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超过10万名示威群众挤满街头,义愤填膺的美国青年举着“停止战争”的标语高呼,身边还有法律界人士、宗教领袖、工厂工人、妇女团体举着横幅声援。
东西半球的抗议浪潮:十天内的惊人呼应 1970年5月10日,美国街头掀起了一场足以震动白宫的抗议风暴。
全国448所学校的学生放下课本,发起大规模罢课,首都华盛顿成了抗议的中心。
超过10万名示威群众挤满街头,义愤填膺的美国青年举着“停止战争”的标语高呼,身边还有法律界人士、宗教领袖、工厂工人、妇女团体举着横幅声援。
这是整个70年代美国规模最大的示威抗议活动,《纽约时报》当天在头版报道,称“青年怒火点燃了美国每一个角落”,连华尔街附近都出现了数百名金融从业者加入抗议的身影。
10天后的5月21日下午,大洋彼岸的北京呈现出另一种震撼场景,50万群众聚集在广场,毛泽东、周恩来等所有在京中央领导人出席大会。
红旗招展的会场里,广播里传出毛泽东一天前的声明:“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声音响彻云霄,台下群众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为何隔山隔海、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中美两国人民,会在不到10天里发出同样反对美国侵略的呐喊?
答案要从毛泽东身旁那个小个子说起——他就是后来许多中国人熟知的柬埔寨元首西哈努克亲王。
柬埔寨政变:大国博弈中的命运转折 1970年3月初,西哈努克结束法国访问,打算顺道去莫斯科,和当时紧盯越南局势的苏联人聊聊柬埔寨的处境。
可当他的飞机降落在莫斯科机场时,一个晴天霹雳砸了下来:他出访期间,柬埔寨亲美势力代表朗诺将军发动政变,罢黜了他所有职务,还自己组建了新政府。
这场政变背后藏着美国的影子,长期以来,西哈努克在越南战争里坚持中立,这让美国很不满。
柬埔寨和越南是邻居,从肯尼迪时期开始,美国就老说柬埔寨有越南游击队的“庇护所”,威胁到美军和南越盟友。
美国不仅多次拒绝柬埔寨保持中立的提议,还在全面入侵越南后,直接派飞机炸柬埔寨村庄。
西哈努克抗议时,美军司令部竟蛮不讲理地说,越柬边界没划清,只要是打越南游击队,美军飞机想飞哪就飞哪。
1965年5月,西哈努克气到断绝和美国的外交关系,转头找中国合作,这种对立一直持续到1969年4月,新任美国总统尼克松通过澳大利亚人给西哈努克递了份保证书,承诺会按联合国宪章尊重柬埔寨主权,想恢复两国关系。
西哈努克特别高兴,只用3个月就和美国复交。他不知道的是,尼克松送求和信半个月前,已经批准美军轰炸柬埔寨东部边境15处“越共据点”,代号“早餐行动”。
美国中情局还悄悄联系朗诺,针对他的政变阴谋早就在酝酿了,3月初的莫斯科机场寒风刺骨,苏联原本准备的隆重欢迎仪式,最后变得特别简单。
时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波德格尔来接机,全程没说几句暖心话,反而让西哈努克第二天就回金边——可当时金边已经被朗诺控制了。
西哈努克愣住了,不明白苏联为啥让他自投罗网,波德格尔还说让他回去“掌管国家事务”,这话听着是让他战斗,实则就是送他去冒险。
西哈努克当场拒绝,明确说“我要去北京”,几天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给西哈努克送行,路上问他打算怎么办。
西哈努克说要反击,柯西金却阴阳怪气地说:“在北京反击?等你看到中国人的态度就知道了,你掌权时他们帮你,现在失势了可不好说。”
可苏联人的挑拨,在西哈努克落地北京时就碎了,1970年3月19日中午,飞机还在首都机场跑道滑行,他就远远看到了老朋友周恩来的身影。
坐车回驻地时,周恩来告诉他,前一天已经和毛主席讨论过局势,接着问:“你准备战斗吗?”西哈努克看着周恩来的眼睛,用力点头:“就像你说的,我准备战斗,而且要战斗到底。”
随后,周恩来给了他一颗定心丸:“从你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你还是柬埔寨唯一的国家元首,我们绝不承认其他人。”
尼克松的冒险与毛泽东的战略:一场改变格局的博弈 为了让美军顺利从越南撤军、保护在越美国人,要消灭柬埔寨和越南边境的“敌人庇护所”。
他还辩解这不是入侵,只要摧毁目标就撤军,可尼克松的话刚落地,5月1日清晨,美国陆军准将罗伯特·休梅克就带着1万多美军和南越军队,在B-52轰炸机掩护下冲进柬埔寨。
两天内美军增兵到3100人,南越军队也加了几千人,战火越烧越旺,5月9日,美国海军封了柬埔寨海岸线,空军轰炸范围还超出尼克松承诺的21.7英里,直抵柬埔寨纵深100英里处,短短几周美军在柬兵力就飙到1.6万人。
这时候的西哈努克,刚在5月1日劳动节被请上天安门城楼,坐在毛泽东身边。
得知美军入侵祖国,他攥着毛泽东的手感谢中国提供的前法国驻中国大使馆作住所,还说将来要偿还。
毛泽东笑着摆手:“我们不是商人。”西哈努克又愧疚自己给中国添负担,毛泽东却道:“来的人越多,支持你的人就越多,中国随时支持你。”
这场谈话聊了两小时,连五一烟火都推迟了,可尼克松的“胜利”没持续多久,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美军占的“庇护所”里,缴获物资只有预估的30%,反美武装早没了踪影。
五角大楼更发现,美军没来时反美区域只占柬埔寨1/4,十几天就扩到1/3以上。
朗诺政府天天喊“救命”,柬埔寨人把对政权的不满,变成了对美军侵略的仇恨,游击战打得美军晕头转向——美军还没从越南拔脚,又陷进了柬埔寨泥潭。
更糟的是,新华社直接宣布终止5月20日的中美谈判,美国国内也炸了锅,5月4日肯特州立大学学生抗议,国民警卫队开枪打死4人,全美448所大学停课,10万人聚在华盛顿抗议,连国务院250多名外交官都联名反对侵略。
5月20日,毛泽东发表《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声明,隔天带着西哈努克出席北京50万人大会。
西哈努克跟着群众喊了十几次“毛主席万岁”,毛泽东对他说:“亚洲国家受了百年气,现在要联合翻身。”
那一周,中国4亿人参与支持印度支那人民的活动。 尼克松原本想调第七舰队去台湾海峡报复,可基辛格分析声明后劝他:“中国没关死和谈的门。”
尼克松这才清醒,6月宣布6月30日美军全撤柬埔寨——只是他没说,反美武装已占了柬埔寨一半以上土地。
7月10日,中国释放美国天主教主教詹姆士·华丽珠;10月初,尼克松公开说“想死前去中国,去不了就让孩子去”。
1970年的这场博弈里,中国守住了对朋友的道义,也没丢中美关系的机遇。
半个多世纪过去,毛泽东在声明里问的“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答案依旧清晰:霸权主义怕人民团结,正义永远站在反抗侵略的一方。
这种坚守道义、审时度势的智慧,至今仍是国际舞台上的宝贵财富,提醒着世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小国敢斗争、大国守正义,才能让和平与公平扎根。
来源:云蘅不姓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