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系统测试、BUG处理、数据整理、数据导入、流程确认、人员培训、应急预案、数据备份……看似已经一切就绪,成竹在胸,其实,谁心里也没底,不知道即将到来的系统切换是涓涓细流水到渠成,还是疾风暴雨排山倒海。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快十年了,但老兵仍然能记起2016年底ERP上线时的手忙脚乱。
系统测试、BUG处理、数据整理、数据导入、流程确认、人员培训、应急预案、数据备份……看似已经一切就绪,成竹在胸,其实,谁心里也没底,不知道即将到来的系统切换是涓涓细流水到渠成,还是疾风暴雨排山倒海。
2016年11月,先是SD、PS以及PP等模块上线,系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不太大,很快就解决了;12月初,MM模块上线;2017年元月,FI/CO模块上线,铺天盖地的问题扑面而来,有物料编码错误、BOM错误、SD的交付件顶层物料码与BOM的顶层码不一致,物料的暂估价错误……原材料发货单开不出来发不出去,物料不能齐套,生产订单与实际数量不一致导致现场停工……一系列的问题排山倒海一股脑袭来,厚厚的“部门墙”让人焦头烂额心力交瘁,每日下班前的碰头会成了吵架会,大家的脾气都变得很大。
那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难忘时光。
很多年之后,和同行聊起来的时候,突然发现,大家都差不多,在ERP上线初期的那段日子,都是一段难挨的日子,都是手忙脚乱顾此失彼,问题一大堆。真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那么,怎么才能顺利度过ERP上线之初的“阵痛期”呢?
老兵想了想,感觉还是有总结的必要,愿意把自己当年踩过的坑,栽过的跤,受过的罪,咽下的泪,奉献出来,与同行们共享。
多年之后,如今回想起来,坦率地说,ERP上线初期的“阵痛期”是几乎所有实施ERP的企业都会经历的阶段。顺利度过这个时期,不仅关乎项目的短期成功,更决定了ERP系统能否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而不是一个昂贵的摆设。
那么,如何才能顺利地度过“阵痛期”呢?老兵以为,应该从思想应对、重点行动,关键角色等三个方面重点把握。
第一,思想应对。
教员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克敌制胜的宝贵哲学经验:“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个放在应对ERP上线上一点儿也不违和,要从上到下统一思想:“阵痛”是正常的,是变革的必然代价。
首先,阵痛的本质是“变革的阻力。”ERP上线不是简单的软件更换,而是对现有业务流程、工作习惯、甚至权力结构的重塑,员工需要适应新的操作、新的流程、新的协作方式,产生不适和抵触是人性使然。所以,“阵痛”是必然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是任何一家企业在ERP、PLM、MES等信息系统上线之初都会遇到的。
其次,要合理设置“期望预期。”在上线启动会上,甲方的项目经理要明白无误地告诉高层领导、部门领导、关键用户以及所有操作者,上线初期会出现效率暂时下降、错误增多、工作量增加等情况,这不是系统的失败,而是磨合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设定一个合理的“稳定期”预期,一般在1-3个月左右,让大家有心理准备。
再次,要合理设置“上线目标。”上线初期不要追求完美。首要目标是确保所有关键业务,如接单、采购、生产、发货、收款等,能在新系统中“跑起来”,也就是常说的“先跑通,再优化”。数据的100%准确和流程的极致优化,是稳定期之后的工作。
第二,重点行动。
教员曾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讲到:“必须注意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上有胜利之把握。”打仗和ERP上线,其实都是一样的,都需要认真筹划、统筹协调,分阶段、有重点地应对。
以老兵的经验教训,可以将ERP上线分为“上线前”“上线时刻”“上线后初期”三个阶段来采取行动。
