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6日上午,2025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工作坊在中传学术中心开幕。本次工作坊以“Z世代共话现代化”为主题,邀请来自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越南13位东盟国家青年代表与中传青年师生交流对话。工作坊由中国传媒大学和衢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传
9月26日上午,2025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工作坊在中传学术中心开幕。本次工作坊以“Z世代共话现代化”为主题,邀请来自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泰国、越南13位东盟国家青年代表与中传青年师生交流对话。工作坊由中国传媒大学和衢州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和衢州南孔文化发展中心承办,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特别支持。
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执行主任张根兴在致辞中回顾了前两届工作坊的成果,总结了本次工作坊的三个关键词“Z世代”“体验”与“共创”。他对与会青年提出了三点期望,一是希望大家积极思辨,在观点的碰撞中激荡思想火花;二是希望大家深入体验,用脚步丈量大地;三是希望大家敞开心扉,在交流中收获跨越国界的珍贵友谊。
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委书记侯隽主持。
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李红茹在发言中勉励与会青年畅所欲言、真诚交流,在对话中增进理解,在交流中激发灵感,成为文化的转译者与共创者。她指出,“天涯若比邻”已成为中国与东盟青年关系的真实写照,中国外文局愿与各方一道,持续搭建更多高质量的国际青年交流平台。
北京外国语大学印度尼西亚语言与文化专家汉迪·尤尼亚以流利的中文代表与会青年发言,他以“榴莲”一词的发音为例,阐释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联系。他认为Z世代在国际交流中发挥关键作用,期待未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能源合作、乡村振兴、文化保护等领域有更广阔的合作前景。
在主题发言环节,中国传媒大学教育部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副院长姬德强作了题为《重思数字时代的现代化范式》的演讲。他从现代化概念的源流切入,系统讲述了数字经济、数字治理与数字文化三大维度下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他强调理解数智时代的中国现代化需从本土市场增长、政府角色定位、促进地区平衡、自主技术创新、提升共同福祉等多个视角进行审视。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评论部主编、制片人、评论员毕建录在题为《当媒体遇见现代化:如何用故事打破“西方叙事框架”》的发言中,对比了中西方在现代化发展路径与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并以CGTN《陆游记》等节目为例,阐释中国媒体如何践行“人民至上”的话语体系,用动人故事引发海外受众共鸣。
主题发言环节由工作坊创办者、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执行院长周亭主持。她表示,探讨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将学理研究与业界实践紧密结合,并期待与会青年能从来自学术前沿与媒体一线的嘉宾分享中获得启发。
在研讨环节,东盟青年与中国传媒大学学子聚焦“Z世代青年如何参与现代化实践”“讲好真实、鲜活的现代化故事”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并就“迈向现代化”“中国东盟青年携手”等主题写下共同愿景。
研讨环节由中国传媒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南亚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潇予主持。
当天下午,Z世代青年走进全球最大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应用测试基地百度亦庄Apollo park,通过“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的试乘体验感受中国科技创新的成果。他们还将赴衢州进行实地调研,沉漫式体验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工作坊自2023年起已连续举办三届,依托高校平台与智库资源,通过主题讲座、圆桌研讨、实地调研与传播共创等多元形式,为中外青年搭建高水平的对话与交流平台。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区域国别传播研究院下辖多个中心负责人和核心团队,人民日报社、新华社、环球网、中国新闻社、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的记者以及中国传媒大学青年学生代表近80人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编审|袁冶 储钰琦
来源:中国传媒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