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因公殉职17年,清明节母亲去给他扫墓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7:52 1

摘要:“又是一年清明了。”王兰喃喃自语,声音在空荡的房间里显得异常孤寂。

“你去缉毒队就别认我这个妈!”王兰的话像刀子一样刺向儿子。

张志强摔门而出的背影,成了她最后的记忆。

“妈,我不会改变主意的。”这是他最后的话语。

三个月后,那个电话改变了一切。

十七年过去,每到清明,王兰都独自前往墓园。

没想到今年,一个熟悉的声音会从背后响起,让她的世界再次崩塌。

01

阴雨连绵的清明节前夜,窗外的雨滴敲打着玻璃,发出细碎的声响。

王兰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手里捧着一个旧相册。

相册里,儿子张志强的笑脸永远停留在二十六岁。

“又是一年清明了。”王兰喃喃自语,声音在空荡的房间里显得异常孤寂。

十七年了,她的生活仿佛在那个接到噩耗的清晨就已经停止。

她翻开相册,一张张照片记录着儿子的成长:第一天上学、中学毕业、警校入学照、穿上警服的英姿。

最后一张是张志强穿着崭新警服的照片,胸前的警徽闪闪发亮,眼神中满含着对未来的憧憬。

王兰的手指轻轻抚过照片,仿佛这样就能触摸到儿子的脸庞。

“志强,明天妈又要去看你了。”她对着照片轻声说,就像儿子还活着一样。

放下相册,王兰起身走向厨房,开始准备明天要带的祭品。

十七年来,这些东西从未变过:一瓶儿子最爱喝的二锅头,几个热腾腾的肉包子,还有一束白菊花。

她的动作很慢,但很仔细,仿佛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仪式。

包子要一个个用油纸包好,以保持温度;酒瓶要擦拭干净,不能有一丝灰尘。

这些细节,在外人看来或许有些过分,但对王兰来说,这是与儿子沟通的唯一方式。

夜深了,雨还在下,王兰却没有一丝睡意。

她坐在窗前,望着雨中模糊的街景,思绪飘回到十七年前。

如果那天她没有说那些话,如果她支持了儿子的选择,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这个问题,她已经问了自己无数次,却永远得不到答案。

02

清晨,一阵敲门声打断了王兰的思绪。

她开门,看见邻居李大姐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

“老王,趁热喝了吧。”李大姐递过汤碗,眼中满是关切,“今天又要去看志强?”

王兰点点头,接过汤碗:“谢谢你,大姐。”

“都十七年了,你也该放下了。”李大姐叹了口气,“志强走了,你还活着呢。”

王兰低头喝汤,没有回应这句话。

“我听说你前两天又去医院了?”李大姐试探着问道。

“没什么,就是老毛病又犯了。”王兰轻描淡写地说。

“你这身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李大姐担忧地说,“要不,我今天陪你去吧?”

王兰摇摇头:“不用了,我自己去习惯了。这么多年,都是我一个人去的。”

李大姐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拍了拍王兰的肩膀:“那你多穿点,天气预报说今天可能有雨。”

送走李大姐,王兰继续收拾着要带的东西。

房子里很安静,只有挂钟的滴答声在提醒着时间的流逝。

十七年来,她的生活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每天早起,做简单的家务,看看电视,偶尔出去买些生活必需品。

墙上的日历被她划掉一天又一天,仿佛只是为了等待每年的这一天。

有时候,她会站在儿子的房间门口,隔着门回忆儿子生前的样子。

房间里的一切都保持原样,床铺整齐,书桌上的笔记本还摊开着,仿佛主人只是暂时离开。

王兰很少进入这个房间,但她每周都会轻轻擦去房间里的灰尘。

这个房间,是她和儿子之间唯一的联系,也是她坚持生活下去的理由。

她想,只要她还活着,就有人记得张志强,记得那个英勇牺牲的年轻警察。

03

收拾好东西,王兰坐在沙发上休息,目光再次落在相册上。

她翻到了张志强警校毕业的那张照片,回忆瞬间涌上心头。

那是一个秋日的黄昏,张志强刚从警校毕业回家,穿着崭新的警服,神采奕奕。

“妈,给我拍张照吧!我要把这一刻记录下来。”张志强兴奋地说。

王兰拿起相机,透过镜头看着儿子,心中既骄傲又担忧。

“咔嚓”一声,定格了儿子最灿烂的笑容。

“妈,我有个决定要告诉你。”拍完照后,张志强的表情变得严肃起来。

“什么决定?”王兰放下相机,隐约感到不安。

“我申请去缉毒队了。”张志强直视着母亲的眼睛,语气坚定。

王兰的心猛地一沉:“缉毒队?那是最危险的部门!”

