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总理在联大宣称,我们把7架飞机变成废铁,“阵风”损失惨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9 17:34 1

摘要:2025年9月,联合国大会正在纽约进行,原本枯燥的发言环节,因为巴基斯坦总理的一句话突然变得热闹,他站在讲台上语气坚定,说印度空军的7架战机已经被打成废铁,会场先是安静,随后媒体记者的手里同时举起了笔,大家都明白这句话会立刻传遍世界。

2025年9月,联合国大会正在纽约进行,原本枯燥的发言环节,因为巴基斯坦总理的一句话突然变得热闹,他站在讲台上语气坚定,说印度空军的7架战机已经被打成废铁,会场先是安静,随后媒体记者的手里同时举起了笔,大家都明白这句话会立刻传遍世界。

几小时后,巴基斯坦国内媒体高调转发,国际社交平台迅速出现讨论,印度方面则立刻否认,表示这是夸张宣传。可问题在于,这句话不是在本国议会里说的,而是当着全球代表面说出来的,效果完全不一样。

印巴空战不是新鲜事,从2024年到2025年,两国空军多次短兵相接。最初巴方说击落了3架,没过多久数字又变成5架,到2025年秋天,巴总理干脆在联大宣布7架被击落数字一次比一次大。

有人质疑这是宣传战,可印度的反驳也缺乏新意,他们只是一再强调自己占优,战损没有那么严重,并且拿出一些飞行记录来证明。问题在于,在战争中谁也拿不出完全透明的证据,舆论更多的是看谁敢说,看谁说得更大声。

对普通人来说,他们无法分辨这些数字的真假,但在国际舞台上的宣告往往会留下更深印象。印度说自己胜利,可巴基斯坦说对手被打成废铁,两个版本摆在一起,媒体自然更愿意引用更刺激的那一句。这样一来,舆论场的主动权逐渐偏向巴方。

印度对阵风战机寄予厚望,从2016年花了80多亿美元买下36架开始,他们就希望用这批法国制造的四代半战机压制巴基斯坦空军。印度国内媒体那时候写得很自豪,称阵风会彻底改变南亚的空战格局。可从2024年到2025年的多次交火里,阵风频频出现在巴方通报的损失名单中。

尤其是2025年8月至9月,几次空战让外界第一次看到阵风的脆弱,巴基斯坦公开表示,他们用霹雳-15击落了多架阵风,其中一些在还没进入理想作战区时就已经被拦截。对印度来说,这是尴尬到极点的场面。

毕竟这批战机是他们花大价钱买来的明星装备,本来要撑起空军的门面,现在却成了对方导弹的靶子。

阵风的性能并不差,雷达和电子战系统都有优势,可面对射程可能接近200公里的霹雳-15时,很多优势被抵消。

飞行员刚进入战区,还没来得及展开战术机动,就可能被锁定。印度空军内部开始反思,原本设定的安全距离根本不安全,原本依赖的战术计划也难以实施。

国内舆论随之沸腾,有议员直接在媒体上质问政府,当初花这么多钱买阵风到底值不值。军方高层不断解释说这些战机在别的领域依然有效,可舆论已经盯住了损失数字。阵风一旦无法在关键时刻压住对手,所谓“空中优势”就成了一句空话。

外界最关注的问题还是霹雳-15到底能打多远。

中国官方最初的资料写着最大射程145公里,可从2024年底开始,英国《空军月刊》给出的数据就超过190公里,甚至有分析认为双推力型号霹雳-15E在极限状态下可以达到230公里。

2025年8月的几场空战提供了新的证据,印度的苏30和阵风在比预设防线更远的位置被击落,这说明他们低估了霹雳-15的实际射程。原本认为在145公里外还算安全,结果对方导弹完全可以覆盖。飞行员反应时间大大缩短,战机被动挨打。

印度空军不得不调整飞行高度和航线来躲避,但临时变动会削弱进攻效率。飞行员在心理上也开始担心,每一次出击都像走在一条被看不见的线压制的轨道上。霹雳-15的性能在实战中得到了展示,而印度空军的计划却被彻底打乱。

巴基斯坦总理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他选择在全球直播的舞台上宣布,效果远比在本国媒体上放话更强。印度则采取谨慎策略,他们在采访和外交场合不断重复“取得重大胜利”,想要维持局面,但传播效果远不如巴方。

更多报道引用了巴方的说法,因为那样的数字和表述更直接,更能吸引眼球。印度的解释显得复杂而保守,缺乏冲击力。

谁能掌握信息主动权,谁就能影响外界对局势的认知。巴方利用霹雳-15的威力和战果数字,让印度陷入了被动。国际社会对这场冲突的认知逐渐被塑造,舆论天平倾向巴基斯坦。

印巴空战还没有结束,接下来还可能有新的冲突。

印度空军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在霹雳-15的射程优势下调整战术,如何在国内舆论压力下维持信心。巴基斯坦则希望继续扩大宣传,把战果和导弹性能结合,进一步增强国际关注。

未来的局势或许还会有新的变化,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在这场既是空战又是舆论战的较量里,谁掌握主动权,谁就能在战场之外得到额外的优势。

来源:泌尿外科李冠儒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