作平台、鄱阳湖国际湿地生态气象监测、天气雷达空中鸟类活动监测校验系统等开展现场教学。孟加拉国环境、森林和气候变化部法律事务司的副秘书长谢赫·穆拉德·侯赛因,对中国在防灾减灾、早期预警系统与气候适应策略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表示赞叹。

2025年4月23日,“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在江西省景德镇市开幕 摄影:刘莉坤

厚植生态底色,释放生态红利。江西以中国气象局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保障试点省为契机,推动气候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在景德镇联合承办“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在新余举办第三届中国气象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武功山协办首届“避暑消夏好去处”媒体推介会,以气象为“媒”,全面展现江西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成果;发挥技术优势参与政府“双碳”管理,加入全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合攻关中心,协同开展生态环境治理;组建气候变化风险与气象灾害防御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奇象气候生态价值实现科技创新研究院,打造源头气象科技创新平台。

江西省气象服务中心推出“玩转气候密码”“跟着气象去旅行”等服务产品

深耕产业融合,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气象+农业”聚焦“土特产”,打造全国柑橘气象服务中心,建设脐橙、蔬菜、茶叶、油茶、棉油5个省级特色农产品气象中心,助力农业提质增效;“气候+文旅”拓展服务场景,推出“玩转气候密码”“跟着气象去旅行”等服务产品,制作观星露营、花期预报、摘果攻略等产品,发布高温中暑、体感舒适度等气象指数,通过5G消息推送气候旅游资讯,覆盖近450万人次,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干出好年景,拼出好气象。江西气象部门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以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的实际行动,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中展现气象作为、贡献气象力量,在红土地上建设一流气象事业。(文/李钦 审/钟微 詹华斌)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