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文名著整本书阅读能显著提高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然而实际教学中呈现零散化、碎片化、浅层化、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经实践,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式整本书阅读教学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以翼渡英语分级阅读《Hi Classics品读文学经典》中的The Old Ma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黄 璐
摘要:英文名著整本书阅读能显著提高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然而实际教学中呈现零散化、碎片化、浅层化、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经实践,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式整本书阅读教学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以翼渡英语分级阅读《Hi Classics品读文学经典》中的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为例,通过导读课、研讨课和展示课三个阶段,结合文学作品七要素,促进学生深度阅读和多元思维发展。最终,学生以多样化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并通过全方位评价促进自我反思和成长,有效推动了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深入进行。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英文名著;整本书阅读
一、研究背景
英文名著整本书阅读不仅是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还深刻契合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仅可以通过名著阅读扩大词汇量,在探索不同文化背景的英文原著时,还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此外,整本书阅读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分析故事情节、评价人物性格、探讨作者意图,促进其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全面发展。同时,学生需要自主规划阅读进度、合作解决阅读中的难题,这有助于锻炼自主和合作学习能力及面对挑战的持续学习动力(陈素萍 2015)。
目前许多学校纷纷开展了整本书阅读活动,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困难,如由于升学的压力,课上教师解读和引导的时间受到限制,导致学生对名著隐含的深层含义一知半解,甚至有学生认为整本书阅读浪费时间;教师给予的支持、鼓励和引导远远不够,导致学生缺乏动力和兴趣;教师对名著阅读的处理呈现零散化、碎片化、浅层化的特点,即缺乏统领整本书理解的活动,没有深度挖掘名著内涵,而是停留在浅层的词汇、句型学习和简单的情节梳理上等。这些问题导致名著阅读无法充分发挥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胡欲晓 2021)。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采用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式整本书阅读教学法。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构建一个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小组合作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或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结合整本书阅读,项目化学习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和呈现丰富的文化元素,帮助学生建构核心知识体系,提升综合语言能力,涵养文化品格。同时,深层含义的挖掘任务可以交由各个项目组完成,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
项目化学习还促使学生通过多样的实践模式,如读书笔记、演讲、辩论、戏剧表演等锻炼多种学习能力,促进学习能力的进阶,同时便于教师进行全过程评价,改进教学策略。项目化学习注重构建全方位、全过程、主题式且链条完整的真实情境体验特点与整本书阅读所强调的完整性、系统性学习理念高度契合,共同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一种深度融入、连贯有序的学习路径(卢国华 2020)。因此,实施项目化学习模式能够更有效地推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深入进行。
二、基于项目化学习的英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路径
下面,以翼渡英语分级阅读《Hi Classics 品读文学经典》中的The Old Man and the Sea(《老人与海》)为例,探索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式整本书阅读教学实施路径,具体分为读前导读课(项目准备阶段)、读中研讨课(项目研讨阶段)及读后展示课(项目展示阶段)。
(一)导读启航,引领知识航程(项目准备阶段)
第一堂导读课是项目启动阶段,主要目标是通过系统性地解析文学作品的七个基本要素——情节(plot)、人 物(character)、主题(theme)、视角(point of view)、风格(style)、基调(tone)和背景(setting),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与批判性思考技能,使他们能够多维度、多层次把握文学作品。教师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七要素。这些活动包括:让学生介绍作者背景,以增进对作品创作背景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插画预测故事情节和基调,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预测能力;组织读者剧场活动,让学生表演故事选段,从而理解并掌握叙事视角、人物性格和文体风格。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全面把握文学作品的构成要素,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导读课结束后,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6个项目组,每组8人,在详细说明任务目标、预期成果及评价标准后,让各小组抽签领取小组任务(见下表)并继续阅读小说。
(二)研讨鉴赏,碰撞思维火花(项目研讨阶段)
小说第二至六章内容继续以读中研讨鉴赏课的形式进行讲解,分两堂课进行。以第五、六章(The Old Man and the Sharks)为例,这两章通过描述老人与成群鲨鱼的多次搏斗,塑造了老人桑地亚哥(Santiago)强大的意志力及面对困难时的智慧和勇气,表达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赞美和讴歌了不服输的硬汉精神。
在本堂课的教学架构中,教师先通过复习文学作品的七要素引入课程,旨在强化学生运用这些核心概念深度解析文学作品的能力。随后课堂进入6个项目小组的展示阶段,各组轮流呈现其精心设计的海报,并分享深入研讨成果。教师在此环节不仅提供了专业的点评与补充,还通过问题链的形式穿插引领了多场深入探讨活动。
在Summarizer组分享了故事梗概后,教师鼓励其他组学生用故事山的方式复述故事主要情节,并说明背景环境的构建和叙述视角的选择,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还能够锻炼其总结归纳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全班范围内知识的共享与深化。
Passage picker组能够准确找到并分析夸张、排比、比喻、拟人这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在文本中的作用,却忽略了文中的感官描写和独白。因此,教师列举多个例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对比分析,促使他们主动探索这些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共性特征,进而自主归纳并总结出感官描写与独白在刻画环境氛围、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增强文本艺术效果等方面所发挥的独特作用。
