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种蒜看似简单,但“种是基础,管是关键”。许多新手种下蒜种便放任不管,最终导致出苗不齐、蒜头瘦小,甚至冻死苗。播种后的7天,是决定大蒜高产的第一道生命线。
种蒜看似简单,但“种是基础,管是关键”。许多新手种下蒜种便放任不管,最终导致出苗不齐、蒜头瘦小,甚至冻死苗。播种后的7天,是决定大蒜高产的第一道生命线。
秋分至寒露,正是北方“蒜白”们忙碌的时节。大蒜种子已经入土,是不是就可以坐等来年收成了?千万别!这播种后的7天,被老农视为“黄金管理期”,那些你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恰恰决定了来年蒜头的大小和产量。
今天就给大家揭秘这3件关键农活,种蒜的您一定要看仔细了!
01 浇好“催芽水”,出苗齐又壮
大蒜播种后,最先迎来的是发芽出苗期。此时的管理目标只有一个:为蒜瓣萌发创造最佳环境,确保苗齐、苗壮。
关键操作:浇透“催芽水”
播种后应立即浇一次透水,俗称“催芽水”。此次浇水能促使蒜瓣与土壤紧密接触,吸收充足水分,顺利生根发芽。
原则是:小水慢灌,浇透不积水。若浇水过大,易导致土壤板结、蒜种缺氧腐烂;若土壤过干,则出苗延迟、参差不齐。
农技小贴士:可采取沟灌或滴灌方式,避免大水漫灌。浇水后地表稍干时,可轻耙表土,打破板结,助苗破土。
有经验的蒜农常说:“浇水不看天,出苗不一般”。这第一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直接决定了你的蒜田出苗率是否能达到九成以上。
02 封杀杂草,除早除小
浇水后土壤湿润,杂草也随之萌发。如果不及时处理,这些杂草将与蒜苗争夺养分,影响幼苗生长。
最佳时机:浇水后2-3天
可在浇水后2-3天,亩用33%二甲戊灵乳油150毫升兑水均匀喷雾,进行土壤封闭处理,有效控制杂草基数,减轻后期管理压力。
注意:喷药后不要翻动土壤,以免破坏药膜。
人工除草辅助:对于有地膜覆盖的蒜田,杂草危害主要在春节后,因有地膜覆盖,可靠人工灭草。方法是用粗铁条或8mm钢筋折“7”字型小沟,将地膜破小口铲除小草苗。
老农有句话说的好:“杂草小时候不管,长大就难办”。在杂草刚萌芽时就进行处理,事半功倍,能为整个生长周期节省大量劳力。
03 破膜放苗,及时又细心
对于覆膜种植的大蒜,播后7天内还有一个关键环节——破膜放苗。
最佳时机:蒜芽刚破土
当蒜芽刚破土时,要及时把地膜捅破,使苗露出膜外。一般利用早晨或傍晚,气温低、地膜弹性小时用新扫帚轻拍地膜或用竹耙须进行轻耧。
破膜技巧:
· 破孔不宜过大,以幼苗能露出为宜
· 动作要轻,避免损伤嫩苗
· 遇到土壤板结时可轻耙表土,助苗破土
切记:“放苗不过夜,过夜苗受损”。及时放苗可以避免膜内高温灼伤嫩苗,确保每棵苗都能正常生长。
科学管理,决胜千里
除了这3件“不起眼”的农活,大蒜出苗后的管理同样重要。当大蒜出苗率达到70%左右,管理重点转为促进根系深扎、培育冬前壮苗。
壮苗标准:叶片数4-5片,假茎粗壮,根系发达。
水肥管理:“促”与“控”结合
· 适时追提苗肥:出苗后15-20天,可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5-8公斤或高氮复合肥10公斤,促进幼苗早期生长。
· 控水蹲苗:施肥后,若非特别干旱,应适当控水15-20天,促进根系向下深扎,增强抗逆性。原则是“地不干不浇”。
中耕松土:保墒增温促根
每次浇水或雨后,待地表稍干时,应及时进行中耕松土。深度以2-3厘米为宜,避免伤根。中耕能有效破除板结,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地温,改善根系生长环境。
结语
大蒜种植,“三分种,七分管”。从播种到越冬前的精细管理,如同为高产大厦打下坚实地基。每一个环节都关乎最终的产量与品质。
播后7天这3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浇好催芽水、封杀杂草、及时放苗,实则是决定大蒜高产的关键。希望这些接地气的管理技巧,能帮助各位“蒜白”们科学种蒜,迎来明年初夏的蒜头满仓!
莫道农活小,疏忽大事了。精心管理这七天,来年蒜头大如拳。各位蒜农朋友,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来源:小周农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