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最大的矿难,死亡684人,被列为绝密,38年后才公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20:15 1

摘要:那起事故,共有684人遇难,因影响巨大,加之当时的环境背景不允许,一直被当做绝密文件隐藏了38年,到了1998年才公之于众。

说起矿难,对于其他省份的人来说估计比较陌生,但对于山西人来说,沉重又熟悉。

从上世纪初开始,山西就作为煤炭输出省,担负着全国用煤的重任。

与现在相比,那时候的设备落后,安防较差,人们的安全意识也低,发生矿难是时有的事。

但要说到最大的矿难,当属发生在1960年山西大同的“老白洞”矿难。

那起事故,共有684人遇难,因影响巨大,加之当时的环境背景不允许,一直被当做绝密文件隐藏了38年,到了1998年才公之于众。

老白洞煤矿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当时设计的是年产90万吨煤。

可一方面解放初期发展的需要,用煤量大;另一方面当地也为了创收,到了1960年产量飙升到了152吨。

要出那么多的产量,工人们只能压缩休息的时间,三班倒,轮流转,人可以休息,但工作不能停。

当时设备不行,煤尘煤粉到处都是,瓦斯监测仪一遍一遍的报警,工人们也只能把它关掉,一刻也不敢耽搁手中的活。

正是对安全的忽视,最终酿成了事故。

1960年5月9日下午1点45分,早班刚刚结束,有的工人还没上去,中班的人已经有下来的了,当时井下约有905名工人。

可就在这时,煤尘遇火引起了爆炸,冲击波顺着巷道传开,15号井口直接喷火,14号和16号井也跟着塌方。

整个矿井系统瘫痪,电源中断,电话失灵,困在里面的工人基本没机会逃生。

事件发生后,大同高层领导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指导救援工作,当天晚上11点,周总理做出批示,“不惜一切代价,毁矿保人”。

另外,当时国家也调集了10个部队,1096名军人从各地赶赴大同进行援救。

数据显示,当时总救援人数超过1400人,前后奋战了7天7夜,总共救出228人,其中5人伤重不治,其他人都保住了性命。

事后,针对老白洞矿难,国家专门组织了调查队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前后历时10个月,最后得出的结论为煤矿粉尘爆炸,没有人为因素。

可即便如此,当时因为环境特殊,国家也没有对外公布调查结果,而是将调查报告列为绝密,封藏了起来,这一封就是38年。

那么,国家为何要封存那一消息呢?大致有两个原因:

1、时代背景使然,当时国家认为,事故暴露了大跃进的冒进问题,公开等于打脸。

2、矿方怕担责,领导担心影响政绩,于是最好捂着了。

3、当时煤矿安全本就薄弱,全国类似的事故非常多,高层担心公布这一事件后,又会牵扯出更多的事件和问题。

4、当时生产就是超标生产,严重超过了设计要求,只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压下去。

直到1998年,北京作家何于清深入调查三年,在老矿区蹲守三年,访谈了100多名幸存者,写了一本名为《问苍茫大地》的纪实书后,此事件才慢慢公开于天下。

公开后,影响慢慢发酵。

2005年,大同建起了“五九事故”纪念馆,以缅怀当年遇难的684名矿工。

馆里放有老照片、工具,播放纪录片等,不仅是对当时事件的致敬,也是对新工人的警示和教育。

矿难是一面镜子,既照着过往,也指明了未来的方向。产量重要,但安全更重要,一定不能让事故重演。

最后让我们对山西的每一位为国家做出贡献的矿工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来源:文史达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