Character analyst组关于主要角色老人桑地亚哥的性格特征的剖析全都是正面积极的,因此教师通过问题“Did Santiago have any weaknesses? ”引导学生思考在逆境中桑地亚哥同样会自我怀疑、不自信、想要逃避,而下一个问题“But did he give up?”让学生意识到真正的英雄在直面命运的挑战时所展现出来的屡败屡战、永不言败的精神。紧接着,教师强调了作者对桑地亚哥这一角色立体且客观的描绘,使其成为普通人人性光辉的代表性,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其他角色的象征意义及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
Life connector组从文本与我、文本与其他文本、文本与现实世界三个角度联系生活,以孙悟空、乔布斯和学生本人直面挑战、坚韧不拔的奋斗故事为案例,生动诠释了小说主题——勇于克服困境、绝不向逆境低头的精神。在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后,其他学生也纷纷分享了所知道或所经历的类似故事,进一步加深了对小说核心主题的理解。
Cultural collector组从小说中体现的海洋文化、渔民生活和棒球文化三个角度切入,分析了中美文化差异。教师进一步补充了小说中出现的棒球明星迪马吉奥(DiMaggio)的信息,两者均展现了在重重困难面前不屈不挠、最终战胜逆境的坚韧精神,共同成为了“硬汉精神”的鲜明代表。
Questioner组提出关于英雄定义的问题,全班学生共同探讨,并达成了共识:桑地亚哥之所以被誉为英雄,并非因其战胜了鲨鱼,而是源于其身上所展现出的非凡勇气、不屈不挠的意志力及面对无数次挫败仍坚持不懈的硬汉精神。这一认识不仅回应了本堂课的核心理念,还巧妙地回归故事核心,重申了“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的崇高精神境界。The Old Man and the Sea整本书阅读项目组成果见图1和图2。
这一系列教学活动设计的核心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育学生的学术素养,包括提升他们对细节的捕捉能力、发展客观理性的分析能力、增强跨文化交流的敏感性与理解力,以及将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涵与现实世界相联结的深入思考。同时,这一过程有效地巩固了学生对文学作品七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深度融合。
(三)总结展示,汇聚学习成果(项目展示阶段)
在项目化学习的最后阶段,即读后展示课,学生将前几周的学习成果以模拟采访、戏剧表演、辩论、续写文章、演讲展示等多样化形式进行展示,这不仅是对其学习效果的检验,更是其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的一次全面展现。
模拟采访:Character analyst组分角色扮演,模拟了对小说主人公桑地亚哥、其他重要角色乃至海明威本人的深度访谈。在采访过程中,学生不仅再现了小说中的经典场景,还融入了自己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
戏剧表演:Summarizer组选取了小说中的高潮片段——老人与鲨鱼群的激烈搏斗。学生通过生动的表演展现对角色的理解和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将小说中的紧张氛围与情感张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辩论:Questioner组分成正、反两方,围绕小说的结尾悬念(桑地亚哥只是睡着了还是在睡梦中死去了)进行了一场辩论。学生联系小说中体现的主题思想、人物特征展现了敏锐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
续写文章:Passage picker组选择以小说的结尾为起点,续写桑地亚哥的故事。学生的续写作品充满了创意与想象,有的描绘了老人重振旗鼓、再次出海的新征程;有的则深入挖掘了老人的内心世界,描绘了他在孤独与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心路历程。
演讲展示:Life connector组以“勇气的力量:从The Old Man and the Sea到现实生活”为主题,展示了现实生活中“不向命运低头”的真实人物故事。Cultural collector组从文化比较的角度出发,以“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中展现的海洋文化解读”为题,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体系中海洋的象征意义,如古希腊神话中的海神崇拜、东亚文化中的渔猎智慧等,揭示了The Old Man and the Sea在海洋文化领域的独特贡献及其跨文化共鸣的可能性。
项目展示结束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评价与反馈活动。首先,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项目中的表现和不足;其次,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学习他人的优点,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投票的方式选出最佳项目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种全方位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不仅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了自己,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三、总结
通过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式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The Old Man and the Sea这部经典名著的丰富内涵和文学特色,还在团队合作、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符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要求,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上所述,基于项目化学习的主题式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未来研究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深远的意义,通过不断创新和实践,必将为提升学生英语语言能力、核心素养及综合素质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引用文献
陈素萍. 2015.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解构式英语小说阅读教学 [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0):27-31.
胡欲晓. 2021. 语言项目式学习在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实践探索——以英文小说Roll of Thunder,Hear My Cry读书分享会为例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5):37-42.
卢国华. 2020. 以项目化视域下的整本书阅读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1):28-33.
注:本文系广东省基础教育高中英语学科教研基地(东莞)项目“课程育人视角下高中英语教研活动课程化的区域实践”、广东省2023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重点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教研活动课程化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3ZQJK094)和广东省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项目(2024—2026年)专项课题(课题编号:BQW2024TGW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永大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