“正因为危险,才更需要有人去做啊。”张志强说,眼中闪烁着理想的光芒。

“不行!”王兰斩钉截铁地说,“你刚毕业,先去派出所锻炼几年。”

“妈,我不是为了安全才当警察的。”张志强的声音开始激动,“我想做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命都没了还谈什么意义!”王兰也提高了声调。

“妈,您不能总是这样控制我的人生!”张志强双手握拳,“我已经长大了,有权利做自己的选择!”

“在我眼里,你永远都是个孩子!”王兰的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我不允许你去送死!”

“我不是去送死,我是去做我认为对的事!”张志强的眼中闪烁着泪光。

争吵越来越激烈,最终王兰说出了那句后悔终生的话:

“你要去缉毒队,就别认我这个妈!”

话一出口,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

张志强的脸色变得苍白,眼中的光彩瞬间消失。

他沉默了片刻,转身走向自己的房间。

十分钟后,他提着行李箱出现在客厅。

“妈,我走了。”他的声音平静得可怕,“希望有一天您能理解我的选择。”

王兰僵在原地,没有挽留,也没有道别。

她以为儿子会回来,以为他们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和好。

但三个月后,那个噩耗改变了一切。

张志强在一次缉毒行动中英勇牺牲,年仅二十六岁。

当电话里传来这个消息时,王兰瘫坐在地上,整个世界在她眼前崩塌。

她最后对儿子说的话,竟然是让他别认她这个妈。

这成了她十七年来最大的痛,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

04

清明节这天,王兰早早就出了门。

手里提着装有祭品的袋子,她站在公交站台等车。

从家到墓园有二十多公里,她选择坐公交车,这已成为十七年的习惯。

虽然她有些积蓄,完全可以打车,但这段路程仿佛成了祭奠的一部分。

公交车来了,王兰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车上人不多,大多是和她年纪相仿的老人,也许也是去祭奠亲人的。

车子驶出小区,进入主干道,王兰看着窗外熟悉的景色,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

“师傅,前面怎么堵车了?”一位乘客问道。

“前面修路,得绕道走。”司机回答。

王兰皱了皱眉,她不喜欢计划外的变化。

十七年来,她走的都是同一条路,就像一种仪式,不容打破。

车子开始绕行,窗外的景色变得陌生。

路过一所小学时,正值课间,操场上满是奔跑的孩子。

王兰看着那些活泼的身影,想起了张志强小时候。

那时的他,是个调皮的小男孩,总是让她操心不已。

有一次,六岁的张志强为了捉蝴蝶,一个人跑到小区后面的空地上。

王兰找了整个下午,最后在一棵大树下找到了他,衣服脏兮兮的,手里却捧着一只漂亮的蝴蝶。

“妈,你看!”他兴奋地喊道,眼睛亮晶晶的,“我抓到了!”

王兰既生气又心疼,蹲下身检查他有没有受伤。

“下次不许一个人跑这么远!”她严厉地说,但语气中已带着心疼。

“那蝴蝶会飞走的。”小志强撅着嘴说。

回家的路上,王兰紧紧牵着儿子的手,生怕他再次走丢。

而现在,再也没有人需要她牵着了。

公交车继续在陌生的路上行驶,王兰看了看手表,已经比平时晚了半个小时。

“志强会等我的。”她在心里对自己说。

随着车子颠簸,王兰的思绪又回到了那个悲痛的日子。

张志强的葬礼上,她如同行尸走肉,看着儿子的照片被摆在灵堂中央。

战友们轮流上前致敬,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悲痛。

但王兰知道,没有人比她更痛苦。

不仅因为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更因为那句再也无法收回的绝情话。

公交车终于到站,王兰下车,看了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两点。

比往年晚了整整一个小时,这让她有些焦虑。

她加快脚步,朝着墓园的方向走去。

05

走进墓园,王兰沿着熟悉的小径前行。

远远地,她就看到了那块黑色的墓碑,上面刻着“张志强之墓”几个金字。

但今天有些不同——墓碑前放着一束鲜花,是白色的百合。

花很新鲜,显然是刚刚放上去的。

王兰停下脚步,心中升起一阵疑惑。

这十七年来,从来没有人来过这里,至少她来的时候从未见过其他人。

那么,这束花是谁放的呢?

