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一夜暴涨3000亿!马云这3步“险棋”,终于赌出了转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17:59 1

摘要:前几天刷股市动态,突然看到阿里港股单日涨了12%,市值一下多了3000亿港元,身边买了阿里股票的同事直呼“终于等到这一天”。想起前两年阿里股价跌跌不休时,不少人说“马云的时代过去了”,结果这波暴涨,直接把“唱衰”的声音压了下去。

前几天刷股市动态,突然看到阿里港股单日涨了12%,市值一下多了3000亿港元,身边买了阿里股票的同事直呼“终于等到这一天”。想起前两年阿里股价跌跌不休时,不少人说“马云的时代过去了”,结果这波暴涨,直接把“唱衰”的声音压了下去。

今天不聊复杂的财报术语,就用大白话跟大家唠唠:阿里这3000亿市值不是凭空涨的,而是马云这两年悄悄走的3步“险棋”,每一步都踩中了市场的需求。更关键的是,这波上涨是“昙花一现”,还是阿里真的稳住了?

先把暴涨的“导火索”说清楚,不是运气好。

10月18号阿里发布2025财年二季度财报,数据一出来,资本市场直接沸腾了:营收2286亿元,同比涨8%;净利润(非公认会计准则)680亿元,同比涨12%,尤其是核心的电商和云计算,增速都超了市场预期。

更让投资者安心的是,阿里还宣布了15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简单说就是公司自己掏钱买股票,这相当于给市场递了颗“定心丸”,说明阿里不仅有钱,还觉得自己的股价被低估了。财报一出,高盛、摩根士丹利这些投行纷纷上调阿里目标价,港股、美股的阿里股票跟着一路飘红,一夜就把3000亿市值涨了回来。

但老股民都知道,股市里的“爆发”从来不是突然的,阿里这波涨势,其实是马云这两年在3个方向上“赌对了”,每一步都在为今天铺路。

第一步险棋:电商不拼低价拼“帮商家省钱”,淘天集团先“回血”

前几年阿里电商总被说“被拼多多、抖音抢生意”,但这两年淘天集团悄悄换了打法——不再盯着“低价内卷”,而是帮商家降成本、提效率,反而留住了不少商家。

最明显的是淘特(原淘宝特价版),专门做“源头直供”,让农户、工厂直接对接消费者。商家不用花大价钱投广告,靠“工厂直供”“产地直发”的标签就能获得流量。财报里说,淘特的年度活跃买家已经超3亿,商家复购率涨了20%。我老家开针织厂的表哥,以前在淘宝开店,一半利润要投广告,现在入驻淘特,每月能多卖6000多件毛衣,广告成本还降了三分之二,他说“现在终于不用靠低价亏本赚吆喝了”。

还有淘宝的“逛逛”和直播,现在成了中小商家的“流量宝库”。商家拍点产品制作的短视频、直播讲讲使用细节,不用花钱就能吸引客户。财报显示,淘宝直播的GMV(成交总额)同比涨了18%,有个卖手工皮具的朋友,以前每月卖不到100件,现在靠直播,每月能卖500多件,还积累了不少回头客。这种“帮商家赚钱”的模式,比单纯拼低价更持久,也让淘天集团的营收稳住了增长。

第二步险棋:阿里云不“卖服务器”,改做企业“数字化管家”

以前阿里云总被贴上“靠给互联网公司卖服务器赚钱”的标签,但这两年马云一直强调“阿里云要做企业的数字化助手”,现在终于有了成效。

现在的阿里云,不再只提供存储、计算这些基础服务,而是帮企业做全链路的数字化改造。比如给汽车厂做“智能工厂”,用AI优化生产流程,让产能提了15%;给超市做“数字供应链”,通过大数据预测销量,库存周转速度快了20%。财报里显示,阿里云营收同比涨10%,其中来自制造、零售等传统行业的收入占比超60%,不再依赖互联网客户。

我朋友在杭州开了家做汽车零部件的工厂,去年用了阿里云的“智能质检系统”,以前靠10个工人手工检查零件,每天要加班,还总出错;现在AI自动检测,准确率从95%提到99%,人工成本降了一半,他说“这钱花得比买服务器值多了”。这种“能帮企业降本增效”的服务,让阿里云在云计算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强,成了阿里的“第二增长曲线”。

第三步险棋:拆分业务“各自打仗”,不再靠集团“大包大揽”

去年阿里宣布“拆分六大业务集团”时,不少人质疑“这么大的公司拆了会不会散架”,但现在看,这个决定赌对了——每个业务都有了自己的决策权,反应更快,也更敢创新。

比如菜鸟集团,拆分后独立融资,今年还成功上市,现在重点做“全球物流网络”,在海外建了不少仓储中心。我表姐做跨境电商,以前把货卖到欧洲要20天,现在用菜鸟的“海外仓”,3天就能送到客户手里,销量涨了40%,她说“现在不用再担心物流慢丢客户了”。财报里显示,菜鸟营收同比涨25%,国际物流订单量涨了30%,成了阿里增长最快的业务之一。

还有本地生活集团(饿了么+高德),拆分后更聚焦“即时零售”。饿了么不只是送外卖,还送超市商品、药品,30分钟就能送达;高德地图也加了“到店消费”功能,用户搜餐厅时能直接领优惠券、订座。两者联动后,本地生活的营收同比涨15%,不再是以前“拖后腿”的业务。这种“拆分后各自发力”的模式,让阿里不再只靠电商“单打独斗”,多业务一起增长,抗风险能力也强了。

可能有人会问:阿里这波涨完,还能继续涨吗?

其实资本市场看的不只是短期财报,更是长期增长的潜力。阿里这波上涨,核心是投资者看到了“转型的成效”——从靠流量赚钱,变成靠技术、服务赚钱;从集团“一刀切”,变成业务“灵活应变”。但挑战也不少,比如电商还要应对拼多多、抖音的竞争,云计算要跟华为云、腾讯云抢市场,这些都需要阿里继续拿出新办法。

不过话说回来,马云这两年的布局,确实让阿里慢慢走出了前几年的“低谷”。以前大家总说“阿里老了,跟不上新趋势了”,但现在看,只要敢调整、敢创新,哪怕是大公司,也能重新找到增长的节奏。

最后想跟大家聊聊:你平时用阿里的产品多吗?比如淘宝买东西、用饿了么点外卖、靠菜鸟寄快递?你觉得阿里这波转型能一直稳下去吗?如果是你,会看好阿里接下来的发展吗?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也让更多人看懂这3000亿暴涨背后的门道。

注:文中数据来自阿里巴巴集团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及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报告,案例来自受访者真实经历。

来源:小陈讲社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