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湖北省文联文艺引领取得积极成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30 00:46 1

摘要:文艺精品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十四五”期间,湖北省文联在组织文艺创作,推出反映中国气派、时代风貌、荆楚特色的作品方面成果丰硕,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的文艺精品。9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

文艺精品是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标志。“十四五”期间,湖北省文联在组织文艺创作,推出反映中国气派、时代风貌、荆楚特色的作品方面成果丰硕,积极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更多的文艺精品。9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士军介绍,未来五年,省文联将进一步突出“文”的特色、健全“联”的机制,展现“会”的担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实施“四大工程”,推动全省文艺家向上拔尖、向下扎根,努力创作优秀文艺作品。

实施“精品孵化”工程。围绕中心大局,聚焦长江文化、荆楚文化、支点建设、弘扬三大精神、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等主题,每年滚动策划20个左右重点选题,做到策划一批、生产一批、储备一批。新命名一批文艺名家工作室,发挥杰出文艺家创作主力军作用,推动名家出名作。实行重点文艺创作领衔制,打破艺术门类、创作机构、从业群体限制,组织力量集中攻关,让好题材真正催生好作品。鼓励原创首发,在签约制创作扶持项目中提高原创剧本、实验剧目、艺术个人展占比,让创意灵感落地孵化,催生佳作。

实施“时代记录”工程。聚焦身边人、身边事开展创作,完善文艺采风考核机制,开展“村村有歌”“美术里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影像驻留计划”等10余项专题采风活动。举办长江文化主题中国画作品展、“长江大保护”全国主题摄影展等展赛活动。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在网络空间争取和吸引观众,推出一批贴近群众生活的动漫、网剧、微电影、沉浸式演艺产品。

实施“遗产活化”工程。继续深挖长江文化、荆楚文化内涵,推出音乐剧《高山流水》、舞蹈《震山摇》等舞台艺术作品,深入开展楚文化美术、书法创作研究,推动湖北重大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创作,繁荣民间文艺创作,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跃然于纸上,充盈在耳端,活跃在舞台。

实施“新苗培育”工程。有序开展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工作,实施文艺两新“三个一百”工程,到2030年,“文艺两新”人才、项目、集聚区将积聚成势,新文艺群体归属感、荣誉感进一步增强。吸收更多中青年文艺家入会,未来5年,预计各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将再增4000人左右,总人数突破3万人。推进“以老带新”“收徒传艺”,开展青年美术展、青年影像展、青年短片创作季等一系列活动,为中青年文艺人才创造出彩机会。

张士军介绍,“十四五”期间,省文联在推动文艺惠民,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省文联始终把文艺志愿服务作为文化惠民的重要载体,过去五年,广大文艺志愿者走最远的路,进最深的山,足迹踏遍全省103个县(市、区),将宝贵的精神食粮带到了田间地头、场前院后、工厂车站。截至2024年底,全省文联系统成立志愿服务组织2600余个,注册文艺志愿者5.6万余人。省文艺志愿者协会和省文联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分别荣获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和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十五五”期间,省文联将进一步加强组织引导,通过实现四个“更加”,为优质文化“增量”,为群众幸福“加码”。

一是对接更加精准。优化“订单式”、“菜单式”服务方式,运用调查走访、网上征集、座谈交流等多种方式,关注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群体的文化需求,因地制宜帮助基层打造文化品牌,让志愿服务“看得见人、牵得住手、使得上劲”。未来5年,将推动一批全国性、区域性文艺采风在基层启动,展演展赛在基层落地,示范成果在基层推广,让优质文化资源与本土文艺枝干有效“嫁接”,精准“滴灌”。

二是形式更加多样。做强云端服务,推动志愿服务由“面对面”向“屏对屏”转变。通过举办荆楚文艺名家大讲堂,设置网上展厅,开展云上展播,让群众足不出户欣赏到优质文艺作品。持续提升乡村音乐潮、文化列车千里行、金凤杯(非职业类)舞蹈比赛等品牌活动影响力,办好戏曲小梅花荟萃、曲艺小百花展演、小荷风采舞蹈选拔等少儿文艺活动,着力培育一批文化惠民载体,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三是队伍更加壮大。广泛吸纳更多知名导演、演员、文化名人、青年文艺骨干、文艺管理人才加入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将参加文艺志愿服务情况列为新文艺群体职称评审考察事项。组织省文联主席团、各省级文艺家协会主席团与基层结对子,在全省建立130余个“1+1”对口联系点,推动省级文艺资源常在基层。鼓励基层文艺社团自主开展灵活多样的“微服务”,通过活动吸纳人才、锻炼队伍。

四是扎根更加深远。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结合,开展“文艺赋美乡村”主题活动,挖掘和培养一批“懂文艺、有情怀”的文化乡贤、民间艺人,持续举办“强基工程”、“摄影种子”培训班、文艺夜校、乡村文艺小课堂等面向基层的培训项目,预计未来5年,将培养一线文艺骨干1.3万余人,形成更加稳定可持续的基层文艺人才支持体系。进一步鼓励群众在文化生活中“当主角”“站C位”,提高各类展演展览中群众文艺作品占比,让播撒在基层的文化种子,长成参天大树,开出锦簇繁花。

来源:人文湖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