她加快脚步走到墓前,仔细观察着那束百合花。

花很新鲜,甚至还带着露珠,说明放置的时间不久。

花束上没有卡片,没有任何说明,就这样静静地躺在墓碑前。

“志强,有人来看你了。”王兰轻声说道,“妈不知道是谁,但妈很高兴,说明还有人记得你。”

她小心地把自己带来的白菊花放在百合花旁边,然后开始按照十七年不变的仪式进行祭扫。

先是清理墓碑周围的杂草,然后用毛巾仔细擦拭墓碑,最后摆放祭品。

王兰注意到墓碑已经被人清理过,上面几乎没有灰尘。

这更加证实了有人在她之前来过这里。

“是你的战友吗?”她一边擦拭一边问道,“妈很抱歉,从来不知道还有人惦记着你。”

擦完墓碑,王兰跪在墓前,打开带来的二锅头,先在地上倒了一些。

“志强,妈又来看你了。”她说道,声音有些颤抖,“今天来晚了,路上堵车了,你不会怪妈的,对吧?”

风轻轻吹过,似乎在回应她的话。

王兰拿出包子,一个个摆在墓前的供品盘里。

“这是你最爱吃的三鲜馅的。”她说道,“妈特意去你小时候最爱去的那家包子铺买的。”

摆好包子,她又给自己倒了半杯酒,一饮而尽。

酒很烈,辣得她眼睛都红了,但她知道,这是儿子最喜欢的味道。

06

“志强,妈想你。”王兰的声音开始哽咽,“妈这一年过得还行,身体还算健康。”

她拿出手帕擦了擦眼角的泪水,继续说道:

“就是上个月心脏不舒服,去医院看了一回。”

“医生说没什么大碍,让妈注意休息,少操心。”

“可妈怎么能不操心呢?每天想起你,心里就像刀绞一样疼。”

风渐渐大了,吹得墓园里的树叶沙沙作响。

王兰像是找到了倾诉的对象,开始讲述这一年来发生的事情。

邻居李大姐的孙子考上了大学,街角的老杨头去世了,小区又新开了一家超市。

这些琐碎的日常,是她和儿子分享生活的方式。

说着说着,王兰的情绪渐渐激动起来。

“志强,妈真的很后悔,真的很后悔当初说那些话。”她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

“如果妈当初支持你,你是不是就不会那么执着地证明自己?”

“如果妈当初送你一程,是不是就能和你多说几句话?”

眼泪如雨下,滴落在墓前的土地上。

王兰跪在那里,整个人都在颤抖,十七年来积压的情感终于找到了出口。

“你知道吗?你牺牲的那天,妈接到电话的时候,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

“如果当初我支持你,你会不会更加小心?会不会还活着?”

她哭着说道,“妈这些年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一直在后悔。”

春风依然在吹,但似乎比刚才温柔了一些。

墓园里很安静,只有王兰的哭声在回荡。

“妈真的很想你,想听你叫妈,想看你穿警服的样子,想尝尝你做的可怕的饭菜。”

她继续说道,“有时候妈会想,如果你还活着,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可能已经结婚了,可能已经有了孩子,可能已经当上了警察局长。”

她伸出手,轻抚着墓碑上儿子的照片。

照片中的张志强还是那么年轻,那么意气风发,仿佛时间在这里停止了流逝。

“但是妈知道,你不后悔。”王兰的声音渐渐平静下来。

“因为你是个英雄,你救了很多人。妈为你骄傲,真的为你骄傲。”

她擦干眼泪,站起身来,准备完成最后的祭奠仪式。

07

王兰开始收拾祭品,准备离开。

时间已经不早,她想在天黑前回到家。

就在她弯腰拿起空酒瓶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一个声音。

“妈。”

