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电影展举办大师对话 探讨电影节作为艺术教育平台的价值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9 20:48 1

摘要:在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期间,一场以“电影节,一种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大师对话成功举办。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谢飞、美国电影学者理查德·佩尼亚与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展开深入对谈,共同探讨电影节在艺术传播与公众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期间,一场以“电影节,一种艺术教育”为主题的大师对话成功举办。北京电影学院教授谢飞、美国电影学者理查德·佩尼亚与中国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沙丹展开深入对谈,共同探讨电影节在艺术传播与公众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理查德·佩尼亚结合自身担任纽约电影节选片委员会主席25年的经历,阐述了电影节作为艺术教育平台的核心价值。他指出,电影节不仅是发现优秀作品的窗口,更是培养观众审美、推动电影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策展人应当坚持引领观众,而非一味迎合,”佩尼亚强调,“电影节的使命在于让观众接触到商业影院之外更具艺术价值的作品,这种教育效果可能在五年、十年后才能真正显现。”

谢飞教授从中国电影教育实践出发,分享了北京电影学院国际学生影视作品展(ISIFVF)连续举办24届的经验。他提出,学生影展是课堂之外最有效的电影教育方式之一,通过观摩全球同龄人的创作,学生能够直观了解国际电影教育的前沿动态。谢飞特别强调,在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影人应当“热情拥抱融媒体的洪流”,推动电影节与网络平台深度融合,拓展视听内容的传播边界。

对话中,三位专家对平遥国际电影展九年来的实践给予高度评价。谢飞认为,平遥影展聚焦新导演处女作、设置院校短片竞赛等举措,为青年电影人提供了重要平台。佩尼亚则表示,平遥影展以其独特的定位和高质量的选片,已成为国际影坛发现华语新锐电影的重要窗口。

面对短视频平台对观众观影习惯的影响,专家们也提出了各自的思考。佩尼亚表达了对“电影抖音化”趋势的关切,同时肯定平遥影展设立短剧单元的前瞻性。谢飞则指出,电影节应当以更开放的姿态接纳多元形态的视听内容,在保持艺术追求的同时,推动“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平衡发展。

沙丹在总结中表示,电影节作为电影文化生态中的重要环节,既要坚守艺术标准,也要与时俱进,通过创新策展理念和活动形式,更好地发挥其艺术教育功能。

本届平遥电影展通过此类深度对话,不仅为行业专家提供了交流平台,也为中国电影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考,彰显了中国电影文化建设的开放性与前瞻性。(杜利勇)

图片由组委会提供

来源:杜利勇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