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县公安局玉水派出所“双语”服务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能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7:42 1

摘要:黔南州独山县公安局玉水派出所以“八大警务”为牵引,深入实施“八大行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辖区少数民族群众占比高的实际,挖掘派出所“双语”警力资源,创新建立“双语”服务工作模式,成立“双语”服务工作队,充分发挥“双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融合性作

黔南州独山县公安局玉水派出所以“八大警务”为牵引,深入实施“八大行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辖区少数民族群众占比高的实际,挖掘派出所“双语”警力资源,创新建立“双语”服务工作模式,成立“双语”服务工作队,充分发挥“双语”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融合性作用,全力服务人民、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双语”调解促和谐

“潘警官,你快来,他们说的话我全听不懂,看到当事人受伤,很着急啊。”日前,黔南州独山县玉水镇合力村杨某两兄弟在修理房屋时,因意见不合引发争吵,期间有人受伤。玉水镇相关工作人员面对语言不通的情况,连忙联系玉水派出所民警潘国胜求助。

潘国胜在安抚双方情绪后,组织双方到派出所“双语”调解室,联合人民调解员等,用“水语+汉语”的方式为群众解决矛盾,熟悉的语言、真切的道理让调解现场的人们都感到格外亲切。

“这样化干戈为玉帛的事在我们这时有发生。”潘国胜介绍,将“乡音乡情”融入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各环节、全流程,调解起来更能得心应手。

“我们玉水镇少数民族群众占比达98.7%,大部分群众平日里交流只用水语。为开展好基层治理工作,‘双语’服务工作模式应运而出。”玉水派出所所长杨昌奇说。

据介绍,玉水派出所选派精通民族语言的民警担任少数民族聚居村寨社区民警,通过走村串寨、深入田间地头,用少数民族语言与群众亲切交流,深层次察民情、听民意,真实掌握群众困难诉求、家庭情况、思想动态、邻里关系、纠纷情况及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及建议,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尽全力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玉水派出所对少数民族群众产生的邻里、家庭婚恋等纠纷,根据纠纷当事人的性格特点,结合少数民族群众重感情的民族特性,社区民辅警用民族语言从法、理、情角度开展调解,不断提升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并加强与镇综治办、村“两委”等多部门联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找准矛盾纠纷突破点,破解矛盾纠纷化解难题。据了解,2023年以来,玉水派出所巧用水语调解纠纷60余次,多元化解成功调解纠纷50余起。

察民意、解民忧,“双语调解”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发现在基层、控制在基层、化解在基层,不断提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质效。今年,玉水派出所党支部获评“独山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杨昌奇获评“贵州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双语”联防护平安

夏秋季气温较高时期,在玉水镇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玉水派出所民警正用“汉语+水语”的形式,向当地村民宣传防诈骗和防溺水知识,大家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话冷暖,气氛十分温馨。

在日常生活中,玉水派出所针对辖区少数民族聚居特点,通晓民族语言的社区民辅警与村干部、网格员、联户长积极深入辖区民族村寨、校园,用老百姓感兴趣的方式、听得懂的语言开展法治宣传、案例宣讲和政策传播,不断增强少数民族群众的法律法规意识,提高少数民族群众依法办事、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解决矛盾纠纷、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他们用‘水语+汉语’的形式,给大家宣传党的政策,防诈骗、防溺水、防校园霸凌、防毒品危害等方面的知识,这样的方式让我们都能听得懂。”辖区群众韦大哥说。

而在筑牢法治阵地中,玉水派出所并不是一味地说教,还邀请群众一起参与到治安工作中:玉水派出所民辅警在少数民族群众聚居村组织召开“双语警民议事会”“双语院坝会”,与少数民族群众共同探讨治安联防工作机制,鼓励群众自发安装家门口的视频监控,强化“小天网”监控布控,夯实乡村社会治安防控基础。

同时,组建以社区民辅警、网格员、联户长等社会力量为主要成员的“1+3+N”治安联防队,加强对民族村寨、辖区在建项目工地、重点单位、人员密集场所等部位的巡查防控力度,不断提升见警率、管事率、震慑力,确保辖区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

目前,当地已组建治安联防队伍6支,在巡逻中抓获滥伐林木嫌疑人4人、查获涉赌违法嫌疑人9人。以“双语联防”形式,织密社会治安基础防控网。

“双语”窗口优服务

“谢谢你了,现在的‘双语’户籍窗口服务真是太便民了,解决了我的问题,给你点赞。”今年“五一”期间,辖区群众韦某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带孩子到派出所办理身份证业务,没想到节假日户籍室还有人上班,并很快就给孩子办好了身份证,他对户籍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履职尽责的态度表示赞赏。

“我们结合辖区少数民族聚居,汉语能力弱的特点,创新设立的‘双语’户籍窗口,始终将‘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宗旨贯穿于日常工作中,用心考虑群众真实需求,不断深化服务措施,将户籍业务延时办、错时办、预约办、上门办,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业务办理及咨询服务,让每一位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杨昌奇说。

“警官用‘水语+汉语’的方式跟大家交流,让我们有一种亲切感,这种听得懂的话、理解得了的道理,让大家更容易接受,这种形式非常好。”辖区群众杨承彪老人对派出所工作称赞满满。

据了解,2023年以来,“双语窗口”服务水族群众4300余人次,持续办理好群众身边的小事、急事、难事。

服务群众的脚步永不停歇。玉水派出所始终将服务贯穿社区工作始终,还在独山、三都两县接壤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温泉社区建立社区工作站,选派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民辅警驻站开展各项社区工作。2023年以来,社区工作站服务少数民族群众1000余名、解决群众实际困难80余件,救助群众30余人次,警民关系进一步密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来源:平安黔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