那声音如此清晰,如此熟悉,让王兰的身体瞬间僵住。

手中的酒瓶滑落,摔在地上,发出清脆的碎裂声。

这声音,像极了张志强叫她时的声音。

她不敢回头,甚至不敢呼吸,生怕这只是自己的幻觉。

“妈。”那声音又一次响起,更加清晰。

王兰的心剧烈跳动着,她慢慢转过身,眼前的人让她顿时崩溃。

他穿着深色夹克,身材高大,年约四十,眼睛红红的,似乎刚刚哭过。

“你……”王兰的声音颤抖着,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

那个男子向前迈了一步,神情复杂:“王阿姨,不,妈……我是林海。”

“林海?”王兰重复着这个名字,思索着在哪里听过。

“我是志强的战友,我们一起在缉毒队工作。”男子说道,声音低沉。

王兰突然记起来了,张志强牺牲后的葬礼上,有人提到过这个名字。

但她当时沉浸在悲痛中,根本没有注意。

“你……为什么叫我妈?”王兰问道,声音还在颤抖。

林海的眼睛湿润了:“因为志强生前总是这样告诉我,如果见到您,就叫您妈。”

王兰望着眼前的男子,不知道该相信还是怀疑。

“是你放的花?”她指着墓前的百合花问道。

林海点点头:“我每年都来,只是从来没有赶上您。”

08

王兰盯着林海,不确定是否应该相信他。

“你认识我?”她谨慎地问道。

林海露出一个苦涩的笑容:“志强经常提起您,说您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

“他还说您做的三鲜包子是他最爱吃的食物。”

这些细节让王兰的戒备稍微放松了一些。

“你真的是他的战友?”她再次确认。

林海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个警官证:“我们一起在缉毒大队工作。”

王兰接过警官证,看到上面确实写着“林海”的名字,职位是缉毒大队队长。

“你和志强关系很好?”她问道,眼中流露出渴望了解儿子的神情。

“我们是最好的兄弟。”林海的声音哽咽了,“他救过我的命。”

“那天,如果不是他……”林海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如果不是他挡在我前面,死的就是我了。”

王兰的心揪紧了:“你是说,志强是为了救你才……”

林海痛苦地点点头:“我欠他一条命,一条我永远无法偿还的命。”

“那为什么这么多年,你从来没有来找过我?”王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责备。

林海低下头:“我不敢面对您。每次想到是因为我,志强才牺牲的,我就无地自容。”

“而且,在志强牺牲后不久,我因伤休养了很长时间,后来又被派往国外执行任务。”

“直到去年才回国,回到这个城市。”

王兰看着林海,发现他的左臂似乎有些不自然。

“你的手臂怎么了?”她问道。

林海苦笑一下:“那次行动中受的伤,留下了后遗症,左手已经不能完全控制了。”

王兰沉默了,她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一方面,她对面前这个间接导致儿子死亡的人有些怨恨;

另一方面,她知道这不是林海的错,而且他也因此付出了代价。

“所以,这些年来,你一直在来看他?”她最终问道。

林海点点头:“每年清明,我都会来。只是总是错过您。”

“今天我来得早,本想在您来之前就离开的,但看到您跪在墓前哭泣的样子,我……”

“我实在不忍心就这样离开。”

他深吸一口气:“志强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他不在了,希望我能照顾您。”

“可我一直没有勇气履行这个承诺。”

王兰看着林海,心中的戒备慢慢消失了。

面前的这个男人,是儿子生前最亲密的战友,是唯一能让她了解儿子最后时光的人。

09

林海从包里拿出一个被精心保存的笔记本,递给王兰。

“这是志强的日记,他牺牲后,领导把它交给了我。”

“我一直想找机会还给您,但又不敢贸然上门。”

王兰接过笔记本,手微微颤抖。

这是儿子的日记,里面或许记录了他的思想、他的梦想,以及……对她的感受。

她小心翼翼地翻开第一页,看到了儿子熟悉的字迹。

“今天是我加入缉毒队的第一天,感觉很充实。只是有点想家,想妈妈。”

泪水再次模糊了她的视线。

“翻到最后一页。”林海轻声说,“那是他牺牲前一天写的。”

王兰翻到日记的最后一篇,日期正是张志强牺牲前的那天。

“明天有一个重要任务,情报显示这可能是一个大型贩毒团伙的交易现场。”

“风险很大,但我们必须去。如果我不在了,希望妈能原谅我的选择。”

“我知道她是爱我的,只是表达方式不同。我也爱她,希望有一天能亲口告诉她。”

王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泪如雨下。

这些话,她等了十七年,却永远无法从儿子口中听到了。

“他经常和我说起您。”林海在一旁轻声说道,“说您是世界上最坚强的女人。”

“他说他之所以能成为一名好警察,都是因为您的教导。”

王兰抬起头,泪眼婆娑地看着林海:“他真的这样说?”

