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想过,是不是题材不够新鲜,还是我的故事太普通?写了旅行的趣事、老照片里的青春,也写过养花养猫的心思,回头一看,记录满满,人生片段一一落纸,却只听见自己的回响。
每天起来泡一壶茶,抱着老花镜坐在书桌前,文字是我和世界最直接的沟通。朋友圈、社区、群里兜了一圈,留下心情,也送上一片鼓励,可自己的文章依然杳无人问。
想过,是不是题材不够新鲜,还是我的故事太普通?写了旅行的趣事、老照片里的青春,也写过养花养猫的心思,回头一看,记录满满,人生片段一一落纸,却只听见自己的回响。
有人劝我别在意展现量,那只是平台的算法;朋友说要耐得住冷清,偶尔换个风格尝试。我静下心来,翻看自己每一条笔记,字里行间都是生活的温度——下雨天做的红薯饼,骑车遇到的野花,还有晒太阳偷偷溜走的时光。
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动荡,也赶上了繁华。如今年近半百,每个人都有说不尽的话,有分享不完的经验。可到了键盘前,才发现,热闹的世界里,真正能懂你的人并不多。
平台冷漠,数据冷冰冰,自己却在屏幕这头把一天琐事叙述得像民歌。勤快,像年轻时种下一地的蔬菜,总盼着丰收,可这网络的田地,有时候种子落地,只被风吹远,没留下一点踪迹。
是我太在意数字了吗?看着别人的日记三五分钟成千上万的阅读,再看自己的留言没人搭理,难免失落。可生活本来就是淡淡的,有时波澜壮阔,大多数时候四平八稳。不经意的小美好,可能只有自己品味得出。
也许时代变了,我们表达的方式、期盼的回音,都赶不上年轻人的脚步。但我们这一代人的真诚,却从未变过。写作本是为了慰藉自己,串门也是欣赏别人,在忙碌之余,把真实生活记录下来,是岁月给自己的礼物。
有人说,这是运气,得等时来运转。可谁又能抓得住那一阵风?勤快、勤奋、仔细,这或许不能保证“火”一次,但却能让每一天多一点期待。心中有一分热,哪怕回应寥寥,也足够点亮自己。
人过中年,看惯了聚散冷暖,很多事如过眼烟云。有些美好只有自己明白,偶尔得到一句认同,便像初春小雨,细细润进心房。谁说只有热度才算人生有价值?默默陪伴自己的每一篇文字,也是时光的一种回礼。
与其每天追逐展现量,不如用心体味当下。把悲欢留给笔端,把无奈写进故事,把喜悦藏在句号的后边。门庭冷清,总比心灵荒芜强。勤快是我们的习惯,认真是生活的态度,被看见与否只是缘分。
没有人答应你什么时候“时来运转”。但只要不放弃分享自己的心声,生活自有它独特的温柔。于是,每一个勤快的早晨,每一篇新的日记,都是对人生的认真致意。潮起潮落,最重要的是珍惜自己内心的热爱和坚持。
等风来,不如去种花。不必焦虑对错成败,不问关注多少流量,余生的温暖早已藏在平淡的耕耘里。即使门可罗雀,也请相信:认真的付出总不会白费,终有一天,会有人因你的故事停下脚步,静静读你的人生。
来源:颖颖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