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中,压力似乎无处不在:亲人突如其来的生病,职场上没完没了的任务,人际交往中的复杂,个人情绪的变化,甚至环境的剧烈变化也会让人陷入不安。
生活中,压力似乎无处不在:亲人突如其来的生病,职场上没完没了的任务,人际交往中的复杂,个人情绪的变化,甚至环境的剧烈变化也会让人陷入不安。
在这些压力的裹挟下,很多人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就胖了起来,而且越是忙碌、压力越大,体重增长得越快。这背后,其实藏着压力与饮食之间的“秘密关联”——安慰性进食,而这一切的根源,与皮质醇分泌失调有很大关系。
压力与肥胖
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应激本是人体的自然反应,适度的应激能帮助我们战胜恐惧、提升动力。但长期处于慢性压力状态,对健康的危害可就不小了。
当压力来袭时,人容易陷入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中。为了缓解这些糟糕的情绪,很多人会不自觉地选择高热量食物,这就是“安慰性进食”。
然而,这种通过吃来缓解压力的方式,只会让情况越来越糟。热量摄入过多会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引发肥胖;而肥胖又会反过来加剧身体的压力反应,形成“压力→焦虑抑郁→安慰性进食→体重增加→肥胖→压力加剧”的恶性循环。
安慰性进食
为何让你管不住嘴
应激状态下,人体的应激性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皮质醇)水平会上升。它会给身体发出“需要补充储备能量”的信号,尤其会提高身体对碳水化合物、脂肪等供能物质的需求,打破身体能量的需求与消耗平衡。
这会直接促进食欲,让人胃口大开,甚至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
同时,这些多余的热量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体内,导致体重增加。而且,男女在安慰性食物的选择上还有差异:女性更偏爱甜食,男性则更倾向于肉类。
自测
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在压力下出现了安慰性进食?可以对照以下5个判断标准自测一下:
饥饿感来得很突然,一下子就很饿,想要马上吃到食物。
想吃的都是甜食或口味重的食物,如冰激凌、奶油蛋糕、油炸食品、烤串、火锅等。
这种疯狂进食的饥饿感伴随着焦躁、孤独等负面情绪。
吃饱了也不想停下。
满足感持续时间很短,又会充满悔恨和罪恶感。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中的一种,那就有可能是安慰性进食了。
摆脱情绪进食
把压力从饮食中清除
安慰性进食并不能真正解决压力问题,反而会让压力的根源一直存在,让人依然感到焦虑,很快又会进入下一轮暴食,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压力肥”。
这种不健康的进食方式会给身体带来更多负担,所以一定要警惕这个压力陷阱。
遇到压力时,我们可以选择听音乐、向他人倾诉、写日记、运动等方式来缓解,而不是通过吃来解决问题。我们可以制订时间表,增加放松的时间,用这些积极的方式抵抗负面情绪。
适当运动
皮质醇的分泌与我们的身体状态息息相关,调节好皮质醇有助于我们保持健康。适量运动就是个好方法,比如力量训练,它除了能促进肌肉生长,还能调节皮质醇的释放,为体内脂肪燃烧创造更好的环境。
避免熬夜
很多人关心熬夜和皮质醇的关系,答案是肯定的。熬夜时,身体会刺激肾上腺激素分泌皮质醇,因为肾上腺控制着人的昼夜节奏。如果晚上该睡不睡,白天该起不起,皮质醇就会分泌不停,打乱身体的平衡。
健康饮食
如果实在想吃东西,也要注意选择。高碳水饮食包括豆粕会引起胰岛素升高,导致脂肪堆积,同时还会刺激皮质醇升高。过量咖啡因虽然能促进脂肪代谢,但也会引起皮质醇水平迅速升高。
所以要拒绝咖啡因、酒精、反式脂肪酸(基本上包括所有加工食品);多吃一些新鲜蔬果和无麸质谷物(如藜麦、小米等),它们可以帮助恢复体内激素平衡,保持血糖稳定。
压力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选择更健康的方式应对。别让安慰性进食成为压力的“帮凶”,用科学的方法调节身心,才能远离“压力肥”,拥抱健康生活。
大家如果有减重方面的问题,想咨询陈伟教授,可以发邮件到邮箱,陈教授会定期为大家答疑解惑。
来源:陈伟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