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广西紫苏高产栽培的秘诀,种植者必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04:44 1

摘要:基金项目: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广西紫苏资源收集与评价利用(桂农科2024YP025);第二批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建设项目——广西兴业果蔬试验站(桂TS2022014)。

揭秘广西紫苏高产栽培的秘诀,种植者必看!

陆建勋等

基金项目: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广西紫苏资源收集与评价利用(桂农科2024YP025);第二批广西特色作物试验站建设项目——广西兴业果蔬试验站(桂TS2022014)。

紫苏[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属于唇形科紫苏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是原卫生部颁布的药食两用目录中60种中药材之一 。紫苏按照叶片颜色可分为白苏(叶面和叶背均绿色)和紫苏(叶面绿色叶背紫色或叶面叶背均紫色)两种 ,主要用于药用、食用、油用、香料及护肤等方面 。紫苏全株均可入药,叶片和梗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宽胸利膈、顺气安胎的功效 ,是多种中成药的主要成分 。紫苏子油中含有50%~70%的α-亚麻酸 ,是目前所有天然植物油中脂肪酸含量最高的油脂,具有降血脂、提高记忆力、抗衰老、抗癌、抗过敏等作用 。除药用外,紫苏叶也是比较常用的食用香料及蔬菜,嫩茎叶可生食、腌制等。因紫苏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钙、铁、硒等重要的营养元素及抗衰老素SOD(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黄酮等活性物质 ,是经济价值很高的多用途植物,目前在全国广泛栽培。

广西紫苏资源丰富,各地均有野生资源分布。近年来,得益于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药食两用作物产业受到广泛关注。2020年以来,广西紫苏产业发展迅速,到2023年种植面积突破了5万亩(1亩≈667m 2 ,下同),产值超过2亿元,在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对新品种新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本文结合广西气候特点,总结了一套紫苏叶和紫苏梗高产栽培技术,为促进广西紫苏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1 栽培种类

1.1 食用紫苏

选择经过试种试验、适应当地气候特点,气味芳香浓郁、口感细嫩、产量较高且叶片基部宽度不小于5cm的栽培种或野生资源 。of Guangxi's Perilla frutescens industry,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Perillafrutescens in Guangxi, including variety selection, land preparation, field management, pest and disease controllingand harvesting.Keywords: Guangxi; Perilla frutescens ; medicinal and edible plant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1.2 药用紫苏

选择经过试种试验、适应当地气候特点,且植物学性状和有效成分含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栽培种或野生资源。

2 种植准备

2.1 种子处理

紫苏种子休眠期一般为4~5个月。如仍处于休眠期,可将当年采收的种子用200mg/L赤霉素浸泡,置于5℃冰箱保存72h,再置于20℃恒温培养箱中萌芽,光周期设置为8h光照、16h黑暗,光照强度1000lx,催芽6d,种子发芽率可达70%以上。已过休眠期的种子,播种前先晒种1~2h,之后用清水冲洗并浸泡24h,再用55℃温水烫种并搅拌10min后取出,置于18~23℃中保湿催芽2d左右 ,70%左右露白即可用于播种。

2.2 苗床准备

可在大棚内或露地直接建苗床。宜选取离移栽地较近、阳光充足、疏松平整、透气保水性好、腐殖质含量较高的肥沃地块,按种植面积的4%~6%准备苗床。也可采用穴盘育苗或漂浮板育苗。

2.3 整地与施基肥

田块要地势平坦、排灌便利。底肥建议用有机肥1500kg/667m 2 、氮磷钾三元复合肥(N∶P∶K = 15∶15∶15)20kg/667m 2 ,可适量添加生物菌肥,在整地前均匀撒施在地表,用旋耕机深翻,将土壤和肥料均匀混合。整地时将土壤深翻20~30cm,整平耙细。作深沟高畦,畦面宽宜为1.3~1.5m,沟宽30~40cm,沟深15~20cm,四周开好排水沟。如覆盖地膜,需在畦面上先铺设喷(滴)灌设施。定植前3d可用72%精异丙甲草胺(金都尔)乳油100g加水25~40kg均匀喷洒土表除草,用糠麸拌敌百虫500倍液撒在畦面诱杀地老虎。定植前1d在畦面上覆盖黑色地膜,以防除杂草。

3 播种与移植

3.1 播种

桂南可在2月上中旬播种,桂北可在4月清明节前后播种,每平方米播种量10~20g。播种前苗床浇足水分,按行距15~20cm开沟条播。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覆盖1层薄薄细土,覆土厚度约0.5~1.0cm。畦面覆盖稻草,保温保湿,7~10d即可出苗。

3.2 移栽

当幼苗长出4对真叶、高5~10cm时,可进行移栽,叶用紫苏株行距为50cm×50cm,梗用紫苏株行距为20cm×20cm。起苗前要浇足水分,以减少起苗时根系损伤。移栽选择阴天或晴天下午进行,移栽后及时浇足定根水。

4 直播

直播可采取条播、穴播的方式。

4.1 条播

在整理好的畦面,叶用紫苏按行距50cm开沟,梗用紫苏按行距20cm开沟,沟深度为1~2cm;将种子拌细土后均匀撒入沟内,覆盖1层薄土,以不见种子为度,播后及时浇水,幼苗展开两片真叶时拔除弱苗,间苗2~3次后可以确定株距,叶用紫苏株距为50cm,梗用紫苏株距为20cm。

