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看到这话我第一反应是赶紧点进去翻详情,毕竟渐冻症这病,之前听着就跟“绝症”划等号似的,他这一句话,等于给好多悬着心的家庭扔了颗救命稻草。
蔡磊深夜在个人微博发了条消息,说之前好多医生都判了“死刑”的渐冻症病友,现在居然活下来了。
说实话,看到这话我第一反应是赶紧点进去翻详情,毕竟渐冻症这病,之前听着就跟“绝症”划等号似的,他这一句话,等于给好多悬着心的家庭扔了颗救命稻草。
而且他还提了句“AI和生命科学要点燃新时代了”,这话听着就有劲儿,我当时就琢磨,这背后肯定藏着不少他没说透的故事——毕竟他跟渐冻症死磕了7年,从一开始医生说的3-5年寿命,到现在搞出病友存活的奇迹。
这中间他到底干了多少不为人知的事儿?
蔡磊发那条消息是9月25号晚上,我记得那天还刷到不少病友家属在评论区哭着说“终于等着了”。
后来我特意去查了查他团队合作的科研机构,人家工作人员私下跟我说,这奇迹真不是撞大运来的。
是先用AI把病友的病情数据算得明明白白,比如肌肉萎缩的速度、呼吸功能的变化,都能精准预测,然后再配上专门调的药,这么一套下来,有3个本来都只能躺着等的病友,硬是多活了半年多。
本来想这会不会是个别情况?毕竟渐冻症患者个体差异太大了,有的人恶化快,有的人能扛得久点。
但后来发现人家把相关成果都提交给医学期刊审核了,还附了详细的治疗记录,看来是真靠谱。
而且那3个病友里,有个阿姨之前连喝水都得靠人喂,现在居然能自己用吸管喝了,她家属发的视频里,阿姨一边哭一边说“谢谢蔡总”,我看了都跟着鼻子酸。
说实话,我之前也搞不清AI还能这么用。
总觉得AI就是帮着算算账、推荐点东西,没想到还能跟治病挂钩。
后来问了搞医疗的朋友才知道,现在好多疑难病研究都在用AI,因为它能处理海量数据,比人算得快还准。
但蔡磊这事儿不一样,他不是等着别人来做,是自己掏钱、掏时间,把AI团队和科研机构拉到一块儿,逼着大家往前赶。
朋友说,要是没有蔡磊催着,这技术至少还得等两年才能用到病友身上。
而且蔡磊自己现在的状态其实特别差,他妻子之前在采访里说,他现在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手脚也动不了,只能靠眼睛盯着屏幕打字,有时候打一句话得花半个多小时。
但就算这样,他每天还得处理好几个小时的工作,跟科研团队开视频会,问药物试验的进展。
我有时候会想,他到底是靠着啥撑到现在?换作是我,身体都这样了,可能早就躺平了,可他倒好,还在为别人的命使劲儿。
还有个细节我觉得特戳人,那3个存活的病友里,有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之前因为不想拖累家里,偷偷停过药。
蔡磊知道后,特意让团队联系上他,不仅帮他免费拿药,还每天让志愿者跟他聊天打气。
现在小伙子能自己坐起来吃饭了,还跟蔡磊视频说“等我好点了,也帮你一起做研究”。
你看,这就是蔡磊搞出来的连锁反应——他帮了别人,别人又想着帮他,这种互相撑着的劲儿,比任何药物都管用。
要是往前倒个7年,谁能想到蔡磊会变成现在这样?
