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选股有技巧:MACD+RSI+MA组合用对了,88%胜率不是空谈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23:59 1

摘要:在股市里,散户用单一指标选股就像“盲人摸象”——只看MACD金叉可能踩反弹陷阱,单靠均线多头又容易追在高位。真正能提高选股成功率的,是“多指标共振”:让反映趋势、能量、强弱的指标往同一个方向指,相当于“从不同角度验证机会”,信号自然更靠谱。

在股市里,散户用单一指标选股就像“盲人摸象”——只看MACD金叉可能踩反弹陷阱,单靠均线多头又容易追在高位。真正能提高选股成功率的,是“多指标共振”:让反映趋势、能量、强弱的指标往同一个方向指,相当于“从不同角度验证机会”,信号自然更靠谱。

常被实战派提起的“MACD+RSI+MA三指标组合”,就是通过三个维度筛选股票:MACD看趋势方向,MA(均线)看趋势稳定性,RSI看股价是否超买超卖。这套策略的核心不是“靠单一信号赌涨跌”,而是“用组合过滤假信号”,帮散户在复杂行情里缩小选股范围,降低踩坑概率。

今天用大白话拆透这套策略:先讲三个指标各自的“选股角色”,再教如何把它们组合起来用,最后说清实战里要避开的坑——没有绝对稳赚的策略,但学会这套方法,能让你选到“高概率上涨股”的机会翻倍。

一、先弄清:三个指标各管啥?选股时缺一不可

要用好组合策略,得先明白每个指标的“分工”——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从不同维度给股票“打分”,只有三个分数都合格,才值得关注。

1. MACD:判断“趋势方向”,分清是涨是跌

MACD是“趋势探测器”,核心看两条线(DIF、DEA)和零轴的位置:

- 零轴上方+DIF在DEA之上:说明股票处于上升趋势,短期涨势比长期强,是“可关注区间”;

- 零轴下方+DIF在DEA之下:处于下降趋势,短期跌势比长期强,直接排除。

简单说,MACD的作用是“筛掉趋势向下的股票”——就像挑跑步选手,先把跑不动的淘汰,只看往前冲的。

2. MA(均线):判断“趋势稳定性”,分清是真涨还是假涨

MA常用5日、10日、20日、60日均线,组合里重点看“5日、10日、20日均线多头排列”:

- 多头排列:5日线在最上面,10日线在中间,20日线在最下面,三条线像上翘的台阶——说明5天、10天、20天内买的人都在赚钱,抛压小,趋势稳;

- 均线缠绕/空头排列:均线交叉在一起或向下排列,说明趋势乱或在下跌,排除。

MA的作用是“给MACD选出来的趋势股‘把关’”——就算MACD显示上升趋势,均线乱了也可能是短期反弹,只有均线稳了,才是真趋势。

3. RSI:判断“股价强弱”,分清是该买还是等

RSI是“强弱指示器”,取值0-100,重点看两个区间:

- RSI<30:股价超卖,跌得太狠可能反弹,是“潜在买入信号”;

- RSI>70:股价超买,涨得太猛可能回调,要避开;

- 30≤RSI≤70:股价处于正常区间,可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RSI的作用是“给趋势稳的股票‘找买点’”——就算MACD和MA都合格,RSI超买了也别急着买,等回调到正常区间或超卖区再进场,降低追高风险。

二、组合选股步骤:4步选出高概率上涨股,新手也能上手

把三个指标结合起来选股,不用复杂分析,按步骤操作就行,每一步都有明确的“筛选标准”,不符合就直接排除:

第一步:用MACD筛“趋势向上的股”

打开股票软件的“条件选股”功能,设置筛选条件:

- DIF线>DEA线;

- DIF线>0(零轴上方);

- MACD能量柱为红柱(说明上涨动力在释放)。

筛选后会得到一批“趋势向上”的股票,把它们放进自选股池——这一步能筛掉80%以上的下跌或横盘股,缩小范围。

第二步:用MA筛“趋势稳定的股”

在第一步的自选股池里,继续筛选“均线多头排列”的股票:

- 5日均线>10日均线;

- 10日均线>20日均线;

- 5日均线、10日均线、20日均线均向上(斜率为正,不是平的或向下)。

这一步会淘汰掉“趋势不稳的反弹股”——比如MACD显示上升,但均线交叉缠绕的股票,剩下的都是“趋势又向上又稳”的标的。

第三步:用RSI筛“适合进场的股”

在第二步剩下的股票里,看RSI指标:

- 优先选“RSI<30”的超卖股(短期跌到位,反弹概率高);

- 其次选“30≤RSI≤50”的正常区间股(涨势不猛,还有上升空间);

- 直接排除“RSI>70”的超买股(避免追高被套)。

这一步是“精准找买点”——就算股票趋势好,买在超买区也可能赚不到钱,只有RSI在合理区间,进场风险才低。

第四步:人工复核“最后一关”,排除雷区

经过前三步筛选,剩下的股票已经不多了,最后花1分钟人工复核两个点,避免踩雷:

