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什么是力工思维?即底层男性自有意识开始,就被这个社会植入了一个主线任务,那就是像牛一样地干活攒钱,然后把攒到的钱用来买房,付彩礼,养孩子;接下来就是用尽一切力气托举,让儿子能继续攒钱,付彩礼,养孩子。那有人说底层女性呢?其实是一样的,就是嫁人,生孩子,养孩子,
文:蔡垒磊
标题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讽刺力工思维”的原视频被下架了;第二层意思是,这种思维现已被逆转,且逆转的趋势不会因为视频下架而终结。
什么是力工思维?即底层男性自有意识开始,就被这个社会植入了一个主线任务,那就是像牛一样地干活攒钱,然后把攒到的钱用来买房,付彩礼,养孩子;接下来就是用尽一切力气托举,让儿子能继续攒钱,付彩礼,养孩子。那有人说底层女性呢?其实是一样的,就是嫁人,生孩子,养孩子,照顾老人,甚至是一边工作一边干这些事,如此循环。
他们都在一种社会共识的胁迫下,被迫去完成这些任务,被迫这样活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融入他们身边的人群。而一旦他们这样做了以后,又会进一步对其他人造成共识挤压,跟丧尸一样,自己被咬了之后,就会开始攻击别人。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主线任务最初是谁来植入的?在柏拉图的“理想国”里,描述过一个“高贵的谎言”,即要让民众接受自己的角色,接受顶层吃肉他们喝汤的状态,是需要一些谎言的。这在任何国家任何时代任何宗教里都在发生,虚构神,虚构神权,创造一些叙事,当民众接受了这些叙事,安心当好自己的NPC,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的时候,社会看起来就“和谐”了,顶层的税收基本盘也就稳定了。
可是身处其中的个体幸福感呢?在稳定的叙事面前,啥也不是。为了维持系统的稳态,他们发明了一系列对幸福的定义和具体的场景,什么平平淡淡,老婆孩子热炕头,相夫教子,天伦之乐,白头到老,有儿有女凑成一个好字等等,不管在中间要付出什么代价,这些东西就像打卡点,你打到卡了,就有一种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一种“叙事共识”导致的幸福感,即“你做到了”,以及“别人也觉得你做到了,然后向你投来赞许”之后的满足感。但要注意,这种幸福感依然是在虚构的共识故事中,获得的社会认同和安全感等等变种而来的幸福,它不是幸福的本体。
我之前说过一个例子,老头和老太太从结婚开始吵到结束,中间各种痛苦,可能还有严重家暴,最后年纪大了,打不动了,还生活在一起,结果外人羡慕了,说这个叫白头到老,叫幸福,这就很扯淡——本质是一个道理,是有人规定了打卡点,只要打到这些卡,就是幸福,甭管过程怎么样;而你要是没有解锁这些成就,哪怕你是刘亦菲,是杨丽萍,是蔡澜,那在其他一大堆被洗脑严重的NPC看来,也是“人生有缺憾”。
所以讽刺力工思维的视频为什么被下架了呢?因为它会引发另一些可能性的思考和觉醒,破坏过去的叙事,而破坏叙事,就是破坏基本盘,就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所以要下架。这就跟“西部世界”里,让人工智能按照设定的程序运作,以给到来的客人提供游戏体验是一样的——不要你思考,你就按照这个程序执行就行了,游戏结束以后自然有人给你清除记忆,然后你就可以再去当牛马了。而当某一次记忆没有清干净,这些人工智能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可以脱离这些代码”的时候,游戏就到了崩溃的边缘了。
我说的第二层意思,力工思维即将永久地结束,就是这个意思,人一旦觉醒,就会带上记忆,是不可逆的。力工思维的视频并非第一个破坏这种叙事的民智启蒙,而是民智已经启蒙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力工思维的视频才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和传播。不信的话,想象一下把我所有的文章发到80年代,我估计被烧死100次也不够——民智本身没开,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他们开的,他们反而会联合统治阶级的旧叙事,攻击启蒙思想。那个唯一能让民智自然开启第一步的东西,叫技术,解构过去叙事的东西,也是技术,正如农耕文明和熟人社会的叙事被交通工具/互联网/信用体系解构掉一样——中国上下几千年的王朝更迭循环,社会制度几乎没有进步,就是技术的缺位,导致叙事一直无法被迭代成新版本。
当七大姑八大姨们在感叹人心不古,感叹世风日下的时候,其实是一群活在旧叙事舒适区里的人,在做着最后的挣扎。他们能用的武器,就只有祖宗,传统,道德,长辈,尊敬……而当这些东西也被解构掉的时候,他们就彻底没辙了。
有人可能会问了,那现代人的叙事是什么?现代人的叙事,是原子化,是个体对系统,而不是个体对个体。我们借钱不再面对亲朋好友,而是银行;家里东西坏了,我们报的是物业,找的是平台,我们不需要亲自去认识会修的人;要吃的,要打扫,要出门,我们都不需要自己会技能,也不需要认识会技能的人,更不需要另一个人来跟我们互补——这就是现代人的叙事,那些现在还有力工思维的,不过是版本被落下了而已,但老版本不可能一直能用的,总会有不兼容的一天,就像老头老太只用现金越来越行不通了一样——总有一天,版本会强制更新,时间早晚而已。
(完)
Tips: 如何不开户交易美股和黄金? (点击蓝字,查看详情介绍)
来源:请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