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跨越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9月28日
由中铁宝桥集团参建的
世界第一高桥
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
这座“横竖”都是世界第一的大桥
将成为连通贵州六枝至
安龙高速公路的关键枢纽
花江峡谷大桥全长2890米,跨越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横:山区跨径最长
1420米:主桥为跨径1420米的钢桁加劲梁悬索桥,比现世界跨径最长的云南金安金沙江大桥长34米。
竖:高度世界最高
625米:桥面距水面625米,相当于200多层楼高,比现世界第一高桥——北盘江大桥高出60米,几乎与“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等高。
中铁宝桥集团主要负责大桥钢桁梁、桥面系制作加工、拼装、安装任务,共计93个安装节段,总重约22000吨,相当于3座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重量。
自项目启动以来
中铁宝桥集团综合考虑了大桥设计思路
生产建设标准、自然环境条件
杆件加工特点等各种因素
最终决定采取“一桥三地”制造模式
主桁在重庆、自贡加工
横桁架以及附属在贵阳、自贡加工
最大限度提高了加工生产效率
生产过程中
通过优化工艺方案
从原来的“3+1”拼装变为
四节段连续拼装
使每轮生产时间由开始的12天减少到9天
吊装作业坚持以每天2段的速度均衡推进
保质保量保工期完成了全桥吊装任务
智能管控 高效协同
通过使用智能制造信息库,实现对原材料库存实时状况、采购计划和生产需求的精准把控,以及各个环节的紧密协同,极大地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为大桥的顺利建造筑牢了坚实基础 。
智能下料 质量保证
采用了由预处理生产线、数控切割机、智能套料软件、BIM及信息系统以及网络共同构成的板材智能下料系统,实现了板材从原材料到成品部件的自动化生产流程,生产出的高质量部件被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加工和配装环节,有力保障了整个桥梁制造过程的品质 。
虚拟预拼 精度飞跃
在钢桁梁的制造过程中,创新性地采用了钢桁梁数字虚拟预拼装技术,攻克了安装精度匹配这一长期以来的技术难题。在钢桁梁节段预拼装环节,运用三维数字扫描虚拟预拼技术与实体匹配相结合的方式,犹如为施工安装配备了一把精准的“标尺”,不仅显著提升了节段安装精度,还大幅加快了施工进度。
三维钻孔 毫米保障
通过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的深度集成,成功实现了三维钻孔的同步推进,精确到毫米级,为大桥的合龙提供了极为关键的精度保证。
创新焊接 严控变形
采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全熔透焊接技术以及接头板残余应力消除技术,有效控制杆件焊接变形,确保了钢桥面板和接头板在焊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2025年1月17日,项目参建者接受央视采访
▲项目参建者在进行焊接作业
来源:CRCC中铁张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