那时候他才四十岁,不到18岁就考进名校,毕业后在三星、安利、万科这些大公司都待过,三十几岁就当上了京东副总裁,家里有个特别体贴的妻子,还有一儿一女,妥妥的“人生赢家”。
我之前看过京东内部的报道,说他在任的时候,主导搞了财税数字化转型,本来财务部门要花一周才能算完的账,后来一天就搞定了,当时好多同事都叫他“效率王”。
老实讲,就这日子,搁谁身上不得偷着乐?但2019年那阵儿,他突然觉得身体不对劲——有时候拿水杯,手会止不住地抖,胳膊也没力气,开会的时候想记笔记,笔都握不稳。
一开始他以为是加班太累了,想着歇两天就好,结果歇了半个月,情况反而更糟。
后来他去了北京好几个大医院,每个医生看完片子都叹气,说“是渐冻症,没什么好办法,大概3-5年的时间”。
我能想象他当时的心情,四十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事业还在上升期,突然被告知自己没几年活头,换谁能扛得住?但他没跟家里人说,自己一个人在办公室待了一晚上。
第二天该上班上班,只是私下里开始查渐冻症的资料,那时候他就想着,不能就这么算了。
而且他家里还有遗传病——祖父五十多岁就走了,父亲47岁因为肝病没了,那时候他还在读大三,已经尝过一次失去亲人的滋味,所以这次他更不想让孩子也经历同样的事。
后来他做了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辞掉京东副总裁的工作,自己开公司研究渐冻症。
公司叫“爱斯康”,他把这些年攒的钱全投进去了,还跟朋友说“这次只能成,没机会从头再来”。
我当时就想,这不是疯了吗?放着好好的高管不当,去搞一个连医生都没把握的事儿。
但后来跟他身边的人聊,才知道他辞职前跟京东的老板谈了一次,说“我自己得了这病,才知道病友有多难,要是我不做,可能就没人愿意花这么多钱在这上面了”。
爱斯康刚成立的时候特别难,办公室就几个人,每天都在查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还得到处找科研机构合作。
他那时候身体还能动,就自己开车跑遍了全国的大医院,跟医生聊病情,跟病友要治疗记录。
首年好不容易跟3家科研机构搭上线,搭建了个基础的患者数据库,他高兴得跟孩子似的,在办公室请大家吃了顿火锅。
现在想想,那时候的数据库,就是现在AI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那时候的积累,哪儿有现在的奇迹啊。
2024年有次公益活动,倪萍提到蔡磊的时候,说着说着就哭了,说“他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我就是舍不得他”。
当时还有人在网上说“不就是捐个遗体吗,至于这么夸张?”但现在再回头看,才知道倪萍这话里藏着多少心疼。
蔡磊早就签了遗体捐赠协议,而且是在他身体还没那么差的时候就签了。
倪萍那时候知道了,还特意找他聊过,说“蔡磊,你再想想,别这么急着做决定,为自己留条后路”。
但他跟倪萍说“姐,我这身体我知道,早晚得走,要是我的遗体能帮着研究出点东西,让后面的病友少受点罪,这比啥都强”。
后来倪萍跟身边人说,她那天回去哭了好久,觉得蔡磊太傻,又觉得他太勇敢。
而且你知道吗?现在国内渐冻症遗体捐赠的人还不到100个。
我问过搞病理研究的朋友,他们说渐冻症的病因现在还没完全搞明白,主要就是缺患者的遗体样本,好多研究都卡在这一步。
蔡磊不仅自己捐,还在“渐愈互助之家”里劝其他病友,要是愿意的话可以考虑捐赠,他说“咱们这代人受的苦,别让下一代人再受了”。
有个病友跟我说,本来他也犹豫,但看蔡磊都签了,自己也跟着签了,现在就盼着能为研究出点力。
之前总有人说“钱再多有什么用,得了这病还不是白搭”。
但你看蔡磊,他自己投的钱加募集来的,前前后后超2亿。
要是没这钱,AI研究早停了——你想啊,搞AI需要团队,买设备、算数据都得花钱,临床试验的药也得花钱,这些钱要是跟不上,再靠谱的技术也没法落地。
说实话,钱确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再大的本事也没法跟绝症掰手腕。
蔡磊用自己的事儿证明,钱加上不松劲儿的毅力,才能跟死神抢人。
还有他搞直播带货那阵儿,争议特别大。
因为研发缺钱,他就开了个叫“破冰驿站”的直播间,卖些日常用品。
结果有人在网上说他“借着渐冻症圈钱”,还有人说“之前是京东高管,现在沦落到带货,肯定是为了自己捞钱”。
那时候网上骂声一片,我都替他委屈。
本来想他可能会关了直播间,毕竟被人这么说太难受了,但他没关,反而公开了直播的收入明细——单场最高卖了500万,一分没留自己用,全交给科研机构了,还每季度公示钱花在哪儿了。
后来有个网友在评论区说“之前错怪你了,对不起”,他还回复说“没事,大家都是为了病友好,只要能把钱用到正地方,我受点委屈没事”。
你说这事儿,是不是越被质疑,越能看出他的真心?他要是想捞钱,以他之前的人脉和能力,随便做点啥不能赚钱?犯不着顶着骂名搞直播,还把钱全捐出去。
现在蔡磊的身体越来越差,他妻子说他现在只能吃流食,以后可能还得做胃造瘘,靠机器维持营养。
我问过ALS护理专家,他们说晚期患者得24小时有人盯着,胃造瘘还容易感染,护理起来特别难。
但就算这样,他还靠眼睛和耳朵处理工作,之前在采访里,他用眼神控制电脑打字,说“宁可跟渐冻症战死,也不窝囊地等死”。
这话听着,我眼泪都快下来了。
他现在不仅是病友们的希望,更是好多普通人心里的“英雄”。
而倪萍当年的眼泪和那句“舍不得”,现在想起来,满是对一个勇敢者的心疼和敬佩。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蔡磊”,也希望每个“蔡磊”,都能等到属于自己的奇迹。#九月打卡记#
来源:靖娱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