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上文化企业居全国第六 湖北“十四五”期间文化产业跃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30 00:49 1

摘要:9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 “十四五”期间,湖北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达到4213家,居全国第六;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十三五”末的1722亿元攀升至2023年底的2750亿元,占GDP比重从4.01%提升至4.84%,预计“十四五

9月29日,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 “十四五”期间,湖北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数量达到4213家,居全国第六;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十三五”末的1722亿元攀升至2023年底的2750亿元,占GDP比重从4.01%提升至4.84%,预计“十四五”末将突破5%;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从“十三五”期末的102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96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7.6%。

在文旅融合方面,“知音湖北”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通过整合全省文旅核心资源,推出“神武峡”“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并启动全球推广计划,开通多语种社交媒体账号和海外推广平台。系列节会赛事如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世界武当太极大会、全球旅行商大会等成功举办,推动湖北山水之美与人文之韵广为人知。2025年上半年,全省接待游客4.36亿人次,同比增长14.68%,其中入境游客205.74万人次,增长54.89%;旅游综合收入4548.83亿元,增长16.02%,预计全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文旅新业态不断涌现,低空旅游、数字文旅、冰雪演艺等成为消费新热点。

文明创建成果丰硕,三大精神深入人心。“十四五”期间,湖北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其中3人(组)获评“时代楷模”,5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175人(组)荣登“中国好人”榜。12个城市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数量超过前六届总和,居全国第五。全省全覆盖开展“大思政课”宣讲8600余场,加快推进湖北革命军事馆等“三馆一基地”建设,县乡村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全覆盖。

长江文化品牌擦亮,荆楚文脉赓续传承。湖北着力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与创新,完成荆楚大遗址传承发展工程,新增3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连续四年上榜“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编纂出版《荆楚文库》631种767册,被国内外500多家单位收藏。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湖北段)、长江博物馆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连续举办长江文化艺术季,2025年活动吸引500余家国际媒体关注,全网阅读量超45亿次。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电影《中国医生》、电视剧《功勋》、话剧《屈原》等12部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16个项目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3部重大主题电视剧在央视热播。

文化惠民提质增效,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十四五”期间,常态化开展全民阅读、“红色文艺轻骑兵”等文化惠民活动5.5万余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46万余场。全省建成公共图书馆119个、文化馆126个、博物馆245个、美术馆63个、非遗展示馆39个,数字农家书屋2.3万多个,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加快形成。

在国际推广上,通过“走出去、引进来、优产品、促合作”等策略,提升湖北文旅在全球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文艺创作则将聚焦长江文化、荆楚文化等主题,实施“精品孵化”“时代记录”“遗产活化”“新苗培育”四大工程,推动更多文艺精品涌现。文化惠民方面,将优化志愿服务,推动优质资源直达基层,培育基层文艺人才,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省博物馆作为文化地标,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的曾侯乙编钟成为世界级文化名片,推出多语种导览、智能预约系统等服务措施,2024年参观人次突破500万,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第三。

展望“十五五”,湖北将深入实施文化创新战略,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升级,壮大新型文化产业,培育未来文化产业,加快“三线并进”。在文旅融合方面,将持续深化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文旅场景,拓展细分市场产品,营造主客共享的城市文旅空间,做强“知音湖北”IP衍生链条。

来源:人文湖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