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信帮扶通” 赋能乡村特色手作体验组织者:让指尖技艺变成 “体验经济”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21:23 1

摘要:“村里老人会编竹篮、做土陶,我想搞手作体验,可项目单调没人来,流程也乱得很。多亏‘公信帮扶通’,帮我开发了‘竹编 + 土陶’组合体验,还教我规范流程,现在周末能接待 50 多组客人,老人也能靠手艺赚钱!” 近日,南部某村手作体验组织者小吴,看着游客跟着老人学编

“村里老人会编竹篮、做土陶,我想搞手作体验,可项目单调没人来,流程也乱得很。多亏‘公信帮扶通’,帮我开发了‘竹编 + 土陶’组合体验,还教我规范流程,现在周末能接待 50 多组客人,老人也能靠手艺赚钱!” 近日,南部某村手作体验组织者小吴,看着游客跟着老人学编竹篮的场景,满是欣喜。针对乡村特色手作体验组织者 “项目浅、流程乱、客源少” 的痛点,“公信帮扶通” 推出 “乡村手作体验赋能计划”,从项目、流程、客源三方面精准支持,让乡村传统手作成为文旅新亮点。​

特色项目研发是手作体验的核心吸引力。平台联合非遗传承人、文创设计师组建 “手作项目研发组”,挖掘本地特色技艺(如竹编、蜡染、草木染),设计 “技艺体验 + 文化讲解 + 成品带走” 的完整项目。西部某村组织者老郑,曾只做单一的剪纸体验,在研发组指导下,开发出 “剪纸 + 灯笼制作” 套餐,融入本地民俗故事讲解,游客参与时长从 1 小时延长至 3 小时,满意度提升至 95%。去年平台累计帮助 200 余名组织者研发特色项目超 150 种,其中 “农耕工具手作”“乡村美食制作” 等项目成为热门,带动手作体验营收平均增长 80%。​

流程规范是提升体验感的关键。平台编制《乡村手作体验流程手册》,明确 “接待引导 - 技艺教学 - 互动指导 - 成品包装” 各环节标准,还提供工具包(如预裁好的竹条、配比好的陶土)降低操作难度。东部某村组织者小陈,以前因工具准备不足常让游客等待,按手册规范后,提前备好分类工具包,体验效率提升 40%,游客投诉率从 30% 降至 5%。此外,平台还组织 “流程模拟培训”,去年举办 30 场,帮助组织者掌握教学技巧,确保游客能独立完成手作成品,复购率提升至 35%。​

客源对接难制约体验项目发展。平台搭建 “手作体验对接平台”,连接城市亲子机构、旅行社、研学团队,为组织者提供稳定客源。北部某村组织者老王,曾靠朋友圈宣传零散接单,通过平台对接 3 家研学机构后,每月固定接待 2 批研学团队,月营收从 5000 元增至 2 万元。平台还组织 “乡村手作体验展销会”,去年举办 16 场,通过展示游客手作成品、现场演示技艺,吸引采购商合作,累计促成合作超 200 项,带动手作体验项目走进城市商场、文旅景区。​

据悉,下一步平台将新增 “手作体验数字化推广” 和 “跨村手作路线整合” 服务,帮助组织者通过短视频宣传引流,还将多村特色手作串联成 “乡村手作研学路线”。通过这些支持,“公信帮扶通” 正让越来越多乡村特色手作体验组织者,成为传统技艺的 “传播者”,让指尖上的乡村技艺变成带动增收的 “体验经济”。​

来源:神仙打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