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5万到2000万固定资产,仅用六年!这个合作社是怎么做到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08:48 1

摘要:这场盛会由茂林塔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出资20万元倾情举办。然而,在十年前,这家“出手阔绰”的合作社还只是一个仅靠35.5万元启动资金艰难萌芽的集体“幻想”。如今,已经成长为坐拥2000万元固定资产的现代化农业服务体。他们是如何将集体致富梦想变为现实?

初秋的科尔沁

渐染金黄

凉爽的风穿过广袤的田野

送来新谷清冽的芬芳

在科尔沁左翼后旗

吉尔嘎朗镇茂林塔拉嘎查

一场为庆祝合作社

十年征程与丰收喜悦的那达慕

热烈上演

......

这场盛会由茂林塔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出资20万元倾情举办。然而,在十年前,这家“出手阔绰”的合作社还只是一个仅靠35.5万元启动资金艰难萌芽的集体“幻想”。如今,已经成长为坐拥2000万元固定资产的现代化农业服务体。他们是如何将集体致富梦想变为现实?

答案,就写在这片沃野,写在社员们满是汗水与笑容的脸庞。在那达慕的喜庆氛围里,记者聆听茂林塔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合作社“领头雁”宝山讲述他们如何用智慧与汗水,共同谱写出一曲动人的增收致富协奏曲。

今年50多岁的宝山,是土生土长的茂林塔拉人。早年在外经商,开阔了视野,也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怀着回报家乡的赤子之心,他于2015年回到嘎查,并在乡亲们的推举下,肩负起嘎查党支部书记与嘎查达的双重职责。面对一千多名乡亲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宝山深感责任重大。为了改善群众生活,他决定以合作社为突破口,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的生产思维,带领群众闯出一条新路。

2015年,宝山牵头组织18名社员,正式成立茂林塔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初创时期,合作社就挂了牌子,缺乏资金与业务,运转艰难。转机出现在2019年,宝山与社员们共同筹资,以每股5000元的标准,筹集了35.5万元启动资金,使合作社真正运转起来。他们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集中力量承包村民田间耕种作业,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和优质服务赢得了村民的信赖。就这样,合作社被他们盘活了!

“我们成立合作社,就是要为乡亲们谋福利。”宝山介绍,以往不少没有农机的村民因为等待租用农机而延误农时,导致收成受损。合作社推行统一耕种后,跟村民签订保苗合同,承诺85%以上的成活率。此举不仅保障庄稼成活率,还为村民节省了一定的生产成本,慕名而来的农户越来越多。

“2019年,我们合作社社会化服务耕种面积达到3.35万亩,获得了90万元的国家专项补助。”宝山回忆道。

2020年,合作社再次抓住机遇,申请大型农机项目,获赠价值百万元的农机具。合作社通过每年向嘎查缴纳租金的方式使用先进农机,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当年社会化服务耕种面积扩大到5.9万亩,获补助近100万元。就这样,合作社依托国家社会化服务、深松整地、保护性农业等项目,逐年扩大规模,提升效益。按照合作社规定,每年净收入的60%用于社员分红,剩余部分用于合作社的未来发展。如今,合作社已经有了价值近1000万的农业机械。随着合作社的各种设备设施的完善和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找合作社管理田地的人也多了起来。

茂林塔拉嘎查的长毛套布小组和茂林塔拉小组每户都有草场,草场少的人家每年收草800多捆,草场多的人家每年收草2000多捆。为降低村民生产成本,合作社购入捆草机,将每捆草的费用从5元降到了3元。实实在在的好处,让合作社赢得了更多支持。2024年,又有6户村民入股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已拥有24户农民股东和1个村集体股东,嘎查“两委”成员也全部加入。

“嘎查跟合作社同心协力,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宝山总结道。

在经营模式上,合作社与村民签订产量协议:按地力定产,秋后返还约定产量的粮食作为承包费,超产部分由合作社和农户平分。此举既保障了农户基本收益,也激励合作社追求高产高效。

“说实话,种地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合作社的投资大,每亩地差不多投入1300块钱,稍有差错损失就不少。”宝山介绍,为了应对种植高风险,今年合作社从开鲁县聘请专家,提供从测土、选种、播种、管理到收割的全流程技术指导,推行科学种田。

今年,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承包8000亩耕地,并借助玉米单产提升项目,服务本嘎查及外乡镇耕地达15万亩。

合作社还瞄准绿色农业,种植无化肥、无农药的玉米、谷子、荞麦等作物,并以合作社品牌销往外地。他们以每年2万元租用村集体房屋作为包装车间,既解决了生产需求,又为村集体创收。通过机械租赁、分红、房租等途径,合作社每年为村集体贡献收入10万多元。这些资金被用于帮扶困难群众、资助大学生、慰问老党员等公益福利事业,成了邻村羡慕的“暖心基金”。

此外,合作社积极吸纳嘎查闲置劳动力,从事田间管理、农机驾驶、产品包装等工作。村民乌吉斯古楞为合作社驾驶农机,年收入超8万元;龙梅、红英等村民参与包装工作,日薪达120元。截至目前,今年合作社雇用村民的支出超过了50万元。

2024年,合作社投入资金,买了90万元的牛、100万元的机械。现在,合作社拥有机械、牲畜、院落棚舍等固定资产达2000万元。从35万元起步到坐拥2000万元资产,茂林塔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书写了一段“小合作”成就“大产业”的佳话。它的成功证明,政策引导、市场运作与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合作社模式,正是新时代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对于未来发展,宝山思路清晰:“今年预计能收80万斤黄豆,我们计划对自产黄豆进行深加工,榨油销售,收益更高。100斤黄豆能出13斤油、87斤豆饼,豆饼是养牛的好材料,这样也能形成循环经济。今年我们还试种了几亩地长豆角,一亩地大约有5000元的收益。如果把豆角晒干卖,价格就更高了。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这些绿色农产品和特色种植规模,不断拓宽增收渠道。”

那达慕的欢声笑语诉说着昨日的奋斗

也孕育着明天的希望

对于宝山和社员们而言

十年的成绩单已是过往

新的蓝图正在等待他们挥毫泼墨

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

茂林塔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

增收致富协奏曲

即将奏响更加激昂动听的新乐章

来源:中国通辽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