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28日是第19个“世界狂犬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行动,共筑狂犬病防控防线”。旨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从你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筑起防控狂犬病的社区防线,将狂犬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2025年9月28日是第19个“世界狂犬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行动,共筑狂犬病防控防线”。旨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从你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筑起防控狂犬病的社区防线,将狂犬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在全球范围内,狂犬病是有史以来病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一旦发病,病死率几乎为100%。鉴于此,关于狂犬病,这些知识您需要了解:
一、“死神信使”:藏在唾液里的致命病毒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人兽共患病,其病死率几乎达到100%。这种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极强的亲和力,一旦侵入人体便会沿着神经通路疯狂蔓延。
更令人警惕的是,病毒体外存活能力虽弱,却能通过动物唾液高效传播。我国95%的病例由狗引起,猫紧随其后占比约5%,看似健康的动物中竟有15%可能是隐性携带者,其唾液中暗藏的病毒足以致命。
二、病毒入侵:不止于咬伤的传播陷阱
很多人误以为只有“疯狗”才危险,实则传播途径远比想象中复杂。最常见的是动物咬伤或抓伤,病毒会通过伤口进入肌肉组织短暂复制,再沿神经轴突向大脑移动。但即便没有咬伤,割破的伤口被患病动物舔舐、宰杀病畜时不慎划伤,都可能让病毒经破损皮肤侵入。
黏膜接触同样危险,患病动物舔舐口腔、会阴等部位,或实验室病毒液体飞溅入眼,都可能引发感染。甚至有罕见案例显示,移植狂犬病死者的器官也会导致发病。不过无需恐慌的是,啮齿类和兔形目动物极少传播病毒,目前尚无相关病例报道。
三、发病全程:从潜伏到致命的3个阶段
病毒入侵后并非立即发病,潜伏期多数为1-3个月,头面部伤口因离中枢神经近,潜伏期可能缩短至数天,而免疫力强弱也会影响发病速度。发病过程通常分为三期:
1.前驱期(2-4天):低热、乏力伴随伤口周围麻木、蚁走感,这是病毒扩散的早期信号;
2.兴奋期(1-3天):恐水、怕风是典型症状,听到流水声都可能引发咽喉肌痉挛,部分患者会出现攻击行为;
3.麻痹期(6-18小时):痉挛停止后全身肌肉瘫痪,呼吸肌麻痹导致呼吸衰竭;未获生命支持者通常在出现症状后10天内死亡。
四、生死防线:暴露后“三步处置法”必记
狂犬病虽无特效药,但暴露后规范处置能100%预防发病。《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工作规范(2023年)》将暴露分为三级,其中Ⅱ级(裸露皮肤轻咬)和Ⅲ级(贯穿性伤口、头面部暴露等)必须接种疫苗,Ⅲ级还需注射免疫球蛋白。关键处置步骤如下:
1.立即冲洗: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达15分钟以上,这是阻断病毒的第一道关卡;
2.妥善处理伤口:用干净敷料覆盖伤口,若有组织脱离需妥善保存;小伤口切勿包扎,需暴露于空气中;大伤口需要在专业医师的评估下酌情缝合。
3.及时就医:选择“5针法”(0、3、7、14、28天各1剂)或“2-1-1”四针法接种疫苗,后者可少跑2次医院。
五、主动防控:筑牢人兽双重防线
2024年我国狂犬病疫情出现抬头趋势,防控需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科学养宠:给宠物打疫苗、拴好牵引绳。
2.提高警惕:教育孩子不要随意逗弄陌生动物。野外活动远离狐狸、猴子等野生动物,避免接触蝙蝠栖息环境。
3.及时就医:一旦暴露,需立即规范处理。
记住,狂犬病从不是“遥远的风险”。规范处置每一次暴露,做好动物免疫管理,才能真正筑牢生命防线。
南昌市中心医院(青山湖院区)是南昌市狂犬疫苗接种定点医疗机构,可提供动物咬伤后冲洗处置和狂犬疫苗接种,首针接种24小时服务。
通讯员:高鸣晓 张小芳
来源:家庭医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