- 看大盘和行业:如果大盘在下跌(比如上证指数跌超1%),或股票所在行业是“冷门行业”(近期没政策支持、没资金关注),就算指标都合格也暂时放弃——大盘和行业是“大环境”,环境不好,个股难独涨;

- 看成交量:最近3天的成交量要“温和放大”(比前几天多10%-20%),说明有资金在进场,不是“无量空涨”(容易跌)。

复核通过的股票,就是“MACD+RSI+MA共振”的高概率上涨股,可纳入重点观察名单,等待合适时机进场。

三、实战操作技巧:进场、持仓、离场,每一步都有规矩

选到股票后,怎么操作更关键——不少人选对了股却赚不到钱,就是因为没守好“操作纪律”。这套策略的操作逻辑很简单,记住三个“纪律点”:

1. 进场:分两次买,降低风险

就算股票符合所有指标,也别一次性满仓——分两次进场更稳妥:

- 第一次试仓:用总资金的30%进场,比如准备拿10万买,先买3万;

- 确认上涨后加仓:如果买了之后,股价涨了3%以上,且MACD红柱没变短、RSI没超买,再用30%资金加仓(再买3万);

- 没涨就止损:如果买了之后股价跌了3%,或MACD死叉(DIF下穿DEA),直接卖掉试仓的3万,最多亏3%,不影响后续操作。

试仓的目的是“探路”——股市里没有100%准的信号,试仓能帮你用小成本验证判断,避免一次亏太多。

2. 持仓:盯紧“趋势信号”,不破就拿着

进场后不用天天盯盘,只要三个指标没出现“离场信号”,就安心拿着:

- MACD:DIF始终在DEA之上,红柱没变成绿柱;

- MA:5日均线始终在10日均线之上,没出现“死叉”(5日线下穿10日线);

- RSI:就算涨到70以上,只要MACD和MA没破,也可以继续拿(超买可能持续,别轻易卖飞)。

简单说,持仓的核心是“以趋势为准”——只要趋势没坏,就别被短期波动吓走,赚足一波行情。

3. 离场:出现两个信号,果断卖

不管赚了多少,只要出现以下两个信号中的一个,就果断离场,落袋为安:

- 信号1:MACD死叉+均线死叉:DIF下穿DEA,同时5日线下穿10日线——说明趋势开始反转,大概率要跌;

- 信号2:RSI超买后回落+股价跌穿20日均线:RSI从70以上跌到50以下,且股价跌破20日均线(趋势的“最后支撑位”)——说明涨势结束,要及时止损止盈。

离场的关键是“不贪心”——就算卖了之后股价还涨,也别后悔,保住到手的利润比追求“卖在最高点”更重要。

四、最容易踩的3个坑,避开就能多赚20%

很多人用这套策略没赚钱,不是策略不好,而是踩了“细节坑”,这三个坑尤其要注意:

1. 坑1:只看指标,不看大盘

大盘是“大趋势”,如果大盘在下跌通道(比如上证指数连续跌了10%),就算选出符合指标的股票,也可能被大盘带跌——指标是“个股信号”,大盘是“环境信号”,环境不好,个股信号再强也没用。

避坑方法:选股前先看大盘,如果大盘的5日、10日、20日均线是空头排列,直接暂停选股,等大盘稳了再操作。

2. 坑2:RSI超卖就买,不管趋势

有的散户看到RSI<30就买,不管MACD和MA——比如某只股票RSI=25(超卖),但MACD在零轴下方、均线空头排列,这时候买就是“抄底在半山腰”,大概率继续跌。

避坑方法:RSI只是“辅助找买点的工具”,必须在MACD和MA都合格的前提下用,单独看RSI没用。

3. 坑3:频繁交易,赚的不够手续费

这套策略适合“抓中期趋势”(持股1-3个月),不是“炒短线”(持股1-3天)。有的散户选到股票后,涨了1%就卖,跌了1%就割,结果手续费花了不少,还没赚到钱。

避坑方法:严格按“试仓-加仓-离场”的步骤操作,持股至少1周以上,除非出现明确的离场信号,否则别频繁买卖。

五、最后想说:策略是“工具”,纪律是“赚钱关键”

这套“MACD+RSI+MA选股策略”,本质是帮你“从海量股票里筛出有潜力的标的”,但它不是“赚钱按钮”——就算选对了股,没守好操作纪律,照样赚不到钱。

实战里,有人用这套策略赚到了钱,不是因为指标多准,而是因为他们“严格试仓、不贪心、及时止损”;有人没赚到钱,往往是因为“满仓进场、追高、舍不得止损”。

股市里没有“100%胜率的策略”,但靠谱的策略能帮你“提高赚钱概率”。把这套方法练熟,再配上铁打的纪律,就算是新手,也能在股市里少走弯路,慢慢赚到属于自己的收益。

来源:博学柳叶一点号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