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美陈欧投资短剧基地,拍摄近700部微短剧,每天接待八九个剧组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30 08:42 1

摘要:2020从纽交所退市的陈欧,2025把拍摄机摆进郑州机场旁的旧商场,每天八九个剧组来开工

2020从纽交所退市的陈欧,2025把拍摄机摆进郑州机场旁的旧商场,每天八九个剧组来开工

这一反差不夸张,走进基地的那一刻,灯架、伪墙、场务的手台声,让人意识到他把战场彻底换了

他投的聚美航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已经累计拍了近700部微短剧

基地在一处闲置商场里,改造后的面积接近17000平方米,电梯口贴着场景编号,转角就是家庭客厅,旁边是法院审判庭,医院区里甚至有手术室与病房的组合,制作方能一站式拍完

场景做得很写实,地面是易清洁的灰色地胶,办公室区的玻璃门能透出会议室里摆满长条桌的轮廓

有媒体记者在一楼大厅碰到陈欧,他正和来访人员闲聊,说现在北京的制作方愿意来郑州拍

这话并不难理解,航班、酒店、场地集中,连餐饮也方便,短剧强调速度与成本,这里符合规律

讲解人员还提到,场地空间没完全利用,后面的几个会议厅还能改造成新场景,这意味着还在扩容

从电商撤退到内容赛道,这是一次现实驱动的转身

起因很清楚——聚美优品在2020年完成私有化后从纽交所退市,原有业务的增长遇阻;

而短剧这两年成了风口,平台在加码,用户在看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

2024年10月,他在微博调研圈子里的人,问谁想进短剧行业,还写过“一天整个几千没问题”,这句吸引人,既是在测试供需,也在试探薪酬预期

投了公司、拿了995万元的运营服务项目,他把基地做成“能拍就地拍”

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他投资了郑州空港聚美影视传媒有限公司,持股99%;

2025年3月拿下郑州航空大都市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的竖屏电影基地片场制景及运营服务项目,中标金额995万元

同月,基地已能日均接待3-5个剧组,满负荷时一天最多接8个剧组;

到9月,讲解人员称每天接待八九个剧组,说明供给端的效率在提升

郑州文旅微信公众号在2025年6月也提到,空港聚美在筹备注册、建设竖屏电影基地,当时场景还只是一期

微短剧普遍7天左右就能拍完,成本和效率是硬指标

这跟传统影视不同,短剧的制作周期短、转场代价大,聚美基地在场景设置上尽量周全,比如医院区不仅有病房,还有带无影灯的手术室模型;

办公室区既有工位也有总裁办公室、会议室,拍摄队不必在城里来回跑

这些细节是降低成本的真实方法,比喊口号更有用

郑州想当“竖店”,不是口号,数据撑得住

在2025全国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有披露称郑州的微短剧制作企业超过800家,从业人员近4万人;

今年前8个月市场规模达到3.85亿元,同比增35.7%;

有315部作品登上全国短剧热力榜,较去年同期增长27%

横店是传统影视的“横店”,郑州试着做竖屏的“竖店”,把供应链拧成一条链,这件事的逻辑没问题

他还做演员经纪,签下的短剧演员有保底120天拍摄权

今年开始,他多次在微博发招募贴,演员跟聚美星选签约,保证每年有120天的拍摄安排,资源由公司对接

已签的一些演员在网络平台上有了小名气,参演短剧的全平台累计播放量也做到十几亿

对入行的人来说,有保底意味着收入更稳定;

对公司来说,这是在做“人”的供给侧改革

面对媒体他没多说,“现在很少面对媒体”是他的回应

这句保持了距离感,也像是在给业务时间,让成绩先说话

大厅里有几张折叠椅靠墙摆着,工作人员看表安排场景交接,气氛是忙但不乱

平台在加码,微短剧的门槛正在悄悄提高

抖音、快手、爱奇艺、腾讯、B站都开设短剧频道,还拿出专项资金孵化项目

比如快手在2025年升级“星芒创想计划”,用概念立意、人物塑造、叙事结构三维标准筛选剧本;

