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门口停着保时捷,进去的不是地产商就是明星,连领导的秘书都常来。她站在店里喊一声“阿毛姐”,满屋子人都愿意应,饭桌上掀开的碗里,装的不是汤,是人情。桌边聊的也不是家常,是香港和内地的生意对接。那时候她可不是普通老板娘,是黄河路的“攒局人”,谁想搭关系、谈合作,都
毛玉萍新开的“繁花夜宴”饭店里,墙上贴满了和成龙、关之琳等明星富豪的旧照,可开业当天连个捧场的人都没有。
明星没来,富豪不见,连微信祝福都没几条,她对着镜头喊周正毅要当年被骗的楼,也没得到任何回应。
看着这满墙过去的风光,再看如今空荡的饭桌,总让人觉得,比起没人来,更让人唏嘘的是,她还停在过去的时代里,没发现世道早就变了。
二十年前的上海黄河路,可比现在热闹多了。那时候毛玉萍开的“阿毛炖品”,根本不是单纯卖汤的地方。
门口停着保时捷,进去的不是地产商就是明星,连领导的秘书都常来。她站在店里喊一声“阿毛姐”,满屋子人都愿意应,饭桌上掀开的碗里,装的不是汤,是人情。桌边聊的也不是家常,是香港和内地的生意对接。那时候她可不是普通老板娘,是黄河路的“攒局人”,谁想搭关系、谈合作,都得经过她的局,周正毅是她的靠山,可她自己也能把大佬们的事理得明明白白,没人敢小瞧。
那时候的黄河路,做生意不靠项目书,靠的是喝酒能喝到量、拼桌能说上话、送礼能送到心坎里。
毛玉萍就吃准了这套,成了那个时代的“风口人物”,连炖锅里熬的,都像是人脉和利益。
可现在再看“繁花夜宴”,完全是另一副样子。饭店没开在黄河路,其实就算开回去也没用,现在的黄河路早不是当年的权贵聚集地了。
开业当天,她穿得还是讲究,一身香奈儿,高跟鞋踩得响,可往里一看,大半张桌子都空着,连剪彩的人都凑不齐。
墙上的旧照贴得密密麻麻,成龙搂着她笑,梁朝伟站在旁边,照片修得光鲜亮丽,可越看越像“过去的遗照”。
那些人当年愿意和她合影,是因为她有利用价值,现在她从资产变成了负债,美高梅去年还在处理她的破产资产,谁还愿意来捧场?
她对着镜头提当年的事,说周正毅用感情骗走了她上海伦敦广场的楼,那可是值好几个亿的地段。
可周正毅那边连个声音都没有,别说亲自来,连手下人都没派一个,当年好得像一家人的关系,现在连句回应都吝啬。
店里的炖锅还是当年的样子,她还是守在后厨,可再也熬不出当年的“人脉汤”了,现在没人靠饭局拉关系了,大家都用社交软件谈合作,看大数据找项目,谁还愿意坐下来喝一碗“人情汤”?
她大概是想借《繁花》的热度,毕竟网上都说她是“玲子”的原型,饭店名字里带“繁花”,也是想蹭一波怀旧风。
可大家怀念的不是她这个人,是那个时代的“热闹劲儿”,机会多,人情味浓,可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繁花》里的场景是搭出来的梦,她却想把自己的现实往梦里塞,结果只能是撞得头破血流。
开业当天直播间里有人说“看着她守着空店,有点可怜”,可更多人觉得,她只是没明白:那个靠饭局吃饭的时代,早就过去了。
“繁花夜宴”开业冷清的事传开后,评论区吵翻了。有人觉得毛玉萍可怜:一把年纪了还想靠开店自救,抱着过去的人脉不放,可时代不赏饭吃,再努力也没用,“她只是没跟上变化,不算做错什么”。
但也有人觉得她活该:“当年她靠的就是饭局人脉,不是真本事,现在没了利用价值被人抛弃,本来就是现实”,甚至有人说“满墙旧照就是在消费过去,没人来才是真清醒”。
还有人说,她要是不蹭《繁花》的热度,不开这种“怀旧饭店”,会不会好一点?有人说“怀旧得找对方向,大家怀念的是时代感,不是她的旧人脉”,也有人觉得“就算换个名字,她的玩法也过时了,靠旧照片拉不来客人”。
说到底,她的落寞里,有时代变迁的必然,也有自己不肯放手的执念。你觉得毛玉萍现在的处境怎样?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咪蒙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