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周评(9.22~9.26):半导体主题ETF领涨,科创债ETF大举“吸金”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9 17:37 1

摘要:上周(9月22日~9月26日),市场整体呈震荡走势,科创50指数单周涨幅超6%,继续领涨A股市场。沪指周中一度跌破3800点后快速修复,最终微涨0.21%。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06%、1.96%。

上周(9月22日~9月26日),市场整体呈震荡走势,科创50指数单周涨幅超6%,继续领涨A股市场。沪指周中一度跌破3800点后快速修复,最终微涨0.21%。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06%、1.96%。

热点频繁更替的市场中,半导体似乎仍是最清晰、最受欢迎的主线,上周涨幅居于前十的ETF产品均为与这两个行业相关的产品。其中,广发基金旗下的芯片设备ETF(560780.SH)上周上涨16%。亮眼涨幅得益于该ETF跟踪的半导体材料设备主题指数,选取了40只业务涉及半导体材料和半导体设备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全面覆盖了半导体材料设备产业链。

广发基金认为,近日半导体产业迎来多重利好:一是全球存储芯片巨头美光科技通知客户暂停DDR4、DDR5、LPDDR4、LPDDR5等存储产品的报价,预计价格将上调20%~30%,而汽车电子领域的涨幅甚至可能达到70%。这一举动表明,存储芯片行业已进入新一轮涨价周期。此外,CIN•ICResearch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商Top10的营收合计已超过64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4%。这一数据反映了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正处于复苏阶段,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市场之一,其需求增长尤为明显。

二是政策层面也在积极推动国产化替代。我国商务部已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并就美国对华集成电路领域的相关措施启动反歧视调查。这一系列举措反映出中美在芯片领域的贸易摩擦加剧,同时也为国产芯片相关企业创造了更有利的市场环境。

三是中国光刻机领域近期取得多项技术突破,主要集中在国产DUV光刻机的测试进展、电子束光刻机“羲之”的量产下线,以及纳米压印技术的商业化应用等方面。这些进展不仅提升了国产光刻设备的技术水平,也增强了半导体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对市场情绪形成明显提振。

广发基金进一步表示,从短期催化角度看,华为2025年全联接大会呈现的AI芯片技术突破,以及半导体设备产业相关公司业绩大幅预增超市场预期,接替驱动半导体设备板块部分股票20CM涨停,市场情绪和关注度显著提升。“当前半导体产业的多重利好因素共振,尤其是在AI算力需求激增、国产替代加速推进,以及行业技术突破的推动下,芯片设备板块迎来了结构性行情。”

资金流向

上周ETF市场共吸引了1145.31亿元的资金净流入,且五种主要类型的ETF(股票ETF、债券ETF、商品ETF、跨境ETF和货币ETF)均获得资金净流入,其中股票ETF、债券ETF和跨境ETF资金净流入量均超百亿元。

债券ETF尤其是上周上市的第二批14只科创债ETF,获得大量资金追捧。9月24日,第二批科创债ETF同日上市,当日收盘时合计成交额就突破了700亿元。截至9月26日,兴业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等5家基金公司旗下的科创债ETF规模已突破百亿大关。

这也带动债券ETF的总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53只债券ETF总规模达6844.21亿元。

方正证券(601901.SH)研报指出,科创债ETF的成分券均为高评级、流动性较好的个券,当债市出现超预期风险时,这类债券可能会率先被抛售,同时随着科创债ETF规模的增长,市场会担心赎回负反馈的情况。方正证券分析发现,一般当利率债迅速大幅上行或者信用债市场出现超预期违约风险事件时,信用债利差会较大概率同步出现大幅调整,但当前整体债市环境或暂不支持这个前提发生。同时,从科创债ETF上市以来,成分券相较非成分科创债的利差压缩幅度为10bp左右,第二批科创债发行后的增量配置需求或将进一步压缩成分券的利差,不过目前来看当前压缩幅度已经到了相对高位,增量资金或将带来成分券的“扩散”,此前交易尚不拥挤且符合ETF配置要求的科创债,或值得重视。

规模变化

科创债ETF大幅“吸金”的同时,包括香港证券ETF、化工ETF、港股通互联网ETF、创新药ETF等此前大热的ETF却遭遇资金净流出、净值下跌的“双杀”。

例如香港证券ETF,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自6月第三周(6月16日~6月22日)以来,该ETF已经连续15周获得资金净流入,但是上周这一纪录被打破,加上该ETF跟踪的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指数上周表现不佳,该ETF规模上周缩水14.9亿元。

此前大热的创新药板块近期也进入持续震荡区间,也让部分投资者选择赎回ETF,将收益落袋为安。中邮证券医药团队指出,近期创新药板块持续调整,一方面是消化前期涨幅,另一方面近期行业BD(Business Development,商务拓展)催化剂较少,博弈情绪退坡。该团队认为调整已基本到位,仍建议基于中长期产业发展逻辑维持或增加创新药资产的仓位,从竞争格局、临床数据以及团队能力等多方面入手,精选真正优质、有成长空间的个股。

来源:财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