腾讯视频斥资上亿元打造《狮城山海》,探“短剧大片化”;

B站的“曦光计划”甚至单项目可投入300万元

这意味着粗糙的堆砌式短剧会被淘汰,制作标准在抬高

海外短剧是更大的池子,付费能力也更直观

数据统计显示,2025年Q1全球微短剧规模突破50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收入占比64.8%,中东与东南亚增速达28%

华人导演项思宁执导的《THEDOUBLELIFEOFMYBILLIONAIREHUSBAND(我的亿万富翁丈夫的双重生活)》,单季49集,制作成本仅30万美元,付费率达60%,播放量冲到4.19亿,成本只有Netflix同规模剧集的约5%

这组数字让人冷静:短剧能赚钱,但靠的是内容可看与平台转化

有IP储备的公司,比如阅文,走的是“内容先行”的路

阅文有大量网文IP,2024年推出“微短剧IP孵化计划”,把热门网文授权给短剧制作方,还提供创作指导;

2025年跟多家短视频平台合作推进改编,上线后有二十多部登上各平台短剧热力榜,部分作品播放量破亿,反过来带动原著热度,为公司贡献了新收入

IP体系与短剧结合,是另一条可验证的路径

在海外,CineDream Studio用小成本攒出了大声量

项思宁在ReelShort上执导的那部戏打开局面后,2025年7月他创办的工作室又在GoodShort上线《KidnappedbytheMafia》,24小时冲上热播榜前三;

新剧在DreameShort进入后期,与Dramawave的合作也完成拍摄

这是一家从内容供应走向国际承制标杆的样子

新京智库的报告直说:精品化是必然,但难题不少

《中国微短剧精品化发展研究报告(2025)》认为,精品化是满足观众审美、回应监管与提升产业价值的必然选择;

同时提醒,内容创作模板化、版权保护不足、平台算法过度依赖点击率等问题仍在

要确立剧本的核心地位、完善版权治理、优化算法,这是行业必须补的课

我认同这几条,尤其是剧本,短剧虽短,逻辑不能短

短剧不只是“快”,能不能“好看”和“可持续”,决定它走多远

站在郑州这个基地里,你会明白效率的魅力:同一栋楼,剧组进出,布景轮转,成本被切得很薄

可如果内容只堆反转和爽点,观众的新鲜感会耗尽,平台的推荐也会变冷

陈欧的打法是把拍摄和人带在一起,先把供给跑起来

他一边优化场景、一边搭经纪,照顾的是剧组的生产与演员的保障

事实层面,基地已经起量、每天接待八九个剧组,场景还在扩;

感受层面,我更看重他是否会进入版权交易与剧本开发的深水区——他在2024年就提过准备组建短剧平台、推进版权交易,这一步决定能不能从“跑量”到“跑出好作品”

如果郑州真成“竖店”,它会像横店一样成为产业的基础设施

这对本地的四万从业者意味着更稳定的工作节奏,对外部制作公司则是更可控的成本与时间

机场周边的交通与商圈,会为剧组提供实际便利,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才是产业集聚的土壤

我们等着看,这个旧商场里拍出的下一部“精品”,能不能把风口吹成长线

如果有一天,基地里走出的短剧不止数据好看,还能被拿到海外平台做付费,那就不仅是“竖店”的胜利,也是中国短剧的升级

到那时,陈欧也许愿意多说两句,而现在先把戏拍好,已经是最直接的回答

信源资料
红星新闻:《聚美优品官网打不开,APP 两年未更新,陈欧已进军短剧行业》-2024年11月2日
中原网:《郑州航空港引领影视文旅新风向 “一站式” 拍完各类微短剧》-2025年3月6日
新京报:《7亿用户撑起500亿市场:微短剧精品化拐点已至》-2025年9月29日

来源:通宵补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