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检之星|【典型事迹展播】余豪:以三重信念践行检察使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17:44 1

摘要:自2014年穿上这身“检察蓝”,我从政治部到检务督察,从控告申诉到刑事检察,走过了多个岗位,也慢慢读懂了“检察人”这三个字背后的重量。今天,我依然想用“珍惜、协作、信仰”这三个关键词,和大家聊聊我眼中的检察工作。

以三重信念践行检察使命

自2014年穿上这身“检察蓝”,我从政治部到检务督察,从控告申诉到刑事检察,走过了多个岗位,也慢慢读懂了“检察人”这三个字背后的重量。今天,我依然想用“珍惜、协作、信仰”这三个关键词,和大家聊聊我眼中的检察工作。

珍惜:把制服穿进心里

把责任扛在肩上

还记得2014年刚入职时,我通过笔试、面试的层层筛选,从众多竞争者中走到英山县检察院的大门,当时领导跟我说了一句话:“咱们这行最怕两件事:把特权当习惯,把例外当常态。” 这句话,我记了十一年。每次整理衣柜看到这身检察制服,我总想起入职时的初心——它从来不是简单的职业装束,更像一份流动的契约:左边口袋装着法律赋予的权力,右边口袋揣着群众托付的期待。

这些年在不同岗位上的经历,更让我懂得“珍惜”二字的分量。在政治部工作时,我负责搭建干警成长平台,看着年轻同事们从青涩到成熟,才明白这份工作不仅是自己的职业,更是在为检察事业传递力量;在检务督察岗位上,我每天和纪律红线打交道,审核每一份流程、核查每一个细节,生怕因为自己的疏忽让廉洁防线出现缺口——那时我才知道,“珍惜”就是对每一份工作都不敢懈怠,对每一份责任都不敢轻慢。

现在每月收到工资到账的短信,我还是会多想一想:这些数字背后,是纳税人一分一厘的托付。就像老百姓说的“吃公家饭”,这个“饭”字既连着我的小家生计,更连着为民服务的承诺。去年在控申岗位接待一位高龄老人,他因为诉求没有获得支持对我们颇有怨词,我耐心地向他解读法律程序,并先后三次上门组织调解,最终促成和解,他握着我的手说“就信你们检察院”,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所谓职业尊严,从来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成绩,而是藏在“把每个案子办扎实”“把每句解释说清楚”的本分里。所以我总提醒自己,要常怀“赶考心态”,把每次案件办理都当成入职考试的延伸,就像当年备战公务员考试时那样,一笔一划写好每一份法律文书,一言一行守住检察人的底线。

协作:没有“孤胆英雄”

只有并肩同行的战友

2023年12月,看到一位独居老人为办理“刑事申诉+临时救助”,来回奔波检察院、民政局,我就暗下决心要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2024年4月,院党组安排我负责12309检察服务中心入驻县综治中心实质化运行工作,我知道时机来了,牵头成立“昇诉通”检察工作室,为了让“昇诉通”真正“联通群众”,先后与综治中心、入驻单位、公益律师等召开工作联席会20余次,推动制定协作机制11项,建立“1+3+N”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推出“营商码”,极大的方便了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

2025年初,因就职的县内一家服装企业未依法缴纳社保,11名即将退休农民工向县综治中心求助,“昇诉通”检察工作室按照“1+3+N”体系启动纠纷处置流程,综治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和流程跟踪,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法律咨询和证据收集,人社局核查社保缴纳和劳动报酬支付情况,检察院依法支持起诉,法院提前介入调解,多方共同努力,促成双方和解,农民工拿到赔偿款后说到“没想到党的政策现在这么好,免费帮我们这些弱势群体打官司”。县委领导专门到工作室调研,将这个解纷体系作为农民工讨薪维权模式进行推广。

截至2025年8月,“昇诉通”检察工作室累计化解矛盾纠纷72件,化解成功率达89%,较之前提升38%,相关做法被县政法委纳入“基层治理典型案例”。这些经历让我更深刻体会到:检察工作从来没有“孤胆英雄”,打破部门壁垒、让案件“接办转”提速,靠的不是一个人的力量。

信仰:看得见案卷外的人

才能办出有温度的案

这些年对检察工作的理解,一直在变。最初觉得是谋生手段,后来沉迷于打磨专业能力,直到经手司法救助案件,才明白 “信仰”是看得见案卷外的人,是让法律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去年一名生活困难群众找到我,他的家庭因为一起案件失去了主要收入来源,生活难以为继,我们对接大数据监督平台核实情况,3个工作日就完成了材料申报,最终帮他们争取到了救助金。受助人说“终于能喘口气了”,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处理的从来不是冰冷的案卷,而是活生生的人生——每份相似的案卷背后,都是不同的家庭故事,只有跳出“完成任务”的思维,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难题。有次去回访一位受助老人,他家里墙上贴着我们的联系方式,说“知道有你们在,心里踏实”。那一刻我更坚定了一个想法:把检察工作当职业,是做好本分;把检察工作当事业,才是守住初心。

作为青年检察官,我们既要有打磨文书的细致——比如在刑检岗位上核对每一份证据,在控申岗位上听清每一句诉求;更要有跳出案卷看社会的眼界——就像“昇诉通”不仅是化解纠纷的平台,更是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温暖的窗口。这些年我常提醒自己,不能因顺境而浮躁,也不能因困难而退缩,只有脚踏实地把每件小事做好,才能在检察事业里找到自己的价值。

十一载检察路,从政治部的“搭平台”到检务督察的“守底线”,从刑检的“办好案”到“昇诉通”的“暖民心”,我始终记得:这身“检察蓝”不是光环,而是责任;这份工作不是终点,而是践行法治信仰的起点。未来,我会继续带着“珍惜”的初心、“协作”的真诚、“信仰”的坚定,在检察岗位上走下去,用每一件扎实的案子、每一次温暖的帮扶,不负胸前的检徽,不负群众的期待!

来源:英山检察

来源:黄冈检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