“上线前”的重点行动是打好基础,备足“弹药”。在这个阶段,准备工作越充分,阵痛越轻微。
首先,开展最终用户的培训。这个越充分越好。培训要分层进行:对领导进行概念和报表培训;对关键用户进行深度流程和系统配置培训;对最终操作员进行“傻瓜式”“场景化”的操作培训。另外,不能光培训,还得上机练习,安排多轮模拟操作。使用真实业务数据搭建测试环境,让员工完成一套从创建销售订单到收款闭环的完整业务流程。培训后要有简单的考核,确保员工掌握了基本操作才能上岗。
其次,数据准备要万无一失。ERP的数据分为两种,一种是静态数据,一种是动态数据。静态数据如物料、客户、供应商、BOM等基础数据必须经过多轮清洗、核对和确认。责任到人,谁录入,谁负责;动态数据如库存期初数据、未结订单、未结应收应付等,要选择一個财务截至点,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建议在上线前进行库存盘点,做到账实相符。
再次,建立强有力的上线支持团队。成立“战时指挥部”:由项目经理、IT负责人、各部门关键用户、实施顾问组成。明确支持渠道:建立清晰的支持流程,例如:操作问题 → 部门关键用户 → IT支持员 → 实施顾问,保证问题能快速响应。准备“救火”手册:将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整理成简易的文档,方便员工随时查阅。
“上线时刻”的重点工作是选择平稳的切换策略,集中攻坚。在这个阶段,要感于拍板,全员备战。
一般地,ERP上线有两种策略。一种是并行策略:新旧系统并行运行一段时间。优点是安全,缺点是工作量翻倍,员工疲惫,且容易依赖旧系统。另一种是直接切换:在某个时间点直接停用旧系统,所有业务在新系统中进行。阵痛强烈但短暂,能迫使团队快速适应。这是目前的主流做法。老兵推荐第二种策略,原因很简单:快刀斩乱麻,长痛不如短痛。
上线伊始,核心团队和顾问必须全员现场支持,随时解决突发问题。管理层,尤其是最高领导者,要亲自督战,显示决心,并及时决策。另外,遇到问题不要慌乱,更不能互相埋怨,要理解支持,补台而不拆台。
“上线后初期”的重点工作是快速相应,持续优化。这是真正的“阵痛”高发期,尤其要注意“疏导”而非“压制”。
首先,建立高效的问题响应机制。每天早上的15分钟,核心团队快速同步前一天遇到的问题、解决进展和当日重点,问题不过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级处理,P0级:系统崩溃、业务停止;P1级:严重影响业务效率;P2级:一般操作问题。优先集中资源解决P0和P1问题。
其次,加强引导与激励。对于员工的操作错误,首先要帮助其解决问题,而不是追究责任,营造“敢于提问、不怕犯错”的氛围。及时表扬和奖励那些快速适应、积极帮助同事的员工。上线初期,可以考虑适当调整绩效考核指标,或临时增加人手,帮助业务部门度过最艰难的时期。
再次,开展数据校验与流程微调。上线初期,每天将ERP系统中的关键数据,如订单、库存、现金等与实际情况进行核对,及时发现并纠正数据错误。建立渠道收集员工对流程和系统的改进建议。但切记,在稳定之前,不要轻易进行大的流程变更和系统修改,先固化再优化。
第三,关键角色。
教员说过:“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在ERP上线这件事儿上,也是一样,要发动群众,全民参与。
对于ERP来说,高层管理者、项目经理、实施顾问以及一线操作者,都是关键角色,都要发动起来。
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他们是”定海神针“,需要展现坚定的支持态度,提供资源,解决跨部门冲突,并在员工抱怨时保持定力,推动前进。
对于项目经理来说,他们是“前线总指挥”,需要7x24小时待命,协调资源,决策技术方案,管理问题清单,并向管理层汇报进展。
对于实施顾问来说,他们是“专家外援”,提供技术支持和最佳实践指导,帮助诊断和解决复杂问题。
对于一线操作者来说,他们是“系统的最终使用者”,需要保持开放的学习心态,积极反馈问题,耐心适应新的工作方式。
总而言之,ERP上线的“阵痛期”是一个短暂的、可控的管理过程。只要战略上重视,战术上得当,完全可以将阵痛转化为团队凝聚力和管理提升的契机,最终成功驾驭ERP系统,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飞跃。
来源:长稔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