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第三党支部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品牌创建为抓手,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打造“润心工作室”,在司法为民中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办理跨越三百公里的司法救助案例报道被多家国家级媒体转发,根据此案改编的微电影《
红心向党 润心为民
答好“检护民生”答卷
近年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检察院第三党支部站稳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品牌创建为抓手,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打造“润心工作室”,在司法为民中不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办理跨越三百公里的司法救助案例报道被多家国家级媒体转发,根据此案改编的微电影《蓝色微光》被最高检微信公众号转发,为该院获评“全国模范检察院”荣誉称号贡献了支部力量。
暖心救助,纾解民困显担当
“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们一家重新看到了希望!”
7月23日,司法救助申请人向某某来到经开区检察院“润心工作室”,将一面锦旗递到承办检察官手中。
△司法救助申请人送来锦旗
这感人一幕,正是“润心工作室”践行司法为民、传递法治温暖的生动写照。
年过花甲的向某某,家中子女均失业,2024年底又因一件故意伤害刑事案件被侵害,鉴定为轻伤二级,让原本拮据的家庭陷入更大困境。
“润心工作室”发现该线索后,第一时间联系向某某,了解相关情况,走访调查核实相关信息后,迅速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发放救助金缓解其燃眉之急。
救助并未止步于此,为真正解决向某某一家的困难,“润心工作室”还依托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积极对接区妇联,为向某某女儿提供月嫂岗前培训,并通过定期回访持续关注一家人的生活状况。
近年来,“润心工作室”倾心守护特殊困难弱势群体,对残疾人、未成年人、困难妇女、农村地区困难当事人等特殊群体救助占比达66.67%,坚持将党和人民对司法工作的期待转化为检察履职的实际行动,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实于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把司法的温度传递到群众心坎上。
融情于法,化解纠纷促和谐
“我们不能就案办案,一诉了之。尤其是偶发性的邻里纠纷,更要考虑从根源上化解矛盾。”承办检察官这样说道。
去年3月,陶某与李某因琐事发生争执,导致李某轻伤。这起看似普通的故意伤害案,背后却是两位老街坊多年情谊的一朝破裂。
为真正解开心结,检察官先后四次进村入户,走访当事人及村干部,邀请人民调解员、律师等多方参与调解,通过耐心释法说理、分析利弊,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检察院依法召开听证会,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对陶某作出不起诉决定,真正实现了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润心工作室”干警进行释法说理
近年来,经开区检察院以实质入驻区综治中心为契机,将检察监督深度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完善“司法救助+公开听证+N”多元矛盾化解机制,把释法说理贯穿办案全程,被评选为武汉市新时代“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淬炼队伍,凝心聚力强根基
“听众朋友们好,今天我想通过一个真实案例,为大家介绍我国的司法救助制度……”支部干警张瑾来到武汉市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法在身边》栏目,用平实的语言将法治声音传遍千家万户。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警就是一条战线。”支部始终坚持发挥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在工作一线锤炼党性、锻炼队伍。入党积极分子张瑾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实干中成长、在履职中向党组织靠拢。
支部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多措并举淬炼检察人才:每季度评选先进典型推荐为“经开检察之星”,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深化“导师帮带”机制,由资深党员与青年干警“一对一”结对,定制个人成长档案,实行“一人一档、一月一表”精细化管理,搭建起结构合理、接力成长的人才梯队。
在组织的精心培养下,支部2名青年干警先后获评湖北省控告申诉检察业务能手、武汉市检察机关控告申诉业务竞赛三等奖,展现出青年检察干警的良好风貌与专业素能。
△青年干警张瑾(左四)在控告申诉业务竞赛中获评三等奖
“润心工作室”不仅是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实践基地,更是检察机关履职尽责、化解民忧、温暖民心的重要窗口。未来,“润心工作室”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以“检护民生”为己任,用心用情答好新时代检察为民新答卷。
3580期
文字:王雪梅
责编:鲁 昕
编审:花耀兰
来源:武汉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