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文学火出圈:吃西贝,可以起死回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9 14:16 1

摘要:不是教你怎么做莜面,而是告诉你:吃了西贝的蒙古牛大骨,不仅能活到70岁,还能穿越三世、魂归旧体、带着法力重生成仙侠老太太,拉着儿子狂奔3公里只为再吃一口!

最近,一种新型“品牌玄学”横空出世,名为——西贝文学

不是教你怎么做莜面,而是告诉你:吃了西贝的蒙古牛大骨,不仅能活到70岁,还能穿越三世、魂归旧体、带着法力重生成仙侠老太太,拉着儿子狂奔3公里只为再吃一口!

这哪是餐饮宣传,这是《凡人修仙传》番外篇,《斗破苍穹》之“牛骨为引”。

故事主角陆照菱,70岁高龄,身负龙脉、轮回百世,老公是阎王,大师弟是判官,孟婆给她换白开水当忘魂汤……

结果呢?她命悬一线时,救她的不是丹药,不是符咒,而是——西贝餐厅的一根牛大骨

更离谱的是,她喝汤不为续命,全喂了孙女;骨头打包回家,熬了49天,靠这口“西贝灵气”骗过蛮族大祭祀,成功诈尸返阳,还带着前世记忆杀回人间。

最后不忘报恩:找到服务员赵金六,送了个“打神铃”,专治姓罗的“网络黑嘴”,一摇铃,对方立刻吓到逃去日本。

好家伙,这不是吃饭,是拜山头;这不是点菜,是入宗门。

你以为这是网友恶搞?不,这故事最早出自西贝自家公众号“品味西贝”——认证信息写着“西贝员工交流平台”,俨然一副“官方正史”架势。

这些年,这个号可没少产出“西贝神话”:

有顾客为帮服务员冲业绩,全家出动请客吃饭,感人至深;有顾客带服务员游佛山,情同姐妹(但没人问:你班都没得休,哪来的假?);还有妈妈拿了3000元“教育基金”,孩子当场表态:“妈,我以后也要来西贝上班!”

听着挺温情?可细品全是味儿。一个农村孩子,人生理想不是考大学、闯世界,而是“来西贝当服务员”?那手写感谢信,字迹歪扭却满篇“老板英明”“西贝让我人生喜悦”,像不像被逼着写的检讨?

这哪是发奖金,这是收买灵魂。3000块换一张感恩脸,值吗?在资本眼里,值;在尊严面前,碎了一地。

更绝的是,这些故事结尾必加一句“西贝之道”,引用老板贾国龙语录,强行升华主题。

比如“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现在看,简直是黑色幽默:顾客没虐你,是你自己把信任作没了。

而贾老板的“新年36条语录”,更是把这套“西贝哲学”推向神坛:
“开餐厅是开矿,80亿张嘴是最大的矿。”
好家伙,我们不是消费者,是露天矿场?
“贵不是问题,贵的不值才是问题。”
问题是,21块一个馒头,3个饺子29块,到底值在哪?

最讽刺的是那句“不好吃,不要钱”。罗永浩说难吃,西贝不但收了钱,还要告他——合着“承诺”只对听话的顾客生效?

从“七岁毛毛喝汤感动哭”,到“店长获赠北京房产”,再到如今“牛大骨助我重生”,西贝的文案越来越像“霸道总裁+修仙小说+情感剧”混搭短剧。

它不再卖菜,而是在卖梦:只要你信西贝,就能被治愈、被拯救、被封神。

可现实是,梦可以编,味道不能骗。网友早就不吃这套“精神按摩”了。你越煽情,我们越怀疑:是不是菜太差,只能靠故事撑场子?

真正的品牌忠诚,不是靠虚构的“顾客感恩录”,而是靠端上桌的那碗热汤够不够烫、够不够香。

现在的人逛餐厅,打开手机先看评价,不是看公众号。你出十个“西贝文学”,不如一条真实好评来得实在。

说到底,西贝缺的不是故事,而是真诚。别总想着用“玄幻软广”掩盖产品短板,也别指望一根牛大骨,真能打通任督二脉。

最后送一句大实话:顾客不需要神仙饭,只需要一顿踏实的好饭。别再搞“西贝修仙传”了,先把汤里的西兰花换成新鲜的,比啥都强。

来源:小佳人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