4.2 穴播

按照条播株行距挖穴,深度、播种方法和间苗定苗要求同条播。

5 田间管理

5.1 排灌、除草

播种后或移栽后,若遇干旱天气,应及时浇水保苗。雨季及灌大水后,及时清沟排水,防止积水烂根。在植株封行前根据实际情况除草2~3次。

5.2 整枝、施肥

叶用紫苏每次大量采叶后需进行追肥,可施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N∶P∶K = 15∶15∶15)10kg/667m 2 。

梗用紫苏株高超过50cm时,及时摘除底部侧枝,促进主茎生长。之后根据长势每个月采收1次侧枝,顶端保留4对侧枝及顶芽。根据植株长势,可在6月和8月各追1次肥,施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N∶P∶K = 15∶15∶15)10kg/667m 2 。

6 主要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紫苏的主要病虫害为锈病、白粉病、斑枯病、根腐病、红蜘蛛、蚜虫等,其为害情况及防治方法如下。

6.1 锈病

主要为害叶片,先在下部叶背面生黄褐色斑点,逐渐扩大到全株,严重时叶背面密布黄褐色斑点,叶片枯黄,翻卷脱落。在雨季发病较重,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和种植过密地块的植株易发病。

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用43%戊唑醇悬浮剂500倍液进行叶面交替喷雾防治,每隔5~7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10d禁止喷药。

6.2 白粉病

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在叶片上产生褪绿黄斑,条件适宜时病斑表面产生白色粉状物。高温高湿与高温干旱交替天气或植株生长势弱时发病严重。

发病初期可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25%的乙嘧酚悬浮剂800~1000倍液、75%肟菌酯·戊唑醇水分散剂3000倍液等交替喷雾防治,每隔5~7d喷施1次,连续防治3~4次,采收前10d禁止喷药。

6.3 斑枯病

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呈褐色和黑褐色小斑点,往后斑点扩大并伴有孔洞,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脱落。重茬地、低洼地、浇水过多、排水不良以及种植过密地块的植株发病严重。

在发病初期可选用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5~7d喷1次,连续2~3次,采收前10d禁止喷药。

6.4 根腐病

主要由雨水及未腐熟的农家肥传播,表现为根部腐烂、叶片出现病斑、茎枯死等症状。在高温多湿、低洼积水、土质粘重、多年重茬的情况下植株发病严重。

发病初期可选用30%甲霜·恶霉灵悬浮剂2000倍液淋根,每7d淋1次,连续2~3次;或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施根茎部,每7d喷1次,连续2~3次,采收前10d禁止喷药。

6.5 红蜘蛛或螨类

害虫吸食叶汁,使叶片出现黄色小斑,严重时出现较大的黄褐色焦斑,拓展后全叶黄化失绿、脱落。要及时清除田间及附近的杂草,采收后,清除枯枝落叶,以减少虫源。夏季如遇高温干旱天气,要适时灌水抗旱,控制虫情发展。

可选用50%溴螨酯乳油2000~4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倍液或40%联苯肼酯悬浮剂15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5~7d喷雾1次,连续2~3次,采收前10d停止用药。

6.6 蚜虫或粉虱

为害嫩芽,严重时造成叶片卷曲皱缩变形,甚至干枯,严重影响顶部幼芽的正常生长。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交替喷雾防治,每5~7d喷1次,连续2~3次,采收前10d禁止喷药。

7 采收

7.1 叶片采收

当株高超过50cm时,可从主枝第5对真叶开始采收,侧枝真叶超过4对后,开始采收第1茬。一般可从6月开始,每月采收1次,持续采收到即将开花前。每次采摘要保留足够的功能叶,保证后续生长。一般顶端保留3~4对真叶及幼叶。最后1次采收时整株收割。

药用紫苏叶根据加工方式的不同,分成“散紫苏叶”与“齐紫苏叶”两种,采摘标准也不一样(图1)。

A

B

C

A:鲜叶;B:散紫苏叶 ;C:齐紫苏叶

图1 不同紫苏叶片的采摘方式

鲜食或药用“齐紫苏叶”采收时要细心轻采,保证完整,叶片统一叶面朝下,叶背朝上,叠放整齐。鲜叶需及时送到冷库冷藏。药用“齐紫苏叶”可以自然晒干后,每10片捆扎成小扎,注意确保叶片平直完整。

药用“散紫苏叶”可以连同侧枝整条采摘,之后切段晒干,分离段叶和段枝,分别包装保存。叶片破碎度小于3%,无嫩枝,色紫且颜色鲜明,为选货;叶片破碎度小于10%,少许嫩枝,色淡紫且颜色暗,为统货 。

7.2 梗条采收

紫苏梗药材分成“紫苏梗个”与“紫苏梗片”两个规格,茎粗0.5~1.5cm。

开花前摘除全部侧枝,采收粗度达标的整条主茎,晾干。“紫苏梗个”整条保存。梗条整齐,表面紫棕色,节较少,香气浓郁,杂质不超过1%,为选货;梗条长短不一,表面暗紫色,香气淡,杂质不超过3%,为统货。“紫苏梗片”按照2~5mm厚度斜切成片保存,杂质不超过3% 。

8  种植效益

2023年在广西富方药业有限公司全州种植示范基地推广应用本技术5000亩以上,鲜叶平均产量约1800~2000kg/667m 2 ,鲜梗平均产量约2200~2500kg/667m 2 ,平均亩产值约3000~5000元。

来源:青钱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