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可9月29日首班G8031真的从沈阳北滑出去,1小时58分后稳稳停在长白山站,车门一开,冷风裹着松脂味往车厢里钻,乘客才信——不是特效,是铁轨。
“沈阳到长白山,不到俩小时?
”朋友圈刚刷到这条,不少人第一反应是P图。
高铁开进零下四十度的深山,听起来像给冰箱通地铁。
可9月29日首班G8031真的从沈阳北滑出去,1小时58分后稳稳停在长白山站,车门一开,冷风裹着松脂味往车厢里钻,乘客才信——不是特效,是铁轨。
提前一个月通车,国铁没搞剪彩大阵仗,只在进站口贴了一张A4纸:今日起,滑雪板也能托运,24小时前扫码预约,到站直接拎雪板去魔毯。
有人当场试,把两米多的单板塞进像洗衣机滚筒的专用箱,称重,贴条,全程三分钟。
旁边通勤族更关心月票:20次,折合每公里六毛八,比沈阳市区打车起步价还贱,等于用地铁价买了飞机速度。
票价表也直白:二等座346,打折311,全程428公里,桥隧占七成七,几乎一半时间在隧道里,手机信号却满格。
隧道壁里嵌着北斗三代基站,毫米级纠偏,列车在黑暗里跑,车头误差不超过两根头发丝。
最冷那天零下四十二度,钢轨脆得能敲出金属哨声,可接触网用的国产耐寒铜合金,一根线崩得笔直,没结霜,没打摆子。
有人算经济账:沈阳到长白山,以前大巴晃五小时,机票旺季一千二,还常因大雪返航;现在高铁把路程切成一部电影的时长,沿途新开的三个4A景区连夜改标识,把“自驾营地”换成“高铁接驳站”。
更意外的是,施工那四年,42条生态廊道把工地切成网格,东北虎脚印比去年多了两成,铁路上方偶尔可见野生动物天桥,像给大猫修的VIP通道。
对比贵南高铁,沈白桥隧比低十个百分点,造价却便宜一成二,时速还高出50公里。
有人调侃:东北人把“省钱抗冻”刻进DNA,连高铁都透着股实在劲儿。
通化酒厂的老板最开心,高铁开通当天,把库房里的冰酒全搬上列车,现场扫码直播,三小时卖空两千箱,评论区齐刷:原来“高铁带货”不是江浙专利,东北老表也能玩出花。
夜里十点,最后一班列车从长白山折返,车厢空了大半,保洁员推着拖把哼二人转。
窗外雪粒打在玻璃上沙沙响,像有人轻轻提醒:别光顾着拍照,明年雪季,这条线就是东北人的新公交。
至于能不能把“雪国列车”打成下一个网红标签,得看有没有人愿意在零下三十度的月台,排队买一杯十块钱的现磨咖啡。
来源:聪明熊猫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