林海点点头:“他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只是遗憾没能和您好好道别。”

他顿了顿,又说:“在最后的行动中,他本可以不那么冲动的。”

“但他总是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无怨无悔地走下去。”

王兰抱着日记本,感受着儿子留下的最后痕迹。

“你们那次行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她问道,想知道儿子牺牲的详细经过。

林海深吸一口气,似乎在组织语言,回忆那段痛苦的记忆。

10

“实际情况比官方通报的要复杂。”林海声音低沉,“那不是一个普通的缉毒行动。”

王兰的心猛地一紧:“什么意思?”

林海环顾四周,确保没有其他人在附近,才继续说道:

“我们接到情报,有一批新型毒品将要在我市交易,数量巨大。”

“如果这批毒品流入市场,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追查了三个月,终于锁定了交易地点——一个废弃的化工厂。”

“那天晚上,我们埋伏在工厂周围,准备抓捕。”

林海的声音开始颤抖:“但我们低估了对方的武装程度。”

“他们不仅有枪,还布置了炸弹,准备在交易出问题时引爆,毁灭证据。”

“行动开始后,情况很快失控。交火中,我被击中了左臂,倒在了地上。”

“就在这时,志强发现了定时炸弹,倒计时只剩下30秒。”

林海停顿了一下,眼中满是痛苦的回忆:

“他本可以立即撤退的,但工厂附近有民房,爆炸会波及无辜群众。”

“志强…他选择了留下来,试图拆除炸弹。”

“他让所有人撤离,自己一个人留在了那里。”

王兰捂住嘴,眼泪止不住地流。

“最后时刻,他明白无法完全拆除炸弹,就把它拖到了最远的角落,用自己的身体覆盖住。”

“爆炸发生时,工厂只有小部分倒塌,周围的居民楼完好无损。”

“如果不是他,伤亡可能会更大。”

林海的眼中也闪烁着泪光:“他牺牲前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照顾好我妈'。”

“这么多年,我一直没能完成这个承诺,我愧对志强。”

王兰沉默了很久,才低声问道:“为什么官方通报说他是在抓捕中被击中牺牲的?”

林海苦笑一下:“因为这次行动涉及国家安全,很多细节不能公开。”

“但在内部,志强被追授了特殊荣誉。”

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枚勋章,递给王兰:“这是去年他被追授的英雄勋章,按理说应该由您保管。”

王兰接过勋章,看着上面刻着的“特别功勋”字样,心中百感交集。

她的儿子,比她想象中更加勇敢,更加无私。

“他在最后的日记里还提到了一件事。”林海犹豫了一下,说道,“他说想找自己的亲生父亲。”

王兰震惊地抬起头,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林海问道。

王兰的手微微颤抖,这是她多年来隐藏的秘密。

张志强的生父早在他出生前就离开了,她一直对儿子说父亲是因公牺牲的警察。

没想到,儿子竟然知道了真相,却从未提起。

“他…他是怎么知道的?”王兰艰难地问道。

“他没有详细说明,只是在日记中提到想找到生父,了解真相。”林海回答。

王兰的泪水再次滑落,儿子的体贴让她心痛不已。

他明知道被骗了,却选择默默承受,不想让母亲难堪。

11

天色渐暗,墓园里的人越来越少。

“我们…一起完成祭祀吧。”王兰轻声说道,向林海伸出手。

林海点点头,小心地扶起王兰。

两人并肩站在墓前,各自沉浸在对张志强的回忆中。

“志强,妈来看你了,林海也来了。”王兰轻声说道,“你放心,妈不会再责怪他了。”

林海跪下来,双手合十:“兄弟,我终于见到阿姨了,以后我会经常来看她的。”

“你在天上安心吧,我会替你照顾好妈。”

