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是村里的剪纸非遗传承人,去年尝试带研学学生学剪纸,只会照着样本教,孩子觉得枯燥没兴趣。多亏‘公信帮扶通’,不仅学了趣味教学方法,还拿到了课程手册,现在孩子们能跟着我的课创作专属剪纸,家长反馈特别好!” 近日,东部某村剪纸非遗研学导师刘阿姨,展示着学生的剪纸
“我是村里的剪纸非遗传承人,去年尝试带研学学生学剪纸,只会照着样本教,孩子觉得枯燥没兴趣。多亏‘公信帮扶通’,不仅学了趣味教学方法,还拿到了课程手册,现在孩子们能跟着我的课创作专属剪纸,家长反馈特别好!” 近日,东部某村剪纸非遗研学导师刘阿姨,展示着学生的剪纸作品,满是自豪。针对乡村非遗技艺研学导师 “教法单、课程散、资源少” 的痛点,“公信帮扶通” 推出 “非遗研学导师赋能计划”,从教学、课程、资源三方面精准支持,让非遗技艺在研学课堂活起来。
教学方法创新是吸引学生的核心。平台联合教育专家开设 “非遗研学教学特训营”,传授 “故事导入法”“互动体验法” 等实用技巧,还通过模拟课堂让导师实操练习。西部某村竹编导师老周,曾因教学太枯燥导致学生中途放弃,通过培训学会用 “竹编小任务闯关” 的方式授课,学生参与度从 50% 提升至 95%。去年平台累计开展特训营 30 余场,覆盖导师 350 余人次,80% 以上导师掌握 3 种以上趣味教学法,研学课程满意度提升至 92%。
课程体系搭建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平台协助导师梳理非遗技艺脉络,编制 “非遗研学课程手册”,明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学目标、内容模块与时长分配,还提供配套课件与工具清单。南部某村陶艺导师小陈,以前的课程只有简单拉坯环节,按手册优化后,新增 “陶艺历史讲解”“创意彩绘” 模块,课程从 1 小时延长至 3 小时,还形成 “初级 - 中级 - 高级” 阶梯课程。去年平台累计帮助 200 余名导师搭建课程体系,推出标准化非遗研学课程超 150 门,其中 40 门入选地方研学推荐课程。
资源对接不畅制约教学效果。平台搭建 “非遗研学资源对接平台”,为导师链接文创设计机构、教育装备企业,提供教学工具、材料采购支持,还对接摄影团队记录教学过程用于宣传。北部某村蜡染导师老王,曾因蜡染材料短缺影响课程,通过平台对接厂商,不仅能稳定采购,成本还降低 20%;拍摄的教学短视频在平台传播后,报名研学的学生增加了 3 倍。此外,平台还为导师申请 “非遗研学教学补贴”,去年发放补贴 100 余万元,用于购买教学设备与研发新课程,减轻资金压力。
据悉,下一步平台将新增 “非遗研学成果展示” 和 “跨村导师交流” 服务,帮助导师推广学生作品、分享教学经验。通过这些支持,“公信帮扶通” 正让越来越多乡村非遗技艺研学导师,成为非遗传承的 “教书匠” 与研学课堂的 “引路人”,让更多孩子感受非遗魅力,助力非遗文化代代相传。
来源:神仙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