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练太极拳、呼吸操的时候,我经常遇到动作快了呼吸没跟上、想着呼吸又忘了动作的尴尬。”“我做八段锦也有同样的问题,听说若是呼吸和动作不匹配,锻炼会起反作用?”最近,不少朋友聊起了“呼吸与动作脱节”的困扰。
“练太极拳、呼吸操的时候,我经常遇到动作快了呼吸没跟上、想着呼吸又忘了动作的尴尬。”“我做八段锦也有同样的问题,听说若是呼吸和动作不匹配,锻炼会起反作用?”最近,不少朋友聊起了“呼吸与动作脱节”的困扰。
那么,怎样才能让呼吸自然流畅、与动作同频呢?在《看呼吸》近日推出的直播节目“实操教学精讲太极拳呼吸康复真诀”中,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血液病科主治医师廖俊尧,带来了一套系统而循序渐进的调整方法,帮大家在锻炼中找回从容。
很多人在锻炼时都踩过一个常见的坑,即刻意地让动作去匹配呼吸。比如举哑铃时一心想着卡着呼吸点发力,结果越关注越紧张,动作变得十分僵硬。其实,想让呼吸和动作自然同频,不必急于将二者相互绑定,反而应当先把两者拆开来练,各自练熟了,后续配合会顺畅得多。
一开始可以先专注呼吸、不在意动作。将注意力集中于细、慢、匀、长的腹式呼吸,吸气时,感受气息缓缓下沉,腹部自然鼓起,呼气时,腹部轻柔内收,将浊气徐徐带出。整个过程不需用力,只是静静体会气息在体内自然流动。每天练习5-10分钟,直到能轻松地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奏。
呼吸练顺后,再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动作和身体感受上。起初不用选复杂的整套动作,先从太极拳里挑 1-2 个简单的单式动作或者呼吸操里的简单片段反复练习。拿太极拳中“云手”为例,先把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膝盖微微弯曲,胯部轻轻往下坐,腰背挺直,双手自然垂在身体两侧,肩膀放松;先把重心慢慢移到左腿上,右脚尖轻轻点地,同时左手从身体前方慢慢向左划一个平缓的弧,掌心先朝内对着自己,划到一半时慢慢转向外,右手则轻轻跟着向左带一点,保持和左手的呼应;接着重心再慢慢移到右腿,左腿脚尖点地,右手再向右划同样的弧,左手随之跟进。
一开始可能会忘记下一步手该如何移动,可以先停下来调整一下再继续,每次练 15-20 组。坚持几天后大家会发现手划弧的路线、脚的虚实转换都不用再刻意琢磨,身体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
等到练得呼吸不用盯也能稳、动作不用想也能顺的程度,就可以试着让它们配合了,呼吸会顺着动作的节奏自然进行,动作也会因为呼吸变得更舒展。
一是起吸落呼,向上、向外、开放的动作配合吸气,比如起势双手上抬、野马分鬃分手时要吸气;向下、向内、收敛的动作配合呼气,比如双手下按、抱球合拢时要呼气。二是开吸合呼,胸腔打开、肢体舒展时吸气,胸腔内含、肢体收回时呼气。三是发呼蓄吸,发力时呼气,蓄力、回收时吸气。
最关键的是要顺其自然,如果是做幅度大、节奏缓的动作,一口气难以支撑到动作收尾,也不需要硬撑憋气,可以在动作转折的间隙快速换一口气,换气时动作不停,顺势衔接后续动作。
基础单式练习能做到呼吸与动作基本协调后,就可以应用到整套拳法和呼吸操之中了。建议初学者把24式太极拳拆解为多个小段落逐步攻克,例如第一段落只练前3式,第二段落专攻第 4-6 式,后续段落以此类推,呼吸操、八段锦也同理。每段练习反复打磨 5-8 遍,重点关注动作转换时的呼吸配合,单段练习能做到一动一息、基本无失误之后,再进入下一段落,最后将所有段落串联。
呼吸操、太极拳和广播体操不同,没有绝对统一的速度标准。每个人的肺活量、心肺功能不同,自身的呼吸节奏就是最适配的节拍,只要呼吸平稳不憋气、动作舒展不僵硬,就是适合自己的节奏。
此外,练习速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灵活调整,比如慢阻肺病急性加重缓解之后先放慢动作,避免身体过度消耗。等到平地行走无气短、运动后没有明显疲劳感、确认体力完全恢复了,再逐步回归往常的练习节奏。
来源:看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