王兰听到这话,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十七年来,她以为自己已经失去了所有亲人,没想到今天又多了一个“儿子”。

“林海,你有空可以来家里坐坐。”她说道,声音中带着久违的温暖,“我想听你讲更多关于志强的事情。”

林海点点头,眼中闪烁着感激的光芒:“好的,阿姨,不,妈。”

“我有很多志强的照片和视频,他在队里的表现一直很优秀。”

“他还教了很多新人,大家都很敬重他。”

王兰微微一笑,这是十七年来她第一次发自内心地笑。

“那就这么说定了,明天你来家里吃饭,我做志强最爱的三鲜包子。”

林海眼睛一亮:“好啊,志强总是说您的包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

他顿了顿,又说:“明年清明,我们一起来看他,好吗?”

王兰点点头,感到心中的阴霾似乎散去了一些。

有人和她一起记住张志强,这感觉真好。

临走前,林海帮王兰整理了墓碑周围的环境,确保一切整洁有序。

“志强,我们走了,明年再来看你。”王兰最后轻抚了一下墓碑,轻声说道。

12

回家的路上,王兰和林海并肩而行,两人之间的距离却不再那么遥远。

“志强小时候特别调皮。”王兰开始讲起儿子的童年趣事,“有一次,他把家里的糖全藏起来,说是在和我玩捉迷藏。”

林海笑了:“在队里他也这样,总是捉弄新来的战友。”

“但每次训练,他又是最认真的那个。”

“他说,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得无怨无悔。”

王兰听着林海讲述的点点滴滴,仿佛看到了儿子在另一个世界的生活。

那是她不曾参与,却真实存在的一面。

“其实,他一直很想和您和好。”林海说道,“每次休假,他都在考虑要不要回家。”

“但他又怕您还在生气,所以一直没有迈出那一步。”

王兰的心揪紧了:“所以我们之间,就这样错过了?”

林海摇摇头:“不,您们之间的爱从未错过。”

“他知道您爱他,您也知道他爱您,只是没能当面说出口罢了。”

这句话让王兰感到一丝安慰,也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

爱不会因为没有表达而消失,它一直都在,只是以不同的方式存在。

“我家就在前面那栋楼。”快到家时,王兰指着不远处的一栋老式居民楼说道。

“明天我等你来吃饭,记得带上志强的照片和视频。”

林海点点头:“一定,我还有他的一些遗物,会一并带来。”

分别前,林海犹豫了一下,然后从包里拿出一张泛黄的照片:

“这是我和志强刚入队时的合影,我想您应该会想看看。”

王兰接过照片,看到年轻的林海和张志强并肩而立,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

照片上的林海和另一个人有几分相似,那人王兰似乎在哪里见过。

但她没有多想,只是把照片小心地放进包里。

“谢谢你,林海。”她真诚地说道,“谢谢你今天来找我。”

林海摇摇头:“不,应该是我谢谢您,让我终于有机会完成对志强的承诺。”

两人挥手告别,约定明天再见。

王兰走进家门,房子依然空荡荡的,但她的心却不再那么孤独。

她把张志强的日记和那枚勋章珍重地放在客厅的柜子上,然后坐在沙发上,回想着今天发生的一切。

十七年来,她一直活在内疚和悔恨中,以为再也没有机会弥补和儿子之间的隔阂。

没想到,命运却通过林海给了她一个间接的机会,让她了解到儿子最后的心声。

窗外,春风轻轻拂过,吹起轻盈的窗帘。

王兰望向窗外的夜空,那里有一颗特别亮的星星,仿佛在对她眨眼。

她想,那或许就是志强,在天上看着她,告诉她一切都会好起来。

“志强,妈不再那么难过了。”她轻声说道,仿佛儿子就在身边,“妈会好好活下去,等将来见到你的时候,可以骄傲地告诉你,妈过得很好。”

窗外的星星似乎闪烁了一下,像是在回应她的话语。

王兰微微一笑,心中充满了久违的平静与温暖。

明天,她要做一顿丰盛的饭菜,听林海讲更多关于儿子的故事。

而后天,后年,未来的每一天,她都将带着儿子的爱,勇敢地活下去。

因为她知道,爱从未离开,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陪伴在她身边。

来源:萧竹轻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