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蒜农种大蒜,都是把蒜种种到地里、盖好土,就觉得完事了,等着出苗就行。其实这想法不对,播完蒜之后的七天,才是最关键的“管理期”——这七天没管好,要么出苗稀稀拉拉,要么后期蒜苗长不好、减产,白忙活大半年。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说清楚,这七天里要抓的三件事,照着
大蒜播后七天别闲着,抓好三件事,后期丰收不用愁
很多蒜农种大蒜,都是把蒜种种到地里、盖好土,就觉得完事了,等着出苗就行。其实这想法不对,播完蒜之后的七天,才是最关键的“管理期”——这七天没管好,要么出苗稀稀拉拉,要么后期蒜苗长不好、减产,白忙活大半年。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说清楚,这七天里要抓的三件事,照着做,后期丰收能省不少劲。
先说说第一件事:查出苗、补缺苗。别等整田都出苗了才看,播完第三天就可以开始查,七天内必须查完。怎么查?不用全田扒土,顺着蒜垄,每隔2-3米,扒开表层1-2厘米的土,看看蒜种的情况。主要看两样:一是芽尖有没有发白,发白就是正常发芽;二是蒜种有没有烂,要是蒜种变软、发臭,就是烂了,肯定出不了苗。
查完之后,遇到缺苗的地方,得赶紧补。补的时候别随便拿个干蒜种就种,要提前把蒜种泡4-6小时,让它吸点水、露白芽,这样补种后能更快出苗,跟原来的苗长势差不多。补种时,在缺苗的地方挖个小坑,把催好芽的蒜种放进去,盖1-2厘米厚的土,然后浇少量水,让土跟蒜种贴紧,别让蒜种晾着。要是缺苗多,最好一次性补完,别拖到后期,不然苗龄差太大,不好管理。
再讲第二件事:控土壤湿度。大蒜发芽的时候,既不能缺水,也不能太湿——缺水的话,芽尖干死,出不了苗;太湿的话,蒜种容易烂,还会招病害。怎么判断土壤湿度?很简单,到地里抓一把土,攥在手里能成团,松开手轻轻一碰,土团能散开,这湿度就刚好。要是抓起来的土散成粉,攥不成团,就是缺水了;要是攥成团,一捏还滴水,就是太湿了。
缺水的话,就得浇水。别选中午太阳大的时候浇,容易把土浇热,烫坏芽;选上午9点前,或者下午5点后,用小水漫灌——就是让水慢慢流进垄沟,渗到土壤里,别用大水冲,不然会把表层土冲翻,蒜种露出来就坏了。要是这七天老下雨,地里积水,就得及时挖浅沟排水,沟别太深,10厘米左右就行,把多余的水排出去,让土壤能透气,蒜种才不会烂。
最后说第三件事:防早期病虫害。播后七天,蒜种在土里发芽,最容易遭两种问题:地蛆和根腐病。地蛆是小虫子,会钻到土里咬蒜根,蒜根被咬了,芽就长不出来;根腐病是土太湿导致的,蒜种会慢慢腐烂,表面发黏。
防地蛆不用打太多药,简单又管用的方法是撒毒饵。找些麦麸,按杀虫剂说明书上的比例,把药拌进麦麸里,再加点水,让麦麸湿乎乎的,然后撒在蒜垄之间的空地上。地蛆喜欢吃麦麸,吃了带药的麦麸就会死,不会咬蒜根了。防根腐病,要是发现有烂芽的地方,先把烂芽和周围的湿土挖出来,然后撒一点生石灰在坑里,再盖上新的干土——生石灰能杀菌,避免病害扩散,但别撒太多,一小撮就行,撒多了会烧芽。
可能有人觉得,就七天,至于这么麻烦吗?真至于。这七天是大蒜发芽、长根的关键期,基础打好了,后续蒜苗长得壮,抗病能力强,到收获的时候,蒜头也大、产量高。要是这七天偷懒,后面再怎么补,也难挽回损失。
最后再提醒一句:补完苗、浇完水之后,别马上踩地里的土,让土壤保持疏松,方便蒜芽往上长。等大部分蒜苗都出土了,再简单松松土就行。总之,播后七天这三件事——查苗补苗、控湿度、防病虫害,都做到位,后期管理会轻松很多,丰收也更有保障。
来源:星月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