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7日,深圳市罗湖区第二届课程博览会在罗湖区梅园实验学校开幕。与去年相比,今年课博会直播间数量由去年61个增加到235个,参与教师从去年800余人扩大到近2000人,上线展示课例由372节提升到1410节,同时还在怀集、陆丰、潮安、江西宁都等兄弟县区设立1
本报讯(通讯员 马莉) 9月27日,深圳市罗湖区第二届课程博览会在罗湖区梅园实验学校开幕。与去年相比,今年课博会直播间数量由去年61个增加到235个,参与教师从去年800余人扩大到近2000人,上线展示课例由372节提升到1410节,同时还在怀集、陆丰、潮安、江西宁都等兄弟县区设立10个直播间,构建起跨区域共建共享的教育新生态。
罗湖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金海,深圳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总督学蔡茂洲,罗湖区政协副主席霍广勇,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李铁安以及多位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罗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嘉宾出席了当天的开幕式。
罗湖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延勇在致辞时用三个词来描述本次课博会的重大意义:一是融创,以课博会为抓手,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革命,全学科全学段探索新质课堂结构和课堂形态;与此同时,将区域分散的优质教学资源、先进教学理念与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系统构建区域课程新生态,实现优质资源的再生与增值。二是赋能,以课博会为平台,激活各集团、学校的内生动力,聚焦真问题、凝聚共同体,将共识转化为协同发展的实际行动。三是淬炼,以课程为载体,通过展示、观摩与深度研讨,锤炼教师的教学设计与输出能力,实现“以课促建、以展促优”。
高延勇表示,此次课博会不只是罗湖课程建设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更是激发区域教育创新活力、促进优质资源共建共享的加速器,各集团校和一线教师要用好这个平台,紧抓数字发展的机遇,加快推进以贯通培养为核心的区域新质课程体系建设,强化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骨干教师的中坚支撑、青年教师的潜力激发。
本届课博会覆盖范围广、内容丰富、技术含量高,是对过去一年课程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的阶段性总结,更是面向未来、整装再出发的新起点。罗湖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春娥介绍情况时表示。
伴随着启动按钮按下,235个直播间同步上线,1410门课程涵盖10大模块课程,2000余位教师参与展示与互动。中小幼名书记(校、园长)、中小学教育集团校、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四大品牌课程集群齐齐亮相;学科类、素养类、人工智能、项目式学习、家庭教育、帮扶地区协作六大特色课程各展风采。开播当日,总播放量已超过70万人次。
作为罗湖“14104”教育战略的“重头戏”,这场课博会不仅是“成果秀”,更是教育生态的“升级战”。每一个环节都在践行“以课育人、以课聚智”的初心,不仅提供了课程建设成果和相互交流探讨的平台,更为中小学一线教师提供了课程建设新思路、新方向和新路径,为进一步深化和推动“五环一体”教师梯级培养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和实践指引。
据介绍,本届课博会特别邀请陆丰市、怀集县、潮州市潮安区、江西省宁都县四个帮扶地区教师共同参与,实现教育资源共创与共享,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通过实时连线互动,帮扶地区的教师分享了参与罗湖教育赋能项目的收获与成长。“这种跨越地域的教研共同体,让我们能够直接学习到最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受益匪浅。”一位帮扶地区教师表示。
来源:中国教师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