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人证词揭穿谎言!以军袭医院,路透摄像机成目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9 14:40 1

摘要:但谁能想到,路透社随后甩出的证据,直接把以军的遮羞布撕得稀碎,那台被炸的设备,根本不是哈马斯的,而是路透社记者马斯里天天用的直播工具。

2025年8月25日这天,加沙地带的纳赛尔医院突然响起爆炸声。

以色列军队发动了袭击,事后他们对外宣称,炸掉的是哈马斯的一台“可疑”摄像机

但谁能想到,路透社随后甩出的证据,直接把以军的遮羞布撕得稀碎,那台被炸的设备,根本不是哈马斯的,而是路透社记者马斯里天天用的直播工具。

袭击发生第二天,以军放出无人机画面,说镜头里那个用布盖着的东西是哈马斯的摄像机,所以才动手。

说实话,要是不细看证据,可能还真容易被这套说辞蒙过去。

但路透社可不是吃素的,他们查了100多段现场视频和照片,还找了20多个人问话,一扒细节全露馅了。

那台摄像机是路透社的资产,长期由记者马斯里使用。

自今年5月起,马斯里至少35次把它放在医院同一个楼梯间做全球直播。

因为现场温度高、灰尘大,他总用自己的祈祷毯盖在上面防尘防晒。

无人机拍的画面里,盖着摄像机的那块毯子,正是马斯里的遗物,他在第一次爆炸中就没了性命。

加沙政府媒体办公室主任伊斯梅尔·萨瓦卜塔说得很直接,这就是以军捏造的谎言,目的是掩盖他们袭击医院的战争罪行。

本来想看看以军怎么回应这些铁证,结果人家压根不接茬,还是死咬着“打击哈马斯设备”的说法不放。

这种睁着眼说瞎话的态度,着实让人看不懂。

更让人揪心的是,这次袭击不是简单的一次爆炸。

它是“双击”模式,第一次爆炸让马斯里和几名民防人员当场丧生,他正在直播的画面突然卡住,成了最后的影像。

救援人员冲进去救人时,第二次爆炸又响了,现场瞬间乱成一团。

半岛电视台记者哈希姆后来回忆,事发的楼梯间其实是记者们的“临时新闻编辑室”,袭击前大家还聚在那儿整理素材。

谁能料到,这个临时据点会突然变成生死场。

最终这次袭击造成22人死亡,其中5名是记者,马斯里只是其中之一。

路透社摄影师哈立德当时也在现场,他说自己正忙着抢救伤员和遇难者,“然后我们中间发生了巨大的爆炸”。

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一紧,救援现场本是救人的地方,却又成了新的伤害现场。

老实讲,记者在冲突地区工作本来就危险,但近两年加沙的情况已经到了让人发指的地步。

自2023年冲突爆发到现在,以色列袭击加沙导致的记者遇难人数已经超过200人。

以前总说记者是“无冕之王”,可在这儿,他们的生命却脆弱得不堪一击。

这些记者冒着生命危险传递真相,换来的却是一次次无差别的袭击,这事儿怎么想都觉得不对劲。

而且以军袭击的不只是记者,他们连医院、学校这些受国际人道主义法保护的地方也不放过。

2024年10月炸过希法医院的附属避难所,30多个平民伤亡,2025年3月又炸了加沙南部一所联合国运营的学校,15个孩子没了。

《日内瓦公约》里明明白白写着要保护民用设施,可这些规定在以军面前,好像成了一纸空文。

国际社会不是没发声,联合国、欧盟还有不少国家都呼吁过调查,但以色列就是不配合。

2025年6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停止袭击民用设施并追责,结果以方直接拒绝,说决议“带有政治偏见”。

保护记者委员会(CPJ)的话更是点破了关键,他们说以色列从来没公布过记者遇害事件的正式调查结果,也没追究过任何人的责任。

地区主任库达说得很实在,这些事件连以色列的交战规则都没改变,国际社会的谴责也没起到任何作用。

如此看来,追责难的核心问题其实很清楚。

一方面国际社会没什么有效的强制约束手段,光靠嘴说根本没用,另一方面还有部分大国在背后给以色列撑腰,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持让他们更加有恃无恐。

记者们用生命换来的真相,要是连最基本的公道都得不到,那以后谁还敢站出来传递真实的声音?

纳赛尔医院的摄像机被炸事件,说白了就是个缩影。

它暴露的是以色列在加沙冲突中对生命的漠视,对国际规则的无视。

路透社的100段视频和20人证词,已经把真相摆在了所有人面前。

现在最该做的,不是继续口头谴责,而是让那些犯下罪行的人真正付出代价。

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在冲突中逝去的生命不白白牺牲,也才能让加沙的和平,多一丝真正的希望。

来源:游史渊一点号

相关推荐