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家电少年”变“机械达人”!重庆交大“00后”学子自制道具机甲火爆网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23:04 1

摘要:重庆交通大学机械专业大四学生黄彦钧和他自制的道具机甲火了。9月29日,黄彦钧将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的可穿戴机甲道具录制成视频,发布在某社交平台,网友纷纷感叹“现实版钢铁侠照进生活”。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刘一叶

重庆交通大学机械专业大四学生黄彦钧和他自制的道具机甲火了。9月29日,黄彦钧将自己利用课余时间制作的可穿戴机甲道具录制成视频,发布在某社交平台,网友纷纷感叹“现实版钢铁侠照进生活”。

“这是我利用暑假期间做的道具机甲,打算国庆节带去成都参加漫展,让更多人分享机械设计的乐趣。”黄彦钧说。

黄彦钧和他自制的道具机甲。受访者供图

“贾维斯,检查机甲。”“所有系统常规运行。”

在黄彦钧发布的视频里,随着他的一声指令,机甲手臂的肘关节立即转动起来,紧接着,各部位装甲依次响应,自动开合。记者了解到,这套机甲不仅动作灵活,还能根据展示需要,加装烟雾、激光束等道具。

为何做道具机甲?“我上小学三四年级时,央视电影频道播出了电影《钢铁侠》,电影里主角靠自己制造的钢铁机甲脱离了险境,并化身为钢铁侠,我感觉特别神奇有趣,就有了自己动手造机甲的梦想,所以从小学开始我就在研究电子产品。”黄彦钧说。

从此,DVD光盘、旧电路板都成了黄彦钧的“宝藏”。他还经常去家附近的废品收购站淘旧电器、废零件,并把它们拆解、改装成激光笔、电蚊拍等,这让他成了学校有名的“拆家电少年”。

进入中学后,黄彦钧遇到了创新课老师张志荣。他推荐黄彦钧参加各类科技竞赛,还引导他系统学习三维建模、EDA工具等专业软件。黄彦钧说,老师的鼓励和引导,让他明白“创新不是瞎琢磨,而是有方法的探索”。

大学时,黄彦钧考入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学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始研究起了协同助力机器人。他自学了机器人学、电机学、计算机仿真等相关知识,在老师和家人的支持下,他和同伴设计研制出了一款“辅助行走机器人”,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

今年7月,刚结束大三课程设计的黄彦钧开始设计制作道具机甲。从绘制设计草图开始,他翻遍了国内外机甲爱好者论坛的作品,发现大多只做到头盔或局部装甲,全套且能活动的成品很少。他决心做一套更为完整、且关键部位能自动开合的全套机甲。

黄彦钧介绍,这套道具机甲是一套可穿戴装置,融合了机械结构、电子控制与AI技术。不同于传统影视道具依赖图形化软件的设计模式,黄彦钧选用了工业级参数化软件UGNX。为了让机甲穿戴轻便且动作流畅,他先在软件中构建机甲的三维模型,精确计算每个部件的尺寸、重量和连接方式,再反复在电脑上进行机械仿真和运动计算,模拟关节活动、装甲开合等动作,确保结构合理。

完成设计后,他通过3D打印技术,将设计好的模型转化为实体部件,再进行拼装,一次性成型。

为了让道具机甲具有对话功能,并且能够“听懂”指令,黄彦钧还将精简版的GPT大模型部署在RDKX5终端板上,并围绕语音控制功能编写了一系列算法,将语音指令与机甲的动作精准连接起来,并将系统设置为离线运行模式。经过反复调试和优化,这个道具机甲终于能稳定运行。

谈及未来规划,黄彦钧说,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赋予未来无限可能性。他将持续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探索未知领